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有四个太监与六个校尉急身出了会同馆进朝,也不等国王召见,径直进殿启奏:“主公,万千之喜!”
国王与唐僧正在殿上闲叙,闻奏问道:“喜从何来?”
太监奏言:“奴婢等领招医皇榜于鼓楼下张贴,有东土大唐来的取经圣僧孙长老揭下,现正在会同馆暂歇。他有药到病除之术,只是却要我王亲去相请。”
国王闻言甚喜,转头问唐僧:“法师有几位高徒?”
“贫僧共三个劣徒。”
“哪一位高徒善于医治?”
唐僧有些不知所措:“实不相瞒,我那劣徒皆是山野庸才,只会牵马挑担,引领贫僧翻山越岭。或到险峻之处也能降妖除怪,擒龙捉虎......若说知药性者,却无一人。”
“法师何须过谦!朕今日登殿,即有法师来朝,可不正是缘法使然?高徒若不知医术又怎会揭下皇榜?又怎会叫寡人亲去相请?想必是有医国之术也!——众位爱卿!寡人身虚力弱,不能乘坐龙撵,你等皆出朝替寡人请‘神僧孙长老’前来,切记不可轻慢,见面须行君臣之礼!”
文武众臣与看榜的太监、校尉一起来到会同馆,排班列队,一起朝孙悟空三人跪拜作礼。猪八戒见这阵势赶紧躲进厢房,沙僧也闪身一旁,只有孙悟空端坐受礼。猪八戒暗自埋怨:“这猢狲折杀人也!怎就敢受这众多官员跪拜!更不起身还礼!”
礼毕,文武分列两班启奏:“上告神僧孙长老,我等皆是朱紫国之臣,现奉我王钦命敬请神僧入朝医救。”
孙悟空这才起身:“你那国王为何不来?”
“我王染病体弱,不能乘撵,因此遣我文武群臣代君行礼,拜请神僧。”
“既如此……你等且先回朝,老孙稍候即至。”
众臣排了品阶列队而去。猪八戒赶紧上前:“哥哥,且莫把兄弟们供了出去!”
“供你作甚?你两人于此代我收药。”
沙僧:“收什么药?”
“但凡有人前来送药,你二人照数全收,待我回来取用。”

随后,孙悟空急走几步,与众臣一起入朝。那国王高卷珠帘启问:“哪一位是神僧孙长老?”
孙悟空踏上玉阶,厉声高叫:“老孙便是!”
国王闻得他声音凶狠,再看孙悟空面目刁钻,竟吓得跌倒在龙床。一众女官内宦赶紧把国王搀起,摆驾寝宫。一路上国王有气无力道:“吓杀寡人也!吓杀寡人也!”
众臣都上前嗔怨:“你这和尚怎会如此粗鲁莽撞!怎就敢擅揭皇榜!”
孙悟空笑道:“诸位错怪我也!若像你们这般怠慢于人,便是一千年也不能医好。”
“人生能有几多阳寿?怎就能拉扯一千年还不好?”
“他如今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再转世也还是个病人,如此却不是千年不好?”
众臣有些动怒:“你这和尚甚是不知礼数!怎敢如此胡言乱语!”
“不是胡言!——
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
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
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
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
三问病源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
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
我不王问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众臣里有太医院官员,闻听此言不住称赞:“这和尚说得在理!便是神仙看病也需望、闻、问、切,正合神圣功巧也(望闻问切的别称,医术高低之等级:望而知之谓神,闻而知之谓圣,问而知之谓功,切而知之谓巧)!”
众臣遣近侍官传奏:“万岁!孙长老依望、闻、问、切之理,与万岁诊病用药。”
那国王躺在龙床上呻吟不止:“叫他去吧!寡人见不得生人面目!吓杀我也,吓杀我也......”
近侍官又出殿传旨:“那和尚!我王叫你离去,他见不得你面目。”
“不见面也罢,老孙也会些‘悬丝诊脉’!”
众臣暗喜:“我等只听说有此医法,却不曾亲见,你再去禀奏!”
近侍官再传奏:“万岁!那孙长老会悬丝诊脉,无需见面。”
国王染病三年,不曾试过悬丝诊脉,于是传旨召见。
孙悟空先进宝殿拜见唐僧,却不想唐僧见面劈头盖脸大骂:“你这泼猴害死我也!”
“好师父,我来与你助些威名,你怎反过来说我害你?”
“你跟我这几年,何时与人医治过?你未读医书,不知药性,怎就敢如此莽撞惹祸?”
“师父莫恼!莫恼!我有几个草头方(土方,偏方),包管能医活他便是。即便是医不活,顶多罚个庸医杀人的罪名,罪不至死,罪不至死!你且坐歇静候,看我如何诊脉。”
“你可曾看过《素问》、《难经》、《本草》、《脉诀》?可知是些什么医理?有何注解?怎就敢如此大胆叫嚷着悬丝诊脉!”《素问》与《灵枢经》合为《黄帝内经》/《难经》为扁鹊所著《黄帝八十一难经》/《本草》即《神农本草经》/《脉诀》,宋代崔嘉彦所著的《崔氏脉诀》
“管他什么医书、医经,老孙有金线在手,怎就不会悬丝诊脉?”说话间孙悟空从尾巴上拔下三根毫毛,捻一捻叫声“变”,变出三根金线,依照二十四节气每根都有二丈四尺长,递于唐僧看。
近侍官在旁久等心急,上前一步:“长老且莫闲叙,快快去内宫诊脉医治!”
孙悟空与唐僧作别,跟着近侍官往后宫去。
第六十八回,完。

*三藏真是个痴和尚!如今的医生,哪一个是知药性、读医书的?说什么《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李卓吾
**“如今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再转世还是个病人”说得极好!人有病痛急去医,噫,因此今世多病人也。——李卓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