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刚要去上早朝,太监:太子已经登基了,你还是老实待着吧

是郭小栓吖 2025-04-25 11:43:30

皇帝退位就是说,这人还活着呢,就自己主动把皇帝的宝座让出来了,自己去当个太上皇逍遥自在。可要是皇帝“被退位”了,那他又会咋样呢?

你大概没想到还有皇帝会被退位吧,唐朝的昭宗李晔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那天,李晔一大早就起床,打算去参加早朝,可谁想到,半路上竟被太监给拦下了。

李晔一头雾水,便问是咋回事。老太监回道:“太上皇啊,新皇帝已经即位了,往后您就安心享清福吧。”

李晔一听这话,火冒三丈,心想自己昨天还忙活着处理国家大事呢,怎么一觉醒来,啥都变了样。他可不是个好惹的皇上,于是拼死反抗,但结果呢,还是被关了起来。

【成也宦官,败也宦官】

在少阳宫里头,李晔跟外界彻底断了联系,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自己咋会混到这步田地。说实话,他当皇帝那会儿,

他确实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就,绝非任人摆布之辈。但奇怪的是,他咋就被推上了太上皇的位置呢?

古代皇上虽说地位最高,但其实有好多东西管着他呢。要是哪股力量变得太大太强,皇上的宝座可就不稳了。

皇帝得确保自己地位牢不可破,所以得培养好多股势力,让他们相互制衡。但就算这么做,也有可能出现某个势力一家独大的情况。

唐朝晚期,宦官掌权变得势不可挡,他们手里甚至攥着能决定哪位皇子继位的大权。按说,根据皇位传位的规矩,李晔压根儿就没戏坐上龙椅,毕竟他只是前任皇上唐僖宗的亲弟弟。

有个人,本来跟皇位八竿子打不着,可他却坐上了龙椅,这背后的原因,说白了也就那么回事,要么他自己搞政变,要么就是背后有人推波助澜。

很明显,李晔是靠有人帮忙才当上皇帝的,那个人就是最有势力的宦官刘季述。李复恭一开始觉得李晔是个软柿子,觉得他当上皇帝后也只能是个摆设。

真没想到,李晔根本就不是个能轻易摆布的人。他一当上老大,立马就开始跟那些宦官保持距离了。

过去,刘季述对各类奏章和公文都会亲自查看一遍,有时候他甚至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就处理了,连皇帝都没有权力提出异议。

不过李晔可不吃刘季述那一套,他做事向来堂堂正正,都是和朝廷的宰相们一起商量着来,谁也找不出李晔的差错。

没多久,整个朝廷又回到了正轨,李晔说话也开始有分量了,这下刘季述可急眼了。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背后谋划。

他在朝廷里的影响力确实很大,于是就开始安排自己的人,在朝堂上对李晔施加压力,想让李晔早点收摊子,老老实实当个没实权的空架子。

李晔可不是个会轻易低头的人,刘季述既然已经按捺不住了,那他自然也得有所行动。就在那么平常的一天,李晔正在忙着手头的事务,刘季述就在旁边站着,心里一直在琢磨着怎么对付李晔。

瞧着李晔的能力日渐逼近自己,刘季述觉得压力山大,他实在没心思再跟李晔磨蹭了。

刘季述还没动手呢,李晔就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李晔在那儿批着文件,随口就来了句:“老刘啊。”

你瞧,你也得把自己的分内事给处理妥当咯,别老围着我这儿转悠,啥正经事也不做,我看着都觉得挺无聊的。”

刘季述心里头火冒三丈,可脸上还得陪着笑,对李晔小心翼翼地说:“能为皇上效力,那是我的荣幸,哪会觉得憋屈呢?”

李晔心中暗骂刘季述老毛病又犯了,脸上勉强挤出个笑,对他说:“国家大事嘛,自然有朝廷里的大官们替朕操心,你一个太监,哪有资格插手这些,刘公公,你说对吧。”

这时候,刘季述心里头那个急啊,真想立马点兵,一把将李晔从龙椅上拽下来。自己好不容易推他上位,这家伙现在倒是翅膀硬了,开始倒打一耙,刘季述这下子是彻底火了。

他铁了心要换掉李晔,刘季述虽然表面上装得很客气,但私下里一直在琢磨怎么调动自己的人。接下来,刘季述会怎么对李晔出手呢?

【一觉醒来,皇位易主】

跟李晔斗了这么多年,刘季述心里明白,硬碰硬是行不通的。所以之后的日子里,刘季述对李晔那是百般讨好,干啥都按李晔的心思来,不敢有半点违逆。

刘季述那一出突如其来的转变,让李晔心里琢磨着,莫非自己的警告真起了效果。打那以后,处理起那些繁琐的朝廷大事来,他都觉得更有动力了。

时间一天天溜走,不论是皇上那边还是皇宫里头,啥事儿都没有,可谁晓得这其实是大乱子要来的信号。就在那晚。

李晔把最后一点东西写完,心里对明早朝上要说的事已经有了全盘打算。他头一挨枕头,立马就睡着了。

跟往常一样,李晔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爬了起来。他像平常那样,洗了脸刷了牙,穿好衣服,打算赶去上朝。可就在他快要走出宫门的时候,突然被一群人给拦下了。

这事儿以前压根儿不会发生,李晔愣了好几秒,开口问道:“你们这是在搞啥名堂?”

门口站岗的守卫,那态度高傲得很,压根没把李晔当回事儿。其中一个直接开口:“老皇上啊,您还是老实待在里头吧,省得自找麻烦。”

李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从皇上变成了太上皇,这让他根本无法接受。他大声喊道:“你这简直就是造反啊!”

就在这时,有人喊了一嗓子,一听就是刘季述到了。他冲着侍卫们厉声喊道:“你们好大的胆子,怎么敢对太上皇不敬呢!”

一瞅见刘季述,李晔立马心里就透亮了,这段时间的顺风顺水,其实全是场戏,就是要让他放松戒备,好让刘季述找机会把太子推上皇位。

说白了,就是刘季述又掌了大权,名义上是太子坐上了皇位。那太子还是个孩子呢,啥权力都没有,纯粹就是个摆设。刘季述慢悠悠地走到李晔跟前,劝他别太往心里去,得顾好自个儿的身子。

刘季述那慢条斯理的样子,把李晔气得差点晕厥,还好旁边的小太监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扶住,这才没让李晔栽倒在地。

李晔这回算是完了,完全落到了刘季述的手里。可毕竟他还是皇上,李晔就是不肯低头,他狠狠地瞪着刘季述。

不管李晔再怎么厉害,他都已经没力气反抗了。这么一想,刘季述不禁咧开嘴笑了。说到底,刘季述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扶持太子坐上皇位,李晔也算是帮了大忙。

要是李晔一门心思对付刘季述,那刘季述绝对赢不了,可问题是,李晔是个心里装着整个国家的皇上。

李晔要是生在太平盛世,凭他的本事,绝对能当上一个实打实的好皇上。但可惜啊,命运不给他这个机会,李晔得应付朝廷里头和外面的各种麻烦,他早晚得被这些压力给拖垮。

李晔早就看穿了刘季述那不安分的心,因此他就顺着局势走,免得唐朝掉进没法挽回的大坑里。

当了皇帝后,李晔不光得跟宦官那帮人斗,他还有个更大的打算,就是要把那些藩镇给削弱了。打从安史之乱闹起来,藩镇各自为政就成了唐朝最大的头疼事儿。李晔他到底能不能真把这事儿给办了呢?

【削藩过急,被囚少阳宫】

李晔一当上皇帝,立马就开始琢磨怎么壮大军队。那时候,唐军因为到处平叛,已经破烂不堪,人数不够也就罢了,关键是打起仗来也不行。

有时候,朝廷为了躲开直接的矛盾,竟然会选择向那些藩王服软。要是老这样下去,中央的威望还怎么树立得起来呢。

发现事情不妙,李晔首先着手调整军队规模,广纳贤才。然后,他就开始大力征兵,积极储备战争所需的物资。经过李晔的一番努力,唐朝的军队很快壮大起来,人数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人。

李晔这人挺有雄心壮志,想当个好皇帝,但他的本事还到不了被称赞为千古一帝的地步。要是国家太平,百姓安乐,李晔或许能做个明智的君主,但要说他能开拓一片大大的江山,那还差点火候。

李晔明白得扩充兵马,但就是没意识到得整顿军纪,让军队的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很多压根没打过仗、训练也不到位的士兵被赶上了战场,结果不用说也知道,李晔想要削弱藩镇势力的计划,不但没搞成,还搭进去不少钱和物资。

在轰轰烈烈的削减藩镇势力的行动里,李晔把大量兵力给耗没了,这样一来,碰到刘季述时就显得底气不足。刘季述瞅准了这个机会,就像老话说的“趁火打劫”,一夜之间就把李晔给拉下了台。

李晔当皇帝那会儿,没少给刘季述找麻烦。现在形势变了,轮到刘季述对付李晔了,不把他整惨了才怪呢。想想李晔之前,那日子多风光,要啥有啥,想去哪儿都行。结果一眨眼的功夫,就被关进了少阳宫。

听说刘季述为了让李晔没法逃脱,下令把少阳宫给堵得严严实实,就留个小缝隙,好往里送吃的喝的。

在少阳宫里头,李晔那是求助无门,喊破喉咙也没用,吃的没滋味,睡的也不踏实,总之,跟以前的日子比起来,简直是两重天。

李晔成天都在骂刘季述,但这根本没用,刘季述还是劫持着新皇上,在朝廷里胡来一气。

转眼间一年溜走了,李晔还没觉得有啥不一样。直到有那么一天,少阳宫的大门被人猛地打开,一群人哗啦一下就跪到了李晔的脚跟前。

从老早以前,赢家就是老大,想打倒老大就得有个正当的理由。刘季述的死对头李复恭,瞅见刘季述把李晔给踢下台了,心里头那个乐呵,觉得机会来了。他就扯起拯救李晔的大旗,在朝廷里跟刘季述明争暗斗。

结果一目了然,刘季述栽了大跟头,而李复恭成了朝廷的新话事人。李复恭为了保全颜面,转头就帮李晔夺回了皇位,还给之前的太子封了个王爷的头衔。

李晔二次登基后,好像就没了那股拼劲儿。虽说他还像往常一样努力治国,坚持要削弱藩镇势力,可对那个掌控他的李复恭,他却没再动手。就这么过了三年,李晔就去世了。

0 阅读:71
是郭小栓吖

是郭小栓吖

郭小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