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算是一种与拖延症斗争的艺术。而拖延最多的一个理由就是我还没准备好。
这句话也是我原来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也是很多人对自己还没有下笔的一种辩解。
因为写作是一种创造,或者说是孕育智慧的过程,所以难以避免要有分娩的痛苦。
而这是我们普遍畏惧和排斥的。所以能拖一天是一天吧。
在学校的时候,不到最后的截止日期一般不会去交论文,要等到手头的资料都看完,没得可看了的时候才动笔。上班以后面对很多书面材料,不少人也采用拖字决,或者将写材料的活尽量推给个别人,因为写就是一种痛苦。
不少朋友向我问及如何能够写出东西,我的回答直截了当,写就是了。不去写就永远不会有东西出现。
但是他们的理由往往是,我现在还没有经验,我要积累几年经验再去写;我现在看的书还不够多,我要多看点书;总之我现在还没有准备好。
事实上,我想说永远也没有完全准备好的那一天。不是说不去准备,而很多的准备只是不愿意开始的借口。
现在工作了,除了必要的工作任务,写作成了一种非常个人的东西,写不写是没人监督的。虽然大家也知道写作有用,发表还能不断扩大影响力,写作看起来有很多好处。但是就是不愿意去完成。
这是因为写作其实是打破舒适区的过程,很多事其实都是被动的,比如看书看起来是主动地,但其实作为信息的输入来说,它无需调动太多思绪,只要看就行了。看电影电视和视频就更是如此,连文字性的思考功都省却了,就会显得更加轻松。
但是写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没有什么可以捡现成的,真正的内容必须经由自己的理性思考创造出来,这是一个复杂而痛苦的过程,是考验自己真正的储备的过程,需要大脑飞快的运转,因为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
写作的目的往往是发表,而发表还是一个将思想公之于众的过程,这是与写日记不同的,它会得到多方面的反馈,这是一个将思想公共化的过程。而很多人对自己的思想没有信心,害怕将其公之于众,受到负面评价,害怕被批评。
事实上,被批评是就是写作者的宿命,再优秀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意见,总会有人来批评。我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被批评的声音很多,随着写作的增加这种声音才慢慢减少。这其实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因为有这些批评你才会看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啊,这些批评是最好的反馈机制,就像老师的评语一样,你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甚至是自己思维方式的问题,原来都自以为挺好的,现在让大家这么一说,才知道有问题。这种东西如果不公开化,还以为一直挺对的。这相当于一个学习的过程,写作是你与公众交流的媒介,通过这个媒介的反馈,你自己才能获得收获和提高,你就实现了一种进化,这样你的思维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
而准备是无法得到反馈的,它只是一个不愿意接受品评的接口,是一种心理畏惧。
因此,写作也要有一种不怕暴露自己缺点的勇气,将自己的思想坦然的呈现给公众,因为没有批评就没有提高。
因此,写作实际上是一个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很多第一次跑马拉松的人也是一样,认为自己不行,但是如果你去尝试就永远没有机会。
写作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
所以你知道什么时候算是准备好了?就是现在。
很多人认为应该十年磨一剑,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然后拿出一部作品,石破惊天。确实有人可以做到,但是那是极少数,大多数一定是十年之后早就把这事忘了,也没有在磨什么剑。
因为对普通人来说,我们的惰性都是很强的,因为我认为细水长流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也就是一种写作的渐进式路线。
尽快的开始投入写作,将它们公之于众,在丢丑的过程,你会受到莫名的鼓励和关注。而你写的越多,受到的鼓励和关注就会越多,很快就会超过了批评所给你带来的负面情绪,这就是写作成为一种正面的价值。让写作和发表成为一种自我激励的机制。
写的时间长了,如果你最近没写,很多人都会问你,你怎么不写了?很多问题出现,读者对想听听你的看法,这些期待是真实的。这是一个输入者对输出者的期待,这是一个对创作者的期待。
因为你不写就不会这些观点,就不会这些独特的表述。
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动力。这实际上是一种荣誉绑定效应,是你自己给自己架到这个地方了,不写对不起读者了。
写作将不再是你个人的喜好和任务,写作将变成一种责任,这将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约束,这将使获得了一种他律的机制。
因此,写作其实是一种从自律到他律的过程,从而减少自律克服的不稳定性,将自己逐渐放入到一个自律与他律相互结合的稳定轨道,从而使创作获得稳定的机制。
这是你在写作之前所很难想象的,也是必须经由不断自我克服投入写作的过程,与读者互动的过程,才能够实现的。
经常跑步的人,会形成跑步的习惯,他们从跑步本身就可以获得快感,这有生理上的机制。而约跑、马拉松则是一种外部的约束机制。
写作达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就会由作者和读者创造了一种交互网络,读者不再是批评,更多是对新作品的讨论,是将作品作为读者群落的议题设置,在作品之下再延伸。而如果你没有这个作品,就不会有这个思想讨论的空间,有时候这个讨论的范围甚至会不断扩大,成为社会性的议题。
因此,你创作就成为一种公众性的需要。
事实上,你其实不是在写作之前做好准备,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完成准备,在与读者的互动过程中,在交互网络的构建过程中,成长和成熟起来。
因为不要不断的输出,所以阅读也将变得更加高效而有收获,在实践中也将会更加的留心观察以寻找可以捕捉的创作灵感,在平时的思考时实际上就相当于在构思作品,在预设读者的反馈,预设这些文章作为思想议题的价值,在思考能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而这些才是真正的准备,之前的准备更多的是心理建设。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时候算是准备好了,现在就去迎接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