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放得开
很久以前,我听到过一个说法,特别有意思。就是:“好方子,药不过五味”。
一开始,我觉得这没啥道理。那些千古流传的中医方剂里,药超过五味的太多了。你能说人家不是好方子吗?后来,就有人跟我讲,说好方药不过五,有点道理。
比如麻黄汤,才四味药。桂枝汤,算上姜枣,也就五味药。善于止痛的活络效灵丹,四味药。失笑散,才两味药。补气血的当归补血汤,也是两味药。能助眠的酸枣仁汤,五味药。养心安神的甘麦大枣汤,不过三味药……
你别说,这么一看,有很多经典名方,药味不超过五味。而且,人家好用,好记,简单有效,这才有了流传于后世的资本。这也体现出,中医在最初的时候,也是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来立方选药的。
从这个角度想,好方子药不过五,确实有点道理,尽管它略显极端。既然好方药不过五,那我今天就和你聊聊,一张五味药的降血脂方。
崔先生,40多岁,身高一米七四,体重快180斤了。主诉动不动眩晕感。尤其是急躁劳累的时候,眩晕感明显。但一测血压还行,高压128,低压90,谈不上高血压病。另外还时常感到胸闷气短。这些现象,已经持续很久了,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于是决心投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舌质暗红,脉弦细,自述比较能吃,容易便秘。由于经常眩晕胸闷,所以每天顶多工作半天,到下午的时候根本无法维持。患者曾到医院检查,确诊过“高脂血症”。
了解到这些以后,拟了一张方,非常简单:枸杞子,制首乌,草决明,山楂,丹参
患者舌暗红——说明气血运行不畅,考虑血瘀。胸闷——血能载气,血瘀则气滞,所以患者胸闷。脉弦细——肝气失和之象。眩晕、便秘——患者年过40,考虑肝肾阴虚,阴不足则便秘,肝阴不足,肝风内动则眩晕。
所以这个患者总体概括起来,就是肝肾阴虚和血瘀。
那肝肾阴虚和血瘀,和高脂血又有关系呢?
血瘀,说白了就是血液不能流动,淤堵在那了。水要是不流,必然生杂质,影响水质。同理,血液流动不畅,同样也会生出杂质。这些杂质,无疑就是超标的胆固醇等。也就是说,血液的净化,前提一定是正常流通。你不流通,就容易影响血液质量。
其次,肝主藏血,涵养血液。肾主藏精,精又生血,主宰血液。肝肾阴虚,则藏血失度,养血不当,生血不力,到头来,一定会影响到血液质量。
所以,一个肝肾阴虚,一个血瘀,这是相当多中年人高脂血症的原因。这位患者就是如此,并还伴有便秘问题,如果能通导大便,开后门排浊气,对调节血脂也是有帮助的。
再看方解:
枸杞子和制首乌,滋补肝肾之阴。山楂和丹参,活血化瘀降浊。草决明用于通便。五味药,简简单单,代茶饮常服。你看,好方子药不过五,果然如此啊!
当然,也是由于药味少,所以必须常服才可以。
患者就喝这个药汤三个月,第一个月坚持得最好,后两个月因为工作关系有所间歇,但在三月后,此人的体重下降,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等都有明显下降,患者自觉眩晕和胸闷症状消失,已经能正常全天上班了,只是便秘的现象还存在。于是原方不变,继续投用。
欢乐马
[玫瑰][点赞]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能知道如何來吗
哇。中医好历害的简单直接.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那么喜欢宣传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又有那些(元绿说健康、神希园、老程聊几句、青囊译录、炎黄国医吴越、中医脾胃教授余幼鸣、从蓉谈健康、心血张大大说、张张科普、鸿朗说健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