AI时代,知识贬值正在成为现实

樊稠我见 2025-04-15 05:56:40

AI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过去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将首先取代那些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岗位,例如工厂流水线工人、接线员、超市收银员、外卖和快递等工作岗位,接下来才会逐渐取代更为的复杂工作。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人们意料,A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进入了白领领域。率先淘汰的是程序员和大学生,而文员、客服、会计等曾被视为“铁饭碗”的岗位,也正在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不仅如此,由于AI具有自我学习能力,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用不了多久,律师、会计师、医生和翻译等高端工作岗位也将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目前,虽然律师、会计师、医生和翻译等高端工作岗位暂时不会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但未来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

律师

法律行业中,AI已经能够快速分析法律文件、查找案例,并提供精准的法律建议。这使得传统法律工作中需要大量重复性劳动的部分,如合同审查和案例检索,逐渐被AI取代。不过,涉及复杂法律策略和人际沟通的高端法律服务,仍然需要人类律师的参与。

尽管AI在合同审查、法律文书生成等方面展现出高效性,但律师的工作并不仅仅限于这些重复性任务。律师还需要进行法律咨询、客户沟通、法庭辩论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人类的判断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目前AI尚无法完全替代。因此,律师职业不会被完全取代,但某些辅助性工作可能会被AI取代。

会计师

基础会计和财务核算工作因其高度的重复性和规则化,成为AI技术的“重灾区”。AI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和准确性完成数据录入、报表生成等任务,大幅降低了企业对初级会计岗位的需求。例如,财务软件已经能够处理80%的规则化财务流程,而传统的会计核算岗位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虽然AI在基础会计工作方面表现出色,能够自动完成记账、报税等工作,但会计师的工作还包括财务分析、税务筹划、公司治理等复杂任务,这些需要人类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基础会计工作可能会被AI取代,但高级会计师和财务分析师等职位仍然需要人类的专业技能和判断力。

医生

1、外科手术:AI手术机器人(如达芬奇系统)已能通过高清视野和精密机械臂完成复杂操作,部分医院甚至实现了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初级医生在手术中的辅助角色(如器械传递、镜头调整)逐渐被机器人替代。

AI在病例分析、初步诊断、病历书写等初级诊疗任务中表现优异,可能压缩低年资医生的职业空间。

2、药房配药师:目前医院普遍采用药品自动分拣系统,通过传送带和机械臂完成药品调配,减少人工失误并提升效率。例如,部分三甲医院已实现全自动药房管理。

3、医院智能化服务:AI导诊机器人可处理预约、挂号、缴费等流程化工作。尽管仍有老年人依赖人工服务,但自助终端已逐渐成为主流。

4、 影像科与病理科医生:AI诊断的崛起将取代部分影像科与病理科医生。AI在医学影像识别(如CT、MRI)和病理切片分析中的准确率已超过人类医生。例如,OpenAI的医学模型在133个疑难病例中的诊断正确率达78.3%,显著优于部分医生。

5、传统外科医生:未来,基因与蛋白质治疗将替代手术。随着AI在基因编辑和蛋白质结构分析中的突破,未来疾病治疗可能更多依赖分子层面干预,而非传统外科手术,导致外科医生需求下降。

难以被AI取代的医生类型

1、主刀医生与高级医师:手术中需应对突发状况、实时决策和复杂操作,AI仅作为工、具、辅助,无法替代人类医生的判断力。

2、心理医生与家庭医生: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需要深度情感连接和共情能力,AI难以模拟人类的情感智慧。

3、科研型医生:医学研究依赖创造性思维和跨学科整合,AI仅能辅助数据分析,无法独立提出新理论或技术。

虽然AI在诊断某些疾病方面表现出色,但医学诊断不仅依赖于技术,还需要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判断。因此,医生这一职业不会被完全取代。

AI时代医生转型的方向

1、技能升级:医生需掌握AI工具的使用,并转向综合健康管理、个性化治疗等更高阶领域。

2、伦理与监管挑战:需制定规范确保AI应用的透明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隐私泄露和算法偏见。

翻译

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飞速发展,通用型外语翻译岗位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机器翻译的准确率已超过95%,在日常对话、商务文件等常见场景中,AI翻译工具已经可以胜任。然而,在法律文书、文学翻译等领域,AI仍然难以精准传达文化内涵和情感,人工翻译仍不可或缺。

AI翻译工具在日常生活和简单场景下表现出色,能够进行实时翻译和个性化纠音训练。然而,在专业领域和复杂语境下,翻译工作仍然需要人类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因此,翻译这一职业不会被完全取代,但某些基础翻译工作可能会被AI取代。

人工智能正在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其进化速度令人惊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所有没有创造性思维和想法的人都将面临失业的危机,包括大批的理工科毕业生。

无论你的工作规律性有多强,工作有多难,AI都会比你干得更好。而且所有的重复劳动,无论这一工作岗位曾经有多么高的门槛,都将被AI取代。

未来已来,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AI时代。可以这么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处于科技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然而,我们又是不幸的,因为,AI将取代大多数人的工作岗位,许多人及不得不面对知识贬值的现实。

过去,人们获取知识主要通过图书馆、大学课堂和专业书籍,需要自己去探究,需要有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知识的积累是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学习过程需要经过多轮反复的遗忘、重拾、遗忘、重拾,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知识体系。

然而,在AI时代,就算是个连for循环都不会写的小白,也可以通过与AI口语化的对话,1分钟内用Python写出一个完整可运行的随机游走过程模型。整个过程可以几乎不需要专业知识,甚至可能连什么是随机游走模型都不懂,也不妨碍程序编写。就算程序报错了,也可以把报错信息直接复制回AI,由AI矫正。

随着AI时代的到来,花费大量时间在学校学习通用科学知识,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日益贬值的学历,其性价比正变得越来越低。因为,传统的教育是人在标准化的赛道上谁跑得更快,所以学科辅导才会大行其道,因为大家学的是一样的科目,面对的是同样的考试。

事实证明,在人工智能大量普及应用的背景下,通用知识已经贬值,学得再好也没用,因为对于一般的知识和经验,通过AI想知道什么就能知道什么。

而在AI助力下,知识生产就可以实现全民狂欢了,一个AI海报几秒搞定,一篇AI公众号三五分钟也行,一部十万字的科幻小说用AI数天也能上架。直接将知识生产从精英路线拉低到大众娱乐水准。

AI的优势不仅在于它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还能以极高的准确率完成任务。相比之下,人类员工不仅需要休息,还容易犯错。对于企业而言,部署AI系统后,维护成本低,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效率和精准度不断提升。

那么,如何才能在AI时代不被淘汰,让所学的知识不贬值呢?或许只有成为以下三种人,方能达此目的。

1、从事AI暂时无法替代的工作,这类工作的数量将越来越少。

2、专注于研究和维护AI系统,但这类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3、能够在特定领域内创造性地指导AI完成复杂任务的专业人士,这些人将成为大众就业的主力军。

近日,马斯克被爆出与一名女作家生下了自己的第13个孩子,马斯克通过基因筛选删除技术,把“不利基因”进行了删除,让这个孩子不仅能抵抗一些疾病风险,还拥有异于常人的记忆和学习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的孩子还在玩泥巴、学加减乘除的时候,马斯克的孩子已经可以掌握多门外语、并自学完了所有的高中课程,这完全就是对普通孩子的降维打击,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体系的滞后显得愈发明显。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更多地注重知识灌输,而非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导致毕业生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时,往往无法适应新的需求。正因如此,教育变革已刻不容缓。

有专家预言,未来10年贬值最快的是学历!此言并非危言耸听。近几年,哈佛、UCB、NYU等名校扎堆关闭数十个专业课程,人文学科遭受重创,国内也有很多985学校撤销众多专业的招生,土木工程、材料、制药等专业也包括在内。

由此可见,AI时代,并不在乎你毕业于清华北大还是二本,而是毕业之后,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有用武之地?社会能否为你提供与你付出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成本相对应的优质岗位?

你就读于当今的大学,如果还在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大量“标准化流水线”知识,论文全靠Chatgpt东拼西凑,花半年学的编程课,结果发现工作中用的全是Python和AI,缺乏独立思考,没有实操技能,那么,毕业就可能面临被就业市场“淘汰”的尴尬处境。

事实上,以上问题并不仅限于大学生,也包括处于AI时代的所有人。如何应对已经到来的知识贬值时代?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0 阅读:0
樊稠我见

樊稠我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