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句集

周易岐黄春秋 2023-07-04 15:06:56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撰。颜之推,字介,出身琅琊颜氏世家,远祖为孔子的学生颜回。南北朝时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历仕四朝,博学多才,被范文澜称为“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一生经验和心得的总结。全书共二十篇,涉及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等多个方面。《颜氏家训》在传统中国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古代圣贤的著述,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谨慎,行为庄重,要建立高尚的人格并且宣扬美好的名声,这些道理,他们已经说得很完备了。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同样一句话,有的人会信服,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有的人会执行,是因为下命令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材;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zhì),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平民百姓纵然不能做到这样,也该在孩子已成幼儿,能看懂大人的脸色、知道大人的喜怒时,对他进行教育,做到大人允许他做才做,不允许他做就立刻停止。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孔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俗谚说:“教导媳妇要趁新到,教育儿子要及早。”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xiá);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昵;骨肉之间的亲情之爱,不可以简慢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就会产生放肆不敬之心。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jīn)怜:人们都喜爱自己的孩子,却少有能够一视同仁的;从古到今,这造成的弊病太多了。那聪慧俊秀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那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喜爱怜惜才是。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有了人类以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以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以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中的亲人,就这三者而已。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兄弟,是外表不同而气息相通的人。

二亲既殁(mò),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父母去世后,兄弟之间应当相互照顾,要如同形体与它的影子、声音与它的回声一样亲密;互相爱护先辈所给予的躯体,互相珍惜从父母那里分得的血气,不是兄弟的话,谁会这样互相爱怜呢?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人们不肯以对待父亲的态度敬事兄长,那何必埋怨兄长对弟弟不如对自家孩子疼爱呢?这是因为人们缺乏对自身的反省观照啊。

悲夫!自古奸臣佞(nìng)妾,以一言陷人者众矣:可悲啊!自古以来的奸臣佞妾,以一句话就置人于死地的事太多了!

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妇人怀嫉妒之情,丈夫有沉惑之僻,亦事势使之然也:按照一般人的秉性,后夫大多宠爱前夫的孩子,后妻则必定会虐待前妻的子女;这不只是因为妇人天生嫉妒性情强,男子本性容易沉迷于诱惑,实际上这也是环境和事物发展的形势使得他们如此。

异姓宠则父母被怨,继亲虐则兄弟为仇,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父母宠爱异姓孩子则会招致自己孩子的怨恨,继母虐待前妻的孩子则会使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凡是家里存在这种问题的,都是家庭的灾祸啊。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风化教育的事,是由上而下推行的,前人影响后人。因此,如果做父亲的不慈爱,子女就不会孝顺;做兄长的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不讲情义,妻子就不会温顺。

笞(chī)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如果家中取消鞭笞一类的体罚,那么小孩的过错立马会出现;如果国家的刑罚施用不当,那么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lìn)者,穷急不恤(xù)之谓也:节俭,是指合乎礼制的节省;吝啬,是指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不加救助。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百姓生存的根本,是种植庄稼以解决吃饭的问题,种植桑麻以解决穿衣的问题。

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借别人的书籍,都应当爱护,借来时如有缺坏,就替别人修补好,这也是士大夫该做的善行之一啊。

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yī),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南方人在宾客到来时不出迎,见面时只是拱手而不欠身,送客也仅仅起身离席而已;北方人迎送客人都要到门口,相见时作揖为礼,这些都是古代的遗风,我赞许他们这种待客之礼。

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jiàn)送,下泣言离:别时容易见时难,古人对离情特别重视;江南人在为人饯行时,谈到分离就掉眼泪。

北间风俗,不屑(xiè)此事,歧(qí)路言离,欢笑分首。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绝,目犹烂然;如此之人,不可强责:北方人的风俗,就不屑沉溺于离情别绪,走到岔路口的时候就各自说再见,然后欢笑着离去。当然,有的人天生就很少流泪,即使痛断肝肠,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像这样的人,就不能过分责备他。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凡是亲属的名称,都必须分辨清楚,不可胡乱混用。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时候,名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

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人有忧患疾病时,就会呼喊天地父母,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兵凶战危,非安全之道:兵器是凶险的事物,战争是危险的事情,都不是安全之道。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四海之内的异姓之人,结拜为兄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得是志同道合而又始终如一的人,才能商讨此事。

门不停宾,古所贵也:不使宾客滞留在大门口,这是古人所看重的礼节。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pò)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位圣人,已经近得像从早到晚那么快了;五百年出一位贤人,已经密得像肩碰肩一样了。”这是说圣人贤人稀少难得,已经到这种地步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芬芳起来;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腥臭起来。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世间的人大多见识不明,对传闻的人和事很看重,对亲眼所见的东西则很轻视;对远方的事物很感兴趣,对近处的事物则不放在心上。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采用了别人的言论却嫌弃这个人,古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凡是一句话或一个举措,取自于他人的,都应该公开赞扬人家,不能窃取他人成果,当成自己的功劳;即使是地位低下的人,也要肯定他的功劳。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自古以来的那些圣明帝王,尚且须要勤奋学习,何况普通百姓呢!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lì),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那些有志气的人,就能经受磨炼,成就其清白正大的事业,而那些没有操守的人,从此懒散懈怠起来,就成了平庸之辈。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huì),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人生在世,应该有所专业:当农民的就要算计耕作,当商贩的就要商谈买卖,当工匠的就要努力制作各种精巧的用品,技艺之士就要深入研习各种技艺,武士就要熟悉骑马射箭,而文人则要讲论儒家经书。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zhuàn),欲暖而惰裁衣也: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各种技艺中最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本事,无过于读书。世人不管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认识的人多,见识的事广,但却又不肯读书,这就好比想要吃饱却懒得做饭,想要身体暖和却又懒于裁衣一样。

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一个人的命运是困厄还是显达,就好比金玉与木石;研习学问,就好比琢磨金、玉,雕刻木、石。

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生下来就明白事理的是天才,通过学习才明白事理的是次一等人。人之所以要学习,就是想使自己多明白些道理而已。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人们看乡邻亲戚中有优秀的人物,就让自己的子弟钦慕他们,向他们学习,却不知道让自己的子弟向古人学习,这是多么糊涂啊?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推而广之,甚至那些农夫、商贾、工匠,厮役、僮仆,渔民、屠夫,喂牛的、放羊的,他们中间都有杰出之士,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广泛地向这些人学习,对事业是有好处的。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人之所以要读书学习,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以利于自己的行动。

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从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在哪里都可以运用。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人们学习是为了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只能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提高知识水平以谋求官职。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观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这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这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机。

然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当然,人总有困厄(è)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míng)目而无见者也: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手持蜡烛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学习风气的兴盛或衰败,随社会风气变化而变化。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光阴可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以求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助益;如果你们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那我就十分满意,再无话可说了。

夫老、庄之书,盖全真养性,不肯以物累己也:老子、庄子的书,讲的是如何保持本真、修养品性,不肯以身外之物来损伤自己。

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孝为百行之首,尚且须要通过学习去培养完善,何况其他的事呢!

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当儿子的固然应当把供养双亲的责任放在心上,当父亲的更应当把督促子女学习当做教育他们成人的头等大事。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尚书》上说:“喜欢提问则知识充足。”《礼记》上说:“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共同商讨,就会孤陋寡闻。”看来,学习要共同切磋,互相启发,才能更加明白。

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谈话写文章,援引古代的事例,必须是自己亲眼看到的,而不要相信听来的。

夫文字者,坟籍根本:文字是典籍的根本。

夫学者贵能博闻也:求学的人都以见闻广博为贵。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如果没有读遍天下的书籍,就不能任意改动书籍中的文字。

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行有余力,则可习之:至于以文章来陶冶性情,或抒发自己的情感,或深入体会其含义,都是令人快乐的事情。若平时修行有余力,则可以学习这方面的事。

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做学问有聪明和迟钝之分,写文章有精巧和拙劣的区别。

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其实只要成为饱学之士,就足以立身处世。

自见之谓明,此诚难也:自己能看清自己才叫明,这确实是不容易做到的。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qí)骥(jì),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zhú),放意填坑岸也:作文章就好比是骑千里马,虽然马很骏逸奔放,也还是得用衔勒来控制它,不要让它乱了奔走的法度,纵意跃进那坑岸之下。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miǎn):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心肾,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沈隐侯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沈约说:“写文章应当遵从三易的原则:一是用典通俗易懂;二是文字容易认识;三是易于朗读背诵。”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名与实的关系,就像形体与影子的关系一样。德才周全深厚的人,他的名声必然是好的;容貌秀丽的人,他的影像也必然是美的。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最上等的人忘却名声,中等的人树立名声,下等的人窃取名声。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jǐ),毁前之干橹(lǔ)也:我看到世上的人,有了清廉的名声后就开始聚敛财富,有了显耀的信誉后就开始说话不算数了,这些人不知道他们后来的行为,会把前面辛辛苦苦建立的名声全毁掉。

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zhuō)诚,承之以羞大矣:人的虚假真实都发自内心,没有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只是别人观察得不仔细罢了。一旦被别人看出了真相,那么巧妙掩饰的虚假还不如笨拙不加掩饰的真实,接着招来的羞辱也够大的。

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像这样由于一件事情伪装造假,而毁掉了百件事情的真,全都是因为无休无止地追求名誉而造成的。

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天地如此之大,人们无不仰慕美名,大概也是顺应人们追求美名的心态而引导他们修身行善吧。

夫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多行善事,树立名誉,就如同造房和种树,在生时获得它的利益,去世后又能泽被后世。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士大夫处身立世,贵在能够做一些有益于人的事,不能光是高谈阔论,无事研习琴书,虚耗君主给他的俸禄官位。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古人亲自耕种是为了体验务农的艰辛,这是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的方法。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也不能相互救助。

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善跑的上天不让它生翅膀,善飞的没有前爪,长了双角的缺掉上齿,后肢发达的前肢退化,大概是天道不让生物兼具各种长处吧。

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鼫(shí)鼠五能,不成伎术:古人说:“做得多而做好的少,还不如专心做好一件;鼫鼠有五种本事,可都成不了技术。”

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待时,爵禄不登,信由天命:君子应当坚守正道,增强自身道德修养,蓄养身价名望,等待合适的机会,就算不能得到高官厚禄,那也是由上天安排。

凡不求而自得,求而不得者,焉可胜算乎:所有不索求而获得的人,索求而不获的人,多得数都数不清。

王子晋云:“佐饔(yōng)得尝,佐斗得伤。”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凡损于物,皆无与焉:王子晋说:“协助别人做菜可以吃到佳肴,帮人打架会受到伤害。”这话是说别人做好事要参与,别人做坏事要避开,不要和人结伙做不正当的事。凡是损害别人利益的事都不参与。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zhēn)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礼记》中说:“欲望不可以放纵,志向不可以满足。”宇宙还可到达边缘,人的本性则没有个尽头,只有减少欲望,知道满足而止,给自己立个限度。

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形骸(hái)之内,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穷骄泰邪:天地鬼神之道,都厌恶满盈。谦虚自抑,可以减少祸患。人活着,穿衣服的目的不过是用它覆盖身体以免寒冷袒露,吃东西的目的也仅仅在填饱肚子以免饥饿乏力而已。自身躯体尚且不求奢侈浪费,自身之外,还要极尽骄奢舒泰吗?

孔子力翘门关,不以力闻,此圣证也:孔子的力气大到能举起沉重的关门,却不肯以力大闻名于世,这是圣人留下的榜样。

国之兴亡,兵之胜败,博学所至,幸讨论之。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也:国家的兴亡,战争的胜败这类问题,在学识够渊博的时候,是可以讨论的。在军队中运筹帷幄,在朝廷里参与议政,如果不能尽力为君主出谋献策以保全国家,这是君子引以为耻的事情。

习五兵,便乘骑,正可称武夫尔。今世士大夫,但不读书,即称武夫儿,乃饭囊酒瓮也:熟练使用五种兵器,擅长骑马,这才可以称得上武夫。当今的士大夫,只要不肯读书,就称自己是武夫,实际上不过是酒囊饭袋罢了。

人生居世,触途牵絷(zhí):人生在世,到处都有牵累羁(jī)绊(bàn)。

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饮,将饵药物,遂其所禀,不为夭折者,吾无间然:如果是爱惜保养精神,调理护养气息,起居有规律,穿衣冷暖适当,饮食有所禁忌,吃些补药滋养,达到应尽之年,不致夭折,我也就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

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养生的人首先应该考虑避免祸患,先要保住自身性命。有了生命,然后才得以保养它;如果命都没了,养生也就没用了。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tè)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mǐn)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生命不能不珍惜,也不能以不正当手段来爱惜。走上邪恶危险的道路,卷入招致祸难的事情,追求欲望的满足而丧生,为奸作恶而致死,在这些方面,君子应该珍惜生命;做忠孝的事而被害,做仁义的事而获罪,舍弃自己的生命而保全家族,捐躯救国,在这些事情上舍弃生命,君子是不会怪罪的。

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为积气,地为积块,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儒家所安也:现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天和地的。天由云气聚结而成,地由土石聚积而成,太阳是阳气的精华凝聚,月亮是阴气的精华凝聚,星辰是万物的精华凝聚,这是儒家所信奉的理论。

凡人之信,唯耳与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一般人所相信的,都是自己亲耳听到亲眼见到的事;凡是耳闻目睹之外的事,都会加以怀疑。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生活在山里的人不相信有树那样大的鱼,生活在海边的人不相信有鱼那样大的树。

善恶之行,祸福所归:一个人是行善还是行恶,注定了他是招致灾祸还是获得福报。

学者之不勤,岂教者之为过:接受教育的人不勤勉,难道是教育者的过错?

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顿欲弃之哉:至于人有子孙,也只不过是天地间一个普通人而已,跟我自身有什么相干?尚且对其尽心加以爱护,将家业留给他们,何况对于自己的灵魂,怎能舍弃不顾呢?

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君子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约束自我,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制,能够济世救人,对社会有用。

人生难得,无虚过也:人生在世很难再得,不要白白度过。

含生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一切生灵,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必须尽力使自己避开杀生之事。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九州范围内的百姓,说话互不相同,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一向如此。

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yì),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南方地区水土柔和,语音清亮悠扬而发音急切,不足之处在发音浅而浮,言辞大多鄙陋粗俗。北方地区山高水深,语音低沉浊重而浑厚,长处是质朴平实,言辞中保留着很多古语。

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古今的语言,因为时俗习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撰述文章的人,也是南楚北夏各不相同。

夫物体自有精粗,精粗谓之好恶;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wù):物体本身有精良、粗劣的分别,精粗也就是好恶;人的心意对事物有舍弃或保留,这种舍弃或保留的心理就是好恶。

古人云:膏粱难整。以其为骄奢自足,不能克励也:古人说过:“整天享用精美食物的人,他们的品行很少有端正的。这是因为他们自满骄横奢侈的生活,而不能克制勉励自己。”

真草书迹,微须留意。江南谚云:尺牍(dú)书疏,千里面目也:楷书、草书等书法技艺,是要稍加留意的。江南的谚语说:“一封短信,就是千里之外给人看的面目。”

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擅长绘画,也是件好事;自古以来的名人,很多人擅长绘画。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弓箭的锋利,可以威震天下,古代的帝王以射箭来考察人的德行,选择贤能,同时操弓射箭也是保全自己性命的紧要事情。

凡射奇偶,自然半收,何足赖也:但凡是猜测奇偶正负,自然会有一半猜中的机会,这样的结果怎么值得信赖呢?

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历者,皆学通之:算术也是六艺中重要的一项,自古以来的读书人中能谈论天文,推定律历的人,都精通算术。

《礼》曰:“君子无故不彻琴瑟。”古来名士,多所爱好:《礼记》里说:“君子无故不撤去琴瑟。”自古以来的名士,大多爱好弹琴。

弹棋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kuì),时可为之:弹棋也是近代的一种高雅游戏,能够消愁解闷,偶尔可以玩一玩。

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死亡,这是人生注定的事,不可避免。

古人云:“五十不为夭。”吾已六十余,故心坦然,不以残年为念:古人说:“活到五十岁就不算短命了。”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所以面对死亡心里非常坦然,不因剩下的年月无多而挂怀。

四时祭祀,周、孔所教,欲人勿死其亲,不忘孝道也:四季的祭祀,是周公、孔子所教化的事,目的是使人不要忘记死去的亲人,不要忘记奉行孝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 阅读:74

周易岐黄春秋

简介:读史明智,鉴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