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7月的一个清晨,张玉凤正在铁路局清扫车厢,突然接到列车长的通知:“张玉凤,请立刻到列车长办公室一趟!”她心中不免忐忑,推开门却看到几位面生的人。她不知道,这几位身着便衣的同志将改变她的命运。
“玉凤啊,这几位都是中南海的同志,来接你去中南海一趟。”列车长的笑脸让她松了一口气。随着她的到来,人生的转折悄然发生。经过简单的寒暄,张玉凤被告知,她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被任命为毛主席的生活秘书,负责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年仅26岁的她,心中既感到荣幸,又带着几分忐忑。
张玉凤生于黑龙江的一个普通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然而正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她磨练出了坚韧的性格。在上学几年后,因家庭经济原因,她选择放弃学业,走向工作。那个年代,很多年轻女孩都早早嫁人,但张玉凤不愿过早定局,选择了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在黑龙江牡丹江铁路局工作,起初是火车餐车上的服务员,凭借着踏实努力的态度,逐渐被上级重用。后来,她调入更为轻松的播音部门,兼职转运处的工作。在中央为毛主席专门准备的专列中,张玉凤凭借自己的表现,成为了精挑细选的乘务员之一。她终于能够实现与毛主席的近距离接触,心中满是期待。
在毛主席身边的时光,张玉凤始终保持着无微不至的关怀。毛主席对她的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还专门询问过她的名字,希望给她一个好评。这份信任让张玉凤感到责任重大,但她不愿辜负党中央的期望。逐渐地,张玉凤的工作从生活秘书转变为地位更为重要的机要秘书,负责许多机要事务。
岁月流逝,毛主席已是白发苍苍,身体逐渐衰弱。张玉凤每每看到他因病痛而憔悴的样子,心中也为之感到难过。她尽自己所能,努力照顾好主席的起居,学习护理知识,以便更好地照顾这位伟人。毛主席的身体状况让她深感不安,但她的努力没有白费,主席的健康逐渐好转,让她倍感欣慰。
起初来到中南海的张玉凤十分拘谨,默默无闻地工作。毛主席见她害羞,主动与她聊天,慢慢地打破了生疏的氛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张玉凤赢得了主席的完全信任,甚至负责起主席的私人保险柜。彼时的毛主席,虽然身居高位,但对张玉凤却像家人一般亲切,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他们的日常相处中,也有一些小插曲。一次,张玉凤因心情不好对来访客人态度冷淡,毛主席当即指出了她的错误,关心地提醒她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张玉凤一时激动,竟准备收拾行李离开。看到她如此坚定,毛主席连忙安抚,笑着说:“你可别是张飞的后代,动不动就想离开。”这一番玩笑不仅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让张玉凤意识到自己应当继续尽职尽责。
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时光,张玉凤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每当毛主席因病痛而面色苍白时,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心痛。毛主席去世前的那一幕,她始终铭记。那时,主席紧握着她的手,眼中流露出不舍与嘱托:“等我去世啦,你可一定要记得每年到我的坟上来看看。”张玉凤用含泪的声音答应了他,心中默默希望主席能快些好转。
然而,1976年,毛主席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张玉凤遵守自己的承诺,每年都会在毛主席的墓前祭奠,表达她的哀思与怀念。如今,年近八旬的她,虽已步入晚年,生活依旧幸福美满,可她始终铭记着当年的承诺,定期前往北京,怀念那位伟大的领袖。
在张玉凤的脸上,岁月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她依然慈祥而精神,透着一股坚韧。每年的祭奠,不仅是对毛主席的怀念,更是对自己曾经无悔付出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