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二月底,辽沈战役的关键阶段,营口国军大本营的指挥中心,正在召开一场紧张的战前大会。
正当国军高层们商量该从那个方向阻击东野纵队进攻时,会议室的门口,传来了一阵骚动。
还没等参会的国军将领们表示不满,一队警卫员便持枪冲了进来。
只见他们一边掏出随身手枪,一边大喊“都不许动”,瞬间便控制了全场。
包括国军交警总队长在内的一众人等,通通被警卫员们逮捕并扣押。
这起事件,在国民党那边被记载为“暴动”,实际上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起义。
这队国军警卫员的义举,使得营口重镇得到迅速解放,大大避免了东野纵队的伤亡。
本次起义行动,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警卫员们又是被谁指挥的呢?
实际上,但凡参会的营口国军高层们有哪一位稍微细心点儿,都会发现此次战前会议的不寻常。
本次国军开会,不但出席的高级将领史无前例地齐,就连交警总队长都来了,会议中途重要人物突然离席也是非常吊诡。
这位半道离席的营口国军重要人物,便是师长王家善,本次战前会议也是他组织召开的。
结果会议开始还不到半个小时,前哨官连东野纵队的兵力部署情况都还没介绍完,王家善就走出了会场。
堂堂一师之长,大敌当前放着战前会议不开,跑出去干嘛了呢?
王家善给出的解释是,卫立煌部派来了人,需要去接待一下。
这个说法显然很有问题,当时卫立煌正在总部坚持“龟缩战略”,恨不得所有东北国军都退至沈阳,又怎会主动联系外边的部队。
可由于辽沈战役已经打到了白热化阶段,国军部队对阵东野战士节节败退,营口的国军将领们正惊慌不安,谁都没空儿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师长走了会照开,结果正当众人讨论如何提防东野纵队突破防线时,一伙儿人闯入了会场。
一队国军警卫员,竟然持枪对在场的国军高层们,进行了逮捕和扣押。
有些将领试图挣扎逃脱,结果失败,整个营口国军指挥中心都被控制住了,连司机和勤务兵都一个不漏。
一看警卫员们的架势,就知道这场行动,是他们蓄谋已久。
能够指挥得动一整队高级警卫员,还把行动安排得出其不意又有条不紊,组织者肯定不是军中的小角色。
交警总队长李安在被捕之后,严重怀疑是师长王家善搞的这一出儿,因为只有他中途借故离开了。
李安还真没猜错,此次起义就是王家善亲自安排的。
2.报国无门身居国军师长的高位,王家善可以说是风光无比,他为何要进行起义、投诚东野呢?
其实王家善的风光与地位只是表象,他内心因报国无门,是无比郁闷的。
王家善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人家,早年曾就读于日本军校,回国后不久便成为了国军奉系部队的一员大将。
结果没几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张学良带着嫡系的东北军部队入关,王家善所在的部队在奉系比较边缘化,因此滞留在了关外。
当年王家善赴日就读军校,是为了投笔从戎,报效祖国。
这下子可尴尬了,日本人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王家善所部又被“少帅”抛弃,一腔壮志豪情的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雪上加霜的是,王家善的直系上级,竟然还想当日本人的爪牙。
王家善是个爱国的人,自然忍受不了对日寇卑躬屈膝。
他毅然回乡,靠着家中的积蓄和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拉起了一支民间抗日武装。
由于当时东北地区战局实在是举步维艰,再加上形势复杂,王家善后来不得不把队伍交给了抗联英雄赵尚志,自己只身远走。
王家善此举,一是为了躲避日寇追杀,二是为了寻找其他的抗日机会。
可惜天不遂人愿,他还没走出东北,就被日伪汉奸捉住了。
日本人对专业军校出身的王家善很是看好,又送他赴日进行军事深造,回来后封了他很高的官职。
王家善并没有急于当烈士,他一边表面顺从日本人,一边利用自己在军中积累的人脉资源,背地里发展抗日武装。
东北地区大名鼎鼎的抗日组织“真勇社”,便是他在日寇眼皮子底下建的。
抗战结束之后,王家善满心欢喜地集结了“真勇社”的武装力量,打算投靠国军获得编制,利用国民党平台成就丰功伟业。
有部队有兵力,国军自然是乐呵呵地接收了,也给了王家善师长级别的大官当。
可久而久之,王家善发现国民党在给自己“穿小鞋”。
解放战争爆发后,每次东北地区的国军与东野部队正面作战,王家善所部都会被派到最前线打仗。
很明显,非老蒋嫡系的国军部队,就是“出头鸟”的炮灰命。
更过分的是,王家善所部归属于国军“新六军”之后,他还遭遇了一场“夺权危机”。
本来他师长当得好好的,结果“新六军”指挥部突然派来了一位副师长“空降”部队。
由于这位新出炉的副师长是嫡系部队出身,王家善还必须对其言听计从,别提多憋屈了。
幸好王家善多年以来在部队里积累了很高的威望,否则他的师长职权非被架空不可。
除了以上两点,王家善对国军的严重贪腐,也相当不满。
国军上下可以说是无时不贪,无处不贪,王家善所部想要领取应得的冬季给养,都必须贿赂军需处才行。
本来王家善是怀着满腔报国壮志,建功立业的豪情,才加入了国军,结果却逐渐离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等到辽沈战役开打之后,糟糕情况愈演愈烈,王家善实在是不堪忍受了,最终选择了进行起义。
事件的导火索,是上级为了防止王家善所部脱离自己的掌控,强行派出交警总队“增援”王家善。
要知道,国军交警总队的前身,可是特务头子戴笠的“亲兵”。
这群人上战场杀敌的本事没有,搞监视、防将领的“能力”倒是格外突出。
辽沈战役正打到了关键时刻,王家善所部拼了老命,才勉强守住了营口军事重镇。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上级竟然还满脑子争权夺利那一套,怎能不让王家善灰心丧气。
而新来的交警总队长李安,更是狠狠给王家善“倒油”了一波儿。
李安自打来到营口之后,每天都在对王家善颐指气使吆五喝六,几次三番想要剥夺其师长职权。
事已至此,王家善的忍耐到达了极限。王家善决心进行起义,投诚对面东野部队,为此他专门进行了安排。
那场所谓的“战前会议”,是他为了将营口国军高层们“一网打尽”,专门设计的一个套儿。
当将领们鱼贯而入走进会场之后,王家善借故脱身,早已埋伏在会场四周的警卫员们立即持枪出动,控制场面。
王家善的这次突击行动,完成得十分干脆利落。
因为除了他自己之外的所有国军将领,都被牢牢控制住了,营口起义进展顺利,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