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陈诚临终留下遗言,蒋介石态度耐人寻味,周恩来:他是爱国的

红色先驱 2023-04-17 21:43:32

965年,陈诚在台北去世。

有关于陈诚这个台湾曾经的二号人物,外界的评价多是毁誉参半的。

张学良晚年口述,曾直斥:陈诚是小人、奴才,蒋介石就喜欢像陈诚那种人。

而同时也是张学良口中的“小人、奴才”陈诚,在1961年访美时,直接拒绝了美国的拉拢,直言“要向历史做个交代”。

1965年,陈诚病重,他在临终前留下遗言,更是向蒋介石进言四不能,还引发了争议。

陈诚的夫人,同时也是宋美龄的干女儿谭祥,找到蒋介石,提出拒绝对丈夫遗言修改后再发表的请求。

而蒋介石当时的态度是耐人寻味的,他最终同意了不修改。

而远在北京的周恩来总理闻陈诚去世,不禁心生感慨:陈辞修(陈诚,字辞修)是爱国的,可惜他身体不好死得太早了……

所以,陈诚是何许人也?临终前他究竟留下了什么遗言?蒋介石和周恩来总理分别做出了反应?又为何呢?

受蒋介石的培植

1898年,陈诚出生浙江青田。

22岁时,陈诚以备取生的名义进了保定军校,中间断断续续经历了军校停办以及复课,最终在1922年顺利毕业,并被分配到浙江师团任少尉排长。

很快在1年后,陈诚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贵人——邓演达(此人),并跟随邓演达参加了广东建国粤军。

一次作战中,陈诚身负重伤,险些丧命,是邓演达亲自率部,将陈诚救了下来。

而陈诚的英勇事迹也很快在军中传扬开来,身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的蒋介石也有耳闻。

陈诚在医院养伤期间,恰逢蒋介石前往探视伤员,了解到陈诚是浙江人(蒋介石向来注重用同乡人),蒋介石对陈诚的印象更加深刻。

1924年,在邓演达的援引推荐之下,陈诚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出任教官。

彼时,陈诚初入黄埔,心中还怀揣着崇高的革命精神和理想,算得上一名副其实的青年才俊。

一日,他在军校夜读《三民主义》之时,再次巧遇了蒋介石,蒋介石知其有志好学,对陈诚更加注意。

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陈诚在棉湖一役中立下大功,由于此役同时也为蒋介石在军中站稳脚跟的重要一役,蒋介石对陈诚更倍加赏识。

不过,这个时候陈诚还只是入了蒋介石的眼,而他真正成为蒋介石的亲信还要从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盘踞南京,拒不迁都武汉,并因此同武汉方面决裂开始说起。

彼时,在武汉主持大局的邓演达选择和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站在一起,声讨蒋介石。

同年9月,邓演达出国,去到苏联和宋庆龄共同商讨反蒋对策。

而此期间,蒋介石并没有因邓演达之故而弃陈诚,反而提拔陈诚为第21师师长,这让陈诚深受感动。

不过很快,伴随着蒋介石第一次下野,陈诚的师长职务也被解除,陈诚对此深感“党失重心,群龙无首”,思绪良久,最终在1928年1月给蒋介石写了一封“效忠信”。

彼时的陈诚,站在革命同志的立场之上,引经据典,用总理孙中山以身说法,建议蒋介石胸怀大度,善用人才,改革求新,言辞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蒋介石读信,很快就亲自接见了陈诚,并点名夸赞几人,更评价“陈辞修为有志之官长”。

自此之后,蒋介石打心底里将陈诚划归到自己的黄埔嫡系亲信行列。

很快,蒋介石复出,陈诚被提拔为警卫军司令,并开始跟随蒋介石参加第二次北伐。

此期间,陈诚在几次大战中屡立战功,一路高升。

蒋介石对陈诚的赞美之词更加溢于言表,为此,除了应允权力拔擢,蒋介石在生活上对陈诚更颇多关怀和爱护。

1931年年初,蒋介石和宋美龄更亲自为陈诚牵线搭桥,去到了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之女、宋美龄之干女儿谭祥。

陈诚、谭祥

陈诚由此更加感动。

与此同时,在蒋介石的安排下,有了妻子家族助力的陈诚开始逐渐由军界向政界扩充。

在这个过程中,陈诚更逐渐对蒋介石产生了信仰,并发誓效忠追随蒋介石。

这期间,虽然陈诚也曾矛盾过,更在一些大是大非政治理念(包括邓演达被蒋介石处死这件事情)上,同蒋介石产生分歧,但是蒋介石每每将公义和私谊两相结合,以宋明理学为武器,以父兄、师长、领袖的身份施予恩惠,并灌输忠君思想。

陈诚深陷其中,更曾在家书中写道:“以我个人论,年来追随蒋先生为革命奋斗,蒋先生之爱我、望我,虽自己之父兄亦有所不及”,今后“只有以蒋先生之意志为意志,我绝不能单独干或不干,因人格关系不能不如此也”。

这时,当年受三民主义感召投身革命的青年才俊,在蒋介石的苦心培植之下,逐渐丧失了革命方向革命动力,如陈诚自己所说,成为了蒋之“信徒”。

总结而言,大陆时期,蒋介石视陈诚为嫡系,而陈诚则惟蒋命是从,两人之间犹如父子,犹如君臣。

拒绝美国拉拢

不过,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二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因为陈诚入台湾,实际早于蒋介石。

1948年12月28日,自东北惨败后受到国民党内部声罪致讨,最终心灰意冷决心辞职的陈诚,突然收到乐蒋介石的一封手谕,任命他为“台湾省政府主席”。

此任命几乎毫无征兆,一方面帮助陈诚摆脱了东北产背后陷入的困境,另一方面又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因为当时的蒋介石已开始为最后的退路做打算。

陈诚入台湾后,遵照蒋介石所谓“继续革命”的指示,在治安、民生和经济等领域大刀阔斧地改革,进而确保了台湾的局势稳定,更重要的是,陈诚拒绝了美国的拉拢,坚决要为蒋介石守住退路,进一步证明了他对蒋介石的忠诚,不负蒋介石培植。

不过,蒋介石为人处世向来疑心深重,尤其等到他真正败逃台湾之时,陈诚非但台湾民众中拥有了较高的声誉,而且在台湾政局中日渐傲居群雄,影响力仅次于蒋介石,大有功高震主之势。

由此,蒋介石对陈诚的猜忌和防范日久弥生。

1949年年底,曾遭陈诚拒绝的美国,以提供援助为诱饵,要蒋介石撤换陈诚。

而蒋介石虽然明知美国不安好心,但是乐见其成,最终接受美国开出的条件,撤换陈诚,并借此达到了“削藩”的目的。

而陈诚“生性狂直”,不知道是否真的浑然不觉,他将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主要原因直指蒋介石,希望蒋介石不要再“不察”“不决”。

这令蒋介石对陈诚更加恼火,只不过当时他放眼身边,也只有陈诚最可用可靠。

后来,蒋介石一面猜忌着,一面又继续着对陈诚的培植,让陈诚相继出任国民党副总裁,并

兼任台湾“行政院长”。

期间,陈诚几经推辞,但是蒋介石坚持要陈诚担任,结果陈诚上任后放手干时,又遭到蒋介石的不断干涉。

来来回回几经拉扯,蒋陈分歧愈加严重,陈诚的态度开始转向消极。

这期间,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正在为推进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而不断努力。

毛主席亲口允诺: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以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和大陆通商……

另外,周恩来在做出的具体说明中,特意提及,陈诚如果愿意到中央工作,不在傅作义之下。

与此同时这期间,周恩来还只是中央对台办公室负责同志有关方面,对蒋介石、陈诚等人的祖坟加以保护,对其尚在大陆的亲属予以照顾。

后来,中央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逐步影响到台湾内部,同时引得美国方面蠢蠢欲动。

1961年7月2日,这一天在陈诚的日记记载中,是最“不可忘记的一日”,陈诚和蒋介石在这一天大吵一架,这同时也是陈诚平生第一次当面顶撞蒋介石。

彼一时,世异时移,蒋介石依旧心心念念“反攻大陆”,而陈诚的思想已经慢慢地发生了转变。

由此在这一点上,蒋介石和陈诚产生了严重分歧,争吵中,蒋介石的态度之霸道,更令陈诚受到极大刺激。

争吵过后,时年六十多岁的陈诚回到极爱,回首一生,想到自己一开始追随蒋介石的初衷,在日记中直言,自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之追随“总统”(蒋介石)初衷,为实现国父(孙中山)三民主义,而非做官,尤其高官……”

这次大吵过后不久,同年下半年,美国就邀请陈诚访美,见缝插针,企图借机离间蒋氏父子和陈诚之间的关系,扩大他们之间的矛盾,以求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周恩来闻讯,遂决定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来击破美国“拉陈抑蒋”的阴谋。

周恩来表示:“我们希望蒋介石、陈诚、蒋经国团结起来反对美帝国主义。”

陈诚赴美之前,周恩来一面预言,陈诚“还有些民族气节,看来不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另一面则请人提醒蒋介石、蒋经国还有陈诚要加强内部团结,不能让台湾落入美国之手。

为此,周恩来特意申明:只要他们一天能守住台湾,不使它从中国分裂出去,那么,我们就不改变目前对他们的关系。希望他们不要过这条界。

8月,陈诚正式踏上访美征程。

期间,美国国务院还曾将1955年以来中美大使级谈判的记录拿给陈诚,进一步拉拢陈诚。

结果令美国方面出乎意料的是,陈诚在看后对人说道:“中国共产党拒绝美国一切建议,而坚持美舰队及武装力量退出台湾的做法,不受奸诈,不图近利,是泱泱大国之风度。”

说完这一番话,陈诚又郑重表示,(之后)要向历史做个交代。

后来,陈诚访美全程,成功顶住了美国的压力,访美结果同时令蒋介石十分满意,“引为欣慰”。

遗憾的是,从美国回到台湾后的陈诚,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再加上陈诚赴美之前同蒋介石做了最后的宣泄和抗争,那段时间,陈诚“极易生气”,这无疑更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

临终遗言不负初心

与此同时,这期间,鉴于陈诚在美国的表现,已经充分展现出他思想的发展,周恩来总理进一步抓紧了争取工作,多次托人带话给陈诚,劝他多“从民族大义出发,从祖国统一大业出发”。

1963年年初,周恩来再请张、傅致信陈诚,信中简而言之归纳了4句话:“局促东隅,三位一体,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周恩来总理的话还是十分有分量的,且就台湾回归提出了具体详尽的建议,可谓是诚意满满,并最终产生了深远影响。

1963年7月,台湾二号人物陈诚以身体有病为由辞职的消息又传到了北京。

周恩来闻讯,再次约见张治中、傅作义商议此事。

就陈诚辞职一事,周恩来分析称:陈诚辞职不外三个原因,一来美国压力、二是内部矛盾,三则真的有病。

而周恩来总理分析得不差毫厘。

首先是当时美国想方设法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而陈诚如周恩来总理所说,还是有些民族气节在身上的,遂坚决反对。

其次,陈诚自1961年和蒋介石大吵一架之后,大有心灰意冷之势,这一点从他的日记上也可以看得出来,1961年以前,陈诚的日记对蒋介石的栽培和同蒋介石之间犹如父子君臣的关系多有记述,但是1961年后就完全不再涉及与蒋介石的关系了。

长此以往,郁结缠身的陈诚,身体每况愈下,对诸多事宜日渐心有余而力不足。

陈诚的夫人谭祥一开始只以为丈夫因政治上赌气故意如此,结果到1964年下半年时,陈诚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甚至几近脱了人相。

谭祥心急如焚,请了台湾最有名的医生为丈夫会诊,结果可想而知,陈诚确诊了肝硬化合并肝癌,医生已经无力回天。

病床上奄奄一息的陈诚,尽管妻子还不曾告诉过他病情真相,但他自己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自觉时日无多的陈诚,回首一生,再加上周恩来总理托词托人带话,可能更加唤起他当年参加革命的初衷,于是他将长子陈履安叫到了病床前,最终以他自己口述,长子书写的形式,留下了遗言。

在遗言中,陈诚生前最后一次向蒋进言,明确提出“四不能”:

对中国共产党不能反潮流;

不能为外国动用台湾兵力;

不能信任美国;

不能受日本愚弄。

除却这“四不能”之外,陈诚在遗言中完全不曾提及国民党军官一贯提及的“反共”“反攻”四字。

1965年3月5日,陈诚因肝癌不治病逝。

这时,作为曾经的台湾二号人物,陈诚的遗言当即引发了争议,台湾的国民党右派想在陈诚的遗言中,加上“反共反攻”的内容再发表。

而陈诚的夫人谭祥当下就直言拒绝,只道:“要动就不发表,要发表必须原文。”

陈诚、谭祥

僵持不下之际,谭祥就去找了蒋介石,她和丈夫同床共枕这么多年,对丈夫晚年和蒋介石的争吵分歧都很清楚,与此同时,她相信,蒋介石对这么多年来忠心耿耿的丈夫还是存有特殊的感情的,更何况还有谭家和宋美龄的关系在。

最终,蒋介石同意见了谭祥,听明谭祥的请求后,他最终同意了。

由此,陈诚的遗言按原件发表。

周恩来总理闻陈诚去世,又读了他的遗言,不禁感慨:“陈辞修是爱国的人,他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可惜他身体不好走得太早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陈诚能留下此遗言,而蒋介石还能同意不动此遗言,都说明了周恩来总理当年的功罪是有成效的,苦心终究是没有白费。

陈诚去世后,周恩来总理还继续坚持不懈地对台进行争取工作,他言:“对台工作急是无用的,今后可能会拖下去,我们这辈子如看不到祖国统一,下一代或再下一代总会看到的,我们只要播好种,把路开对了就行。”

不过遗憾的是,再后来直至如今,由于种种原因,总理奋力推进的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实现。但正如周恩来所允诺的,祖国的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同胞们最终会亲眼见证这一天的到来。

6 阅读:1060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