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追堵中央红军后投向人民阵营的四位国民党将领

是郭小栓吖 2025-04-25 11:45:44

1934年冬天,12月份那会儿,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走进了贵州地界。一到那儿,他们就忙开了,先开了遵义会议,又在土城打了一场硬仗,接着二次拿下遵义,还四次渡过赤水河,最后假装攻打贵阳,然后从贵州跑到云南去了。在贵州那四个多月里,红军跟四个敌军的头头儿干了好几仗,挺激烈的。可你猜怎么着?这四个敌军将领,后来新中国一成立,都转投到咱们人民这边来了。他们分别是贵州的军阀王家烈、四川的郭勋祺、还有黔军的刘鹤鸣,以及中央军的吴奇伟。

在贵州拦截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的是军阀王家烈。

王家烈1893年在贵州遵义桐梓县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出生,小时候为了糊口,他还得靠背盐巴赚点辛苦钱。后来,他加入了黔军。到了1920年,原本掌控贵州的“兴义系”军阀家族因为内斗垮了台,接着“桐梓系”的头头周西成就上位了,他成了贵州的新老大。不过,周西成也在军阀们打来打去的混战中丢了命。经过一系列变故,最终王家烈站了出来,接手了贵州的大权。

◆王大佬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1934年快结束时,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进入贵州地界。蒋介石的中央军瞅准机会,想借着追击红军的名头,把王家烈在贵州的地盘给抢过来。这样一来,王家烈就陷入了红军和中央军的双重夹击里,没办法,他只能带着黔军去阻挡红军。虽说王家烈的黔军名义上有5个师,但实际上他能指挥动的也就2个师,剩下的3个师都是自己顾自己,不听他的。中央红军一进入贵州,就先打败了王家烈的一个营,然后占领了黎平县城,还在那儿开了黎平会议。会议决定,中央红军不去湘西跟贺龙的红军汇合,而是要去王家烈的老窝,也就是黔北的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那一带,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之后,红军主力冲破了黔军把守的乌江这个难关,一路猛进,逼近遵义。王家烈见状,一边慌忙发电报向正在追击红军的中央军求救,一边自己逃到了省会贵阳。可没想到的是,中央军的薛岳带着部队进了贵州后,没去遵义,反倒把王家烈地盘上的贵阳给占了。

遵义会议结束后,中央红军就撤离了遵义,往赤水那边转移,而王家烈呢,也从贵阳跑回了遵义,占了座空城。可没想到,红军突然掉头二渡赤水,又打算夺回遵义。王家烈急了,亲自带着黔军四个团的主力,在娄山关和遵义那边布防,想挡住红军。结果红军12团攻娄山关时,政委钟赤兵右腿挨了黔军一枪。红军拿下娄山关后,立马就向遵义城进发。红3军团的参谋长邓萍,在城外侦查情况时,被黔军偷袭,中弹牺牲了。红军进了遵义城后,又在城外跟吴奇伟带的中央军干了一仗,把敌人的两个师六个团都给打垮了,还打死了两千多人,俘虏了一千八,这可是长征路上最大的一场胜仗。

后来,蒋介石直接飞到贵阳去指挥战斗,他花了大价钱收买了王家烈身边两位亲信师长,硬是让王家烈让出了位置。王家烈没办法,只好离开贵州,去了南京做了个军事参议院的中将参议,没啥实权。这样一来,贵州就完全被蒋介石的中央势力给掌控了。

全面抗日战争一开始,王家烈短暂地在汤恩伯的31集团军里做了副军团长,但没多久就被蒋介石调回重庆。等抗战结束后,王家烈没办法,只能退役回到贵州桐梓的老家。1948年,王家烈跑到南京去参加国民大会,那时候,蒋介石打压多年的四川、云南、贵州这些地方的大佬们,都偷偷支持李宗仁竞选副总统,王家烈也跟着到处给李宗仁拉选票。最后,李宗仁真的当上了副总统。王家烈听说蒋介石要收拾他,吓得赶紧坐上李宗仁老婆郭德洁的飞机,直飞桂林,之后再回到贵州。

1948年快结束时,蒋介石让王家烈去当贵州绥靖公署的副主任。但王家烈对蒋介石已经很不满了,所以他没去上任,直接回了桐梓县老家。到了1949年底,贵州被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就让王家烈做了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委员。王家烈后来还连续当上了贵州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的人大代表,还有省人民委员会的委员。到了1955年,他还被选为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说说王家烈这个人

1954年刚开始那会儿,红12团的政委钟赤兵,就是那位在娄山关战斗中让王家烈的黔军给打伤了右腿的英雄,后来伤好了一半,但还是只能靠着一条腿走路,他就被任命为贵州省军区的司令员了。在春节那会儿,省政府搞了个茶话会,王家烈也来了。他一听说钟赤兵那条断腿是在娄山关战斗里被自己的黔军给弄伤的,心里头那个愧疚啊,真是没法说。可钟赤兵呢,嘿嘿一笑,就像是没事人一样,还夸王家烈现在也站到咱们人民这边来了,真是大度得很。

1959年那会儿,王家烈跑到北京去开政协会议,有幸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毛主席跟他开玩笑说:“红军路过贵州那会儿,家烈你也把兵权交出来了嘛。”到了1960年,周恩来总理从东南亚访问回来,顺道去了贵阳。在省里领导给他办的欢迎宴上,周总理跟王家烈坐一桌,还给他敬酒,夸他说:“你是个挺不错的人啊,解放前那几十年,你一直跟蒋介石的烂政府对着干,他好几次想整你,你都没屈服。”

1966年8月份,王家烈在贵阳离世,那时候他已经73岁了。

郭勋祺曾在土城与红军激烈交战。

1935年1月份,遵义会议结束后,毛泽东重新掌权,和中革军委一起搞了个《过江打仗计划》。就这样,三万多的红军战士告别了遵义,直奔黔北地区,打算渡过长江,去四川跟红四方面军碰头。

林彪带着红1军团和红9军团打头阵,往赤水县城冲。到了1月27号,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就到了土城。第二天,中革军委就让彭德怀来指挥红3军团和红5军团,在土城的青杠坡那儿,对着追过来的川军郭勋祺部队,发起了攻击。

◆郭勋祺这人挺有来头。

郭勋祺1895年在四川双流出生,他在成都省立甲等工业学校读书那会儿,跟校友陈毅都是学校足球队的队友。后来,郭勋祺在川军潘文华手下当团长,团里有个文书叫陈孟熙,他还是陈毅的亲哥呢。1925年8月,郭勋祺又碰到了杨尚昆的哥哥、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杨闇公,还有刘伯承这些人,他的思想也开始往进步那方面靠了。到了1926年9月,郭勋祺参加了杨闇公主持的军事会议,这事儿让刘湘起了疑心,表面上给他升了官,实际上却削了他的权,让他当了个副师长。1927年重庆发生了“三三一”惨案,杨闇公牺牲了,陈毅被追捕,就躲到了郭勋祺的部队里。郭勋祺挺够意思,派了旅部副官主任和卫兵一路护送陈毅坐船离开四川。

1935年1月底,蒋介石命令四川的头头刘湘,让他派兵去拦截中央红军。刘湘呢,挺有心眼儿,派了个跟共产党有点交情的郭勋祺,带着3个旅跑到贵州去,想让他挡住红军别让他们进四川,但又不让真刀真枪地干。到了1月28日一大早,红军的第3军团彭德怀和第5军团董振堂,在土城的青杠坡那儿,回头就跟追得紧紧的川军干上了。郭勋祺那边儿仗着地势好,死命抵抗,两边儿战士你来我往,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红军的阵地都被敌人冲破了,敌人的枪炮都快打到咱们中央军委的眼皮子底下了。这时候,毛泽东急了,赶紧让陈赓、宋任穷带着军委纵队的干部团冲上去,把川军给顶了回去。两边儿就这么僵着了。后来,红军从抓来的俘虏那儿知道,原来川军不是4个团,是4个旅呢!红军立马下令,让在赤水那边的红1军团2师快点儿回来帮忙。2师一到,中央军委就琢磨着再跟青杠坡的敌人来个大决战。朱德都亲自上前线指挥了,可红军冲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敌人的增援部队又来得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一看,这往北过长江的计划是不行了,得撤!于是红军就撤出战斗,渡过赤水,往川南的古蔺、叙永那边儿去了。

◆中央红军首次横渡赤水的行动图解。

索尔兹伯里在他写的《长征: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里头算了一下,说中央红军在那场战斗里大概死了伤了4000人,这人数跟他们之前在遵义新拉的4000个兵差不多抵消了。鉴于索尔兹伯里跟咱们中国官方关系挺好的,再加上他那本书也挺有影响力的,所以这个数字应该挺靠谱的。

郭勋祺压根儿没料到,红军第三军团那位政委杨尚昆,其实就是他以前豁出命去保护过的杨闇公的亲弟弟。更让他惊讶的是,他的好朋友刘伯承,竟然在红军里担任总参谋长一职。

尽管郭勋祺把红军给打败了,但他还是被红军的顽强斗志深深震撼。当他听说红军主力已经放弃渡江进入四川,就找了个部队休整的理由,没再继续追打红军。从那以后,郭勋祺总是想法子不跟红军交手。蒋介石收到郭勋祺军队里的情报后,气得不行,但也拿他没办法。等郭勋祺回到重庆,刘湘就提拔他当了模范师的师长。

抗战全面打响后,郭勋祺成了集团军里的二把手,还当上了50军的军长,他带着部队去了皖南守防。没想到,11年后他又碰到了陈毅。听说陈毅要带着新四军先头部队去江南,郭勋祺二话不说,就让出路来给他们掩护。从那以后,陈毅每次去苏南或者回皖南,都会在郭勋祺的军部歇上一宿。郭勋祺出手大方,一下子就给新四军送去了3万发子弹,还有1000套全新的军装。这事儿传到蒋介石耳朵里,他可不乐意了,立马就把郭勋祺的军职给撤了,还让他回重庆去了。

1948年那会儿,郭勋祺成了第十五绥靖区的二把手,也就是副司令。到了7月份,解放军打下了襄阳,郭勋祺不幸被俘。后来,因为我军知道他和陈毅、刘伯承关系不一般,就把他安全送到了陈毅那儿。陈毅一见郭勋祺,别提多高兴了,还摆酒席好好招待了他一番。转眼到了1949年开头,刘伯承让郭勋祺回成都去,任务是劝说四川的国民党军别打了,投诚算了。郭勋祺这一去,还真帮了大忙,对成都和平解放起到了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郭勋祺先后当过川西行署的交通厅一把手,还有四川省政府的交通厅二把手,此外他还做过四川省水利厅的副职、省体委的副主任,还是省人大代表。一直到1959年,他因为生病去世了。

在娄山关那场激烈的战斗中,红军碰到了黔军的一位将领,他就是刘鹤鸣。

中央红军离开土城后,第一次渡过赤水河,朝着四川的古蔺、叙永那边赶,心里盘算着再渡过长江,进入四川。但没想到,四川的军队早就把长江边守得严严实实的,红军没法往北过江了。所以,红军就改变了计划,决定再渡赤水河,回头往黔北去,主要目标是打击王家烈的部队。

娄山关坐落在遵义和桐梓两个县的边界,被叫做黔北的头号关隘,想要到遵义,这里是非过不可的地方。娄山关这一带,黔军派了三个团来把守,特别是娄山关关口两边的高地,点金山和大小尖山,这些地方是刘鹤鸣带着的黔军25军2师第6团在守着。

刘鹤鸣1899年在贵州独山呱呱坠地,年轻时加入了黔军。他因为在军阀乱战里打仗特别猛,而且行军打仗总爱穿草鞋,不怕苦不怕累,所以升官升得特别快。等到中央红军打进贵州时,他已经坐上了黔军25军2师6团团长的交椅,这个团可是黔军里的头号部队。

1935年2月25日一早,彭雪枫带着红13团急匆匆地往娄山关赶,半道上和急着去桐梓帮忙的刘鹤鸣团撞上了。刘鹤鸣一看红军这架势,知道自己打不过,就赶紧撤到娄山关里头。他在娄山关那狭窄的路口两边高地上,安排了一个营又一个连的人守着,剩下的部队就在关上忙着挖战壕、搭防线。而敌军旅长杜肇华呢,他退到关南的黑神庙那里,指挥全局。这时候,敌军师长柏辉章(他家在遵义会议开的地方)又调了一个黔军团来增援娄山关的右边,另一个团则留在后方的板桥,防着红军从东边偷袭他们的后路。柏辉章还跟刘鹤鸣说,无论如何得守住娄山关三天,等中央军吴奇伟部从贵阳渡过乌江来救遵义。

红13团对娄山关隘口两边的重要高地,点金山以及大小尖山,发起了猛烈攻击。经过一场近身激战,他们成功击败了刘鹤鸣的守军,将点金山和大小尖山收入囊中。刘鹤鸣见状,急忙组织起一支“拼命队”进行反击。双方在点金山和大尖山前沿地带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红13团接连发起了5波冲锋,干掉了敌人的督战队长,接连攻下了娄山关两侧的十几个山头,彻底撕开了敌人的防线。在日落之前,他们稳稳地占据了关口。刘鹤鸣没办法,只好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撤退到关南的黑神庙防线。

25号晚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令红12团去替换已经和敌人激战了一整天的红13团,同时还命令红10团和红11团去切断敌军和遵义之间的联系。到了26日一早,黔军的第4团就向娄山关口发起了猛烈的集团冲锋,之前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刘鹤鸣第6团也跟着往上冲,想抢回点金山高地。黔军另外两个团则从关口左右两边包抄过来,他们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一共发动了6次冲锋,还一度占领了娄山关口以南公路边上的重要地方。但红12团把敌人的多次反扑都给打退了,最后稳稳当当地守住了关口。黔军一看情况不妙,刘鹤鸣就带着他的第6团残兵,用一个机枪排做掩护,跟着黔军大部队往遵义方向撤了。红3军团立马就追了上去,在傍晚时分占领了遵义新城,后来又占了遵义老城,还控制了城南的重要地方,比如红花岗、老鸦山这些高地。不过很遗憾,红3军团的参谋长邓萍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

在娄山关那场激烈的战斗中,红12团的政委钟赤兵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右腿,伤势严重到得做截肢手术。可当时条件太差,连麻药都没有,他就这么硬挺着完成了手术。而他的团参谋长孔宪权,受了重伤后被留在了当地,后来只能当个普通的泥瓦匠,腿还落下了残疾。一直等到新中国成立了,组织才重新安排了他的工作,先让他当了副区长,后来又让他去当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馆长。还有红13团的总支书记胡耀邦,他在战斗中也被敌机的弹片打中了右屁股,之后被送到一个天主教堂里去做了手术。

◆娄山关上的红军战斗纪念石碑。这个地方立着一座纪念红军在娄山关战斗的石碑。这座石碑,就是为了铭记那段历史,让后人知道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像是在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那股革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每次走到这里,都能让人心生敬意,感叹红军战士们为了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

中央红军离开贵州,跑到云南后,刘鹤鸣就当上了贵州省第4区保安司令部的二把手。到了1938年,他又升官了,成了贵州省政府保安处的少将副头头。再过几年,到了1944年,他直接坐上了保安处长的位置。1948年,他的权力更大了,不仅当上了贵州毕节行政督察专员,还兼着保安司令的职务,同年他还晋升为少将。到了1949年4月,他又多了个头衔,贵州省保安第1旅的旅长。同年11月,他又变成了第101军271师的师长。不过,到了1949年12月,刘鹤鸣带着他的部队起义了,投了人民这边。

新中国成立后,刘鹤鸣走上了多个领导岗位,他先后当过人民解放军毕节军分区的副头头,贵州省人民委员会的成员,贵州省政府监察委员会的副主任,还有贵州省农业厅的副厅长。此外,他还是民革贵州省委的委员,贵州省政协的常委,以及民革中央的委员。到了1978年,刘鹤鸣在贵阳去世,享年79岁。

在遵义,中央军里有位将领叫吴奇伟,他和红军有过激烈的战斗。

中央红军打下娄山关,并且再次拿下遵义后,蒋介石吓得不行,他赶紧给在遵义南边不远的中央军吴奇伟纵队的第93师和第59师下令,让他们赶紧去抢占遵义城外的两个重要地方——红花岗和老鸦山,好把遵义给夺回来。

吴奇伟1891年在广东大埔县出生,小时候家里挺穷的,所以他10岁就离家去惠州,在伯父开的店里帮忙。后来在伯父的支持下,他在惠州念完了小学和中学。之后,他去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那时候吴奇伟是张发奎手下第4军的副团长,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还有武昌城的时候,他立了不少大功。到了1929年9月,吴奇伟跟着张发奎一起反对蒋介石,但失败了。失败后,他从粤军转到了蒋介石的中央军,1932年9月还升为了第4军的军长,参与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红军长征开始后,吴奇伟又跟着薛岳一起,带着中央军去追击红军。

这时候,王家烈带着他的手枪小队从遵义溜了出来,在靠近遵义的忠庄铺地方,碰巧撞上了吴奇伟。吴奇伟一听说红军在娄山关和遵义那一仗里损失惨重,二话不说,立马就打算往红花岗的主峰上冲。

◆说说吴奇伟这个人

1935年2月28日午时,吴奇伟派出三个团的兵力,对张爱萍带领的红11团死守的红花岗山顶发起了猛烈进攻,战斗打得热火朝天。攻了好久都没攻下来,吴奇伟就改了战术,他命令59师全师加上93师的一部分人马,转头去攻打黄克诚和张宗逊指挥的红10团防守的老鸦山。

中央军人多枪好,一次次猛攻下,红10团损失惨重,形势对红军越来越不妙。张宗逊对黄克诚说,一定要守住主峰,然后他带着团参谋长钟伟剑,带着队伍向敌人冲去。近身肉搏非常惨烈,张宗逊右腿被打伤,钟伟剑也被子弹击中牺牲了,冲出去的队伍只好又退回阵地。到了下午3点,红10团伤亡太重,老鸦山主峰被吴奇伟的部队给占领了。

彭德怀赶紧让红10团剩下的人和张爱萍带的红11团一起,试了两次打回去,但都没成功。就在这关键时刻,陈赓带着干部团赶到了。有了红11团和红13团的帮忙,他们一起又把老鸦山的地盘给抢了回来。

关键时刻,老鸦山主峰阵地的争夺异常激烈,这时,负责绕到敌人后方的林彪带着红1军团突袭了吴奇伟司令部的所在地忠庄铺。驻守老鸦山和红花岗的中央军,一看自己的指挥部被攻陷,立刻乱了阵脚,不得不全面撤退,跟着吴奇伟一路逃向乌江。

红1军团的主力部队对往乌江方向逃窜的吴奇伟部队展开了猛烈的追赶。路上溃逃的士兵把公路堵得严严实实,吴奇伟没办法,只好扔下车,在黑夜中徒步走了一宿。等到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他才赶到乌江边,过了桥就赶紧把浮桥给砍断了。这样一来,北岸那些没来得及过江的士兵,全都被红1军团给抓了起来。

得说说这事儿,吴奇伟当年那可是北伐“铁军”第4军的副团长,手下管着一大帮人。那时候,林彪还在他手下,不过是个见习排长,小兵一个。

中央红军迎来了长征路上最辉煌的一次战斗成果,干掉了敌军两个师外加六个团,打死打伤了两千多敌人,还活捉了一千八百多人。不过,这场仗咱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遵义大战打完的次日,彭德怀就跟中央军委说了,红3军团在攻打娄山关、遵义,还有老鸦山、红花岗主峰那些硬仗里,损失真的很重:“10团和11团的团长都挂了彩,八个营长也倒下了,10团的参谋长钟伟剑和军团的参谋长邓萍都牺牲了。现在啊,各团部还有军团参谋部,那真是啥都没有了……”他还提到,红3军团原先有四个团,现在就剩一个团还能保持原样,但每个连也就五六十号人。其他三个团,每个连勉勉强强能凑出四五个班……

抗战全面打响后,吴奇伟在“八一三”淞沪之战和万家岭大战里,狠狠打击了日军。到了1941年,他指挥鄂西会战,成功收复了宜昌,赢得了鄂西的大胜利。抗战结束后,吴奇伟接连担任了湖南省的省长、武汉行营的副头儿、华北“剿总”司令部的二把手、徐州绥靖公署的副主任,还有广东绥靖公署的副主任等职务。

1 阅读:86
是郭小栓吖

是郭小栓吖

郭小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