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鳌拜,很多人对其印象停留在飞扬跋扈、擅权朝政,被康熙智擒的认知上。
孰不知,鳌拜是清初时期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自清太宗皇太极时期,鳌拜就已崭露头角,在攻克皮岛和松锦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得皇太极器重。
皇太极死后,鳌拜与大权如日中天的多尔衮死磕硬刚,挫败其想进位称帝的野心,顺治亲政后被提拔为议政大臣,正式跻身满洲决策层。
顺治死后,鳌拜又以顾命大臣身份辅佐幼年康熙,一时间权倾朝野,无人与之抗衡,所以,鳌拜是清朝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权臣。
鳌拜画像
因为他确确实实威胁到了皇权,否则康熙也不会绕着弯子,连哄带骗,让一群摔跤少年偷袭毫无准备的鳌拜,下面我们翻开历史的尘埃,了解鳌拜跌宕起伏的一生。
满洲巴图鲁的由来1610年,瓜尔佳·鳌拜出生在满洲一个军功勋贵家族,他的父亲卫齐任八门提督,他的伯父则是后金开国元勋,被称为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
作为将门之后,鳌拜不仅精通骑射,而且从青年时起就效力军中,在跟随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中屡立战功。不过真正让鳌拜成名的还是皮岛之战。
1637年,皇太极为解决困扰后金后方安全十几年的皮岛问题,命英郡王阿济格出兵,皮岛(朝鲜椵岛)虽然区区弹丸,但驻岛明军却倚仗海上和火器优势从容对抗,导致清军多次铩羽而归。
此次攻岛,鳌拜主动请缨,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
“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于是在清军舰艇主动吸引明军的同时,鳌拜率轻舟精锐,快速推进,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利用大炮火铳猛烈还击,清军受挫,形势紧急。
这时鳌拜挺身而出,奋勇冲杀,冒着炮火与明军展开近身肉搏,清军一举跟进,登上皮岛,引清军主力攻岛,经过一番厮杀,皮岛终于被攻克。
消息传回盛京,皇太极大喜,要知道皮岛一直是清军的心腹大患,皮岛一除,皇太极再无后顾之忧,而宁锦防线的明军失去了牵制后金的有力外援,因此皮岛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鳌拜则以首功晋爵三等男爵,赐号“巴图鲁”,即勇士的意思,而鳌拜又是第一巴图鲁,翻译过来就是满洲第一勇士。
1641年明清松锦大战打响,鳌拜随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攻锦州,在这场战争中,鳌拜直面洪承畴的十三万大军,不顾城墙上火炮轰炸,率军猛攻,取得五战五捷的战绩。
不久又与皇太极赶来的主力合兵一处,截杀明军,明军大败,松锦大战的胜利奠定了清军入关夺取全国统治权的基础。
鳌拜凭借赫赫战功晋升镶黄旗护军统领,成为具有较高地位的八旗将领之一。
对抗多尔衮,得宠顺治1643年皇太极病逝,因为生前没立太子,所以满洲统治集团内部就继承问题产生矛盾。
当时呼声最高的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尤其是多尔衮,素来野心勃勃,觊觎皇位,手握重兵的鳌拜成为这场皇位之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由于鳌拜属皇太极领导下的镶黄旗,自然对皇太极一脉忠心耿耿,所以鳌拜及两黄旗毫无条件的支持皇长子豪格上位,与多尔衮麾下的两白旗分庭抗礼。
甚至还纠集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等人会集于豪格府邸密谋,当礼亲王代善等人在崇政殿开会商议继承人人选时,鳌拜命两黄旗精锐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作好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
当会议争执不下时,鳌拜等将领纷纷离座,按剑而前,齐声说道:
“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其实鳌拜这么做无非是给多尔衮施压,坚决阻击多尔衮上台,甚至不惜做出分裂举动。
在当时,两黄旗的实力是八旗中最强大的存在,鳌拜的架势完全震慑了多尔衮,多尔衮经过权衡利弊,发现自己的实力还是稍微逊色,因此不得不作出让步。
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
对于鳌拜而言,首先是确保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就能保住自己和镶黄旗的地位,再加上豪格没有体现出太大竞争兴趣,因此这一折衷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
福临上台后,多尔衮不断排挤济尔哈朗,成为清朝实际上的最高权力主宰。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多尔衮对外率清军入关争夺中原,对内党同伐异,打击当初的争位对手豪格及其拥护者,鳌拜首当其冲。
1644-1648年,鳌拜在征讨李自成和张献忠过程中立下大功,可非但没得到褒奖,还被以种种理由罚银,甚至革职,短短数月间被论死两次,境遇十分窘迫。
不过好在多尔衮命短,1651年多尔衮塞北狩猎不幸从马上跌落,导致旧疾发作病死,顺治得以提前亲政。
由于顺治早就对多尔衮的跋扈心生不满,自然对鳌拜这种一心为主,硬刚多尔衮的先帝时期的将领极为敬重,不久便将其官复原职,随侍身边,让他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机要事务,将其视为心腹重臣。
而鳌拜也十分卖命,昼夜于宫中侍候,顾不上自己休息吃饭,把顺治感动个够呛。
擅权朝政,晚节不保1661年,年仅23岁的福临去世,皇三子玄烨继位,即康熙帝,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在这四人中,索尼为四朝元老,位望隆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祸,虽然身为首辅,却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
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属正白旗,原本依附多尔衮,只不过在多尔衮死后,他顺应朝局主动告发多尔衮罪状,才受到顺治重用,不过由于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受到其他三位来自镶黄旗辅政大臣的排挤。
名列第三的遏必隆出自名门,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又属镶黄旗,常常附和鳌拜。
鳌拜虽居四辅臣之末位,但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成为辅臣中权力最大的一个,并最终走上专权道路。
此时的鳌拜历经宦海沉浮二十余年,而且八旗军中颇有威望,他开始把自己看做第二个摄政王,对于任何违拗自己意愿的,都坚决铲除。
内大臣费扬古的儿子倭赫仅因在御前对鳌拜表现得不礼貌,就被鳌拜以其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的罪名将其处死。
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人违抗自己换地要求,就想将其处死,被康熙反对后,鳌拜竟然矫诏将三人杀死,然后强行换地。
要知道,鳌拜虽然是辅政大臣,但苏纳海等人也是六部长官、封疆大吏,鳌拜竟然说杀就杀,而且还以矫诏的方式,可见其胆大包天。
这还不算,鳌拜做的最出格的杀害苏克萨哈。这件事的起因是,1667年索尼病死,康熙已满14岁,苏克萨哈为了遏制鳌拜势力的壮大,便上疏请求解除自己的辅臣之职。
按照政治排序,苏克萨哈已顺位为第一,如果他辞职,那么鳌拜、遏必隆两人按理也应辞职。
这一招直击鳌拜的要害,恼羞成怒的鳌拜不甘于就范,反而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之刑。
康熙深知苏克萨哈不该杀,但鳌拜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而此时的康熙根本没有能力和鳌拜硬碰硬,无奈之下只能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
至此,四大辅臣中,索尼已死,苏克萨哈被杀,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几乎控制整个朝堂,对皇权造成严重威胁。
少年康熙无法容忍大权旁落,这才暗中蓄力,下决心扳倒鳌拜。
康熙以练习摔跤为名,找来很多亲贵子弟,称之为布库少年,久而久之这些少年成为康熙的铁杆手下,愿为其肝脑涂地,不惧牺牲。
康熙见时机成熟,于1669年五月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巡查,断其羽翼,又让自己的心腹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召鳌拜入宫觐见。
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不以为奇,而且对这一切毫无警觉,根本未意料会被十几岁的康熙暗算,所以未做防备的从容进宫,结果刚一进宫,就被布库少年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接着,康熙宣布鳌拜30条罪状,本应处以斩首,但念及他三朝元老,屡立战功,且无篡位谋反行为,便改为圈禁,不过不久鳌拜就在禁所病死,可怜曾经的忠胆猛将最终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