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氏是女真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唐朝末年的时候称之为“蒲察”;到了金朝的时候,为女真第二大姓氏,世代同皇族互为姻亲。到了清朝的时候,便称之为富察,且以地名为姓。
所以富察氏分为多个分支:
沙济富察氏
叶赫富察氏
辉发富察氏
噶哈里富察氏
.....
其中最为显赫的便是沙济富察氏,在明朝的时候因为修建沙济城居住,而称沙济富察氏。清朝沙济富察氏的始祖为兄弟二人:弟弟檀都与哥哥纳苏莫尔根,哥哥纳苏莫尔根的后代并不兴旺,所以清朝的沙济富察氏族后人主要是檀都的后代。
檀都得后代传到了第四代时分为两支:
长支是莽色都朱乎,莽色都朱乎的儿子阿古巴彦便是明朝在建州最后一任右卫都督指挥,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阿古都督。而阿古都督的幼妹衮代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位大妃(相当于皇后的位置),衮代是努尔哈赤四位大妃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先后为太祖生两子一女。只可惜衮代后来被太祖休弃,两子一女(皇太极还是大汗的时候,打算谋逆,莽古济公主被凌迟处死)也未善终,其家族成员自然也不受清廷历代皇帝的重视。而她的哥哥阿古都督与侄儿阿泰也被明军征剿而死。就这样,莽色都朱乎这一支自此凋零。
次支是旺吉努,旺吉努在明朝末年归顺了太祖皇帝,并且得到了重用,被封为牛录额真(佐领)。旺吉努的孙儿哈什屯得到太宗皇帝的重用,任礼部参政,到了康熙朝加太子太保衔。
而哈什屯的儿子米思翰不仅仅位列议政大臣,而且还是康熙十分宠信的心腹大臣。在平定三藩期间,累死了任上。米思翰生有四个儿子,全部入朝为官,而且都成为朝廷重臣,位列公卿。
尤其是马齐,不仅入阁拜相,而且还是康熙与雍正两朝皇帝都十分器重的重臣,在保和殿大学士的位置上长达23年之久,他的女儿嫁给了康熙第十二子胤祹为嫡福晋。
而李荣保虽然只做到了察哈尔总管一职,但是他的女儿被选为宝亲王弘历嫡福晋,在弘历登基后被册封为正宫皇后。至于李荣保的次子傅清任驻藏大臣,最终死在了战场上;李荣保最年幼的儿子傅恒是整个沙济富察氏一族中功绩最为显赫的,不仅入阁拜相,被封为一等忠勇公,而且还被赠与郡王衔。至于傅恒的四个儿子均建功立业,一多罗额驸,一和硕额驸,一郡王(追封),一侯爵;尤其是福康安,生前被封贝子,死后被追封为郡王。
除此之外,还有傅恒的侄儿明瑞、明亮等均建立赫赫战功。
乾隆朝以后,还有大学士托津、固伦额驸景涛、同治帝的淑慎皇贵妃等都出身沙济富察氏一族。
可以说自太祖皇帝开始,沙济富察氏一族的先祖便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到了乾隆朝时沙济富察氏一族成为最强外戚家族,之后虽开始走下坡路,但仍旧是满清不可忽视的勋贵家族。
其实富察氏族,除了沙济富察氏一族外,还有很多的分支,其中有四大家族,虽没有沙济富察氏一族那般显赫,但同样颇有名望。这四大家族都是谁呢?
讷殷地方富察氏一族福敏属于满洲镶白旗,属于满洲下五旗;福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富察·莽吉图,世代居住在讷殷部,莽吉图生有一子富察·莽吉禄,而莽吉碌生有三子:孟古慎郭和、额色赫与额司泰。太祖皇帝在时,孟古慎郭和作为长兄,带着弟弟以及家人全部归顺后金
皇太极在位时,额色赫跟对太宗皇帝一起出征,多里立下战功,崇德三年被授予秘书院学士一职。之后,又先后同睿亲王多尔衮、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儿子图尔格、贝勒阿巴泰等人一起出征
满清入关的时候,额色赫跟随一起入关;在顺治八年坐到了国史院大学士(清朝内阁的前身)的位置上;顺治十五年,改为保和殿大学士,累加至少师兼太子太师衔。
至于额司泰,仕途虽不如二哥额色赫,但也算是满清开国功臣。顺治年间担任一等侍卫,康熙三年时被授予镶白旗蒙古副都统;在三藩之乱期间,跟随顺成郡王勒尔锦一起出征,参赞军务,立下不少战功;康熙十五年额司泰率领水军以及陆军,在洞庭湖大破敌军;只可惜在康熙十六年,便在军中去世了。
额色赫与额司泰兄弟二人都是满清初期的开国功臣,尤其是额色赫曾入阁拜相、位极人臣,但是都不如其长兄孟古慎郭和的后人福敏名垂青史,而福敏之所以成为讷殷地方富察氏的代表人物,其实跟乾隆有分不开的关系。
福敏实康熙三十六年的进士,被选入庶吉士六年后进入翰林院任教习。
但是因为在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四十二年两次考试中都不合格,不管是满文还是汉文都不精通,被康熙下旨直接革退为庶吉士。
在康熙晚年,雍亲王胤禛的第四子弘历到了该读书的年纪,福敏奉命前去教弘历读书。
等到雍正登基后,福敏被擢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雍正三年,福敏署浙江巡抚;
雍正四年,福敏被擢升为左都御史,并且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署理湖广总督一职。此时的福敏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在康熙朝二十余年的时间,福敏都未得到重用,而到了雍正朝,仅仅4年的时间福敏便一跃成为封疆大吏,如此便可见千里马遇到伯乐才能跑的快。
雍正八年时,福敏已经被擢升为协办大学士,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
到了乾隆三年,福敏正式入阁拜相,被擢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次年,加少保衔。
乾隆十年退休,加太傅衔。
乾隆二十二年,福敏病逝。在福敏卧病在床的时候,乾隆便曾去探望;等到福敏病逝后,乾隆亲自前往祭奠,并且让福敏入嗣贤良祠,赠与其谥号“文端”。
乾隆对福敏的评价极高,并且亲自为其撰写碑文。
大学士福敏,是朕的受业老师也,人品学问,巍然为国家的栋梁元老
而福敏之所以能得到雍正、乾隆两朝皇帝如此厚待,除了福敏为官清正、性格刚正无城府外,跟福敏曾为乾隆的受业老师也有很大的关系。
讷殷地方富察氏,除了福敏外,还有一位颇有作为的臣子——富察·傅鼐。
富察·傅鼐同福敏都是莽吉图的后人,只是福敏是孟古慎郭和的后人,而傅鼐是额司泰的后人。
嘉庆元年傅鼐任凤凰厅同知,奉命修筑碉堡;
嘉庆六年,傅鼐亲自带领一千多人前去压制苗民起义。
傅鼐在苗疆十多年的时间,立下了不少功劳;正因为如此嘉庆十四年,傅鼐被提拔为湖南按察使,次年署布政使。只可惜傅鼐在嘉庆十六年便病逝了,去世时恰好是建功立业的年纪。
贵庆家族贵庆家族的崛起是从嘉庆朝开始的,贵庆跟福敏一样都是出身满洲镶白旗的富察氏族人,只是二人并非出自一个家族。贵庆跟雍正朝时期的两广总督文绶、乾隆朝时期的布政使国泰同属于一个家族,若是按照辈分的话,贵庆要称呼文绶为族叔。
只可惜文绶与儿子国泰都没有善终,一个被流放,一个被赐自尽。
而贵庆,虽然是奸臣和珅的女婿,但嘉庆帝并没有为难贵庆,而是让贵庆入朝为官。
原因有两点:
贵庆的父亲观成,是乾隆朝时期战功赫赫的大将,是福康安与阿桂都十分器重的下属。最终被授予西安将军一职,也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观成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安分守己,在和珅倒台的时候,嘉庆帝只是让观成解任,并没有为难观成。
至于贵庆,有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父亲在,嘉庆帝自然也不会为难;更何况贵庆还是嘉庆四年的进士,旗人进士本就十分难得,嘉庆爱惜人才,自然会重用贵庆。
在嘉庆朝,贵庆坐到了二品大员的位置上。
到了道光一朝,贵庆不仅负责修建皇陵,而且还一步一步做到了漕运总督、礼部尚书的位置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赐紫禁城骑马的殊荣。
正是因为贵庆与父亲观成两代人的努力,让贵庆家族崛起,有了同满勋贵族、爱新觉罗联姻的资格。贵庆长子瑞琇娶了雍正的来孙女爱新觉罗氏,贵庆的长女则是嫁给了和硕和亲王弘昼的四世孙载崇,至于贵庆的次女则是嫁给了武英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
贵庆次女富察氏同赛尚阿还是很值得一提的,富察氏为夫君生下的儿子崇绮,是满清唯一的一位旗人状元,娶和硕郑亲王端华的女儿为嫡福晋,所生的女儿阿鲁特氏通过选秀,直接册封为同治帝的正宫皇后——孝哲毅皇后。
如此说来,贵庆的后代中也算是出了一位中宫皇后。
能够同孝贤皇后的伯父马齐相提并论的阿兰泰,让阿兰泰家族崛起—父子皆入阁拜相阿兰泰出身满洲镶蓝旗,他的堂叔尼喀纳也是平定三藩的功臣,得了一个骑都尉的世职。
而阿兰泰则是通过笔帖式的方式入仕,慢慢坐到了方司朗中的位置上。
康熙十九年,阿兰泰得到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推荐,而用作三品卿。
康熙二十年,阿兰泰被擢升为光禄寺卿,不久迁内阁学士。
康熙二十五年,阿兰泰被擢升为左都御史;
康熙二十六年,被迁工部尚书
康熙二十八年五月,阿兰提正式入阁拜相,被擢升为武英殿大学士。从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推荐,到入阁拜相,阿兰泰仅用了9年的时间,如此便可见阿兰泰确实有才干。之后康熙对阿兰泰也是十分器重:
康熙三十一年,阿兰泰同河道总督靳辅商议运粮储粮的问题;
康熙三十二年,阿兰泰同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皇太子胤礽的叔外祖父)一起商议增拨京兵以及陕西督标兵的事情。
康熙三十四年到康熙三十五年,在康熙与御驾亲征噶尔丹的时候,阿兰泰留在京城处理奏章,并且负责宿卫京城。
康熙三十八年阿兰泰病逝时,康熙打算亲自去探望,但还是先派了皇子去探望阿兰泰,结果阿兰泰已经去世了。康熙为其辍朝一日,派皇子与内大臣、侍卫等前去祭奠阿兰泰。
赠与其谥号“文清”,雍正十年,阿兰泰入祀贤良祠
阿兰泰能够入阁拜相,得到康熙的器重,已经是十分难得。而他的儿子福宁安更是有出息,不仅入阁拜相,而且还得了一世袭的侯爵爵位,得到康熙与雍正两朝皇帝的器重与信任。
康熙二十五年,福宁安承袭叔祖骑都尉的世职,任三等侍卫。
康熙三十八年,阿兰泰病逝后,富宁安承袭其父佐领的职位。
康熙四十八年,富宁安已经做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成为朝廷重臣。
康熙五十四年,富宁安率兵前往西北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策妄败走而逃,富宁安立下战功。
康熙六十一年,富宁安正式入阁拜相,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并且奉命率兵驻守在巴里坤,管理军务。时隔33年,阿兰泰家族出了第二位入阁拜相的重臣。雍正登基后富宁安改为文渊阁大学士,继续驻守巴里坤。
雍正四年富宁安奉旨回到京城,被晋封一等侯爵,爵位世袭。
次年,富宁安加太子太傅衔。
雍正六年,富宁安因错而削世袭的侯爵爵位。也是在这一年,富宁安病逝。
雍正十年,雍正下旨富宁安同自己的父亲阿兰泰一起入祀贤良祠,并且让其子乌鲁理承袭原先家族的骑都尉世职。
魁玉家族魁玉的祖上世代驻守在荆州,魁玉也是在荆州出生的。在清朝初期,随着满清入主中原,八旗子弟也被分到了各地驻防,魁玉的祖上便是其中之一。魁玉出身满洲镶红旗,年少时便喜欢读书,操练武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之人
咸丰三年,魁玉率部同曾国藩在阳新一带应对太平军。
之后魁玉便开始在湖北办理军务多次率兵压制农民军,咸丰五年被擢升为荆州右翼副都统。
之后率兵进驻金陵(南京),同李秀成对峙四年之久。
咸丰八年,魁玉署江宁将军。
同治三年,魁玉攻陷丹阳,终于打开了南京的门户,被授予巴图鲁的称号;随后便同曾国藩等人一起攻陷天京(南京),得了一云骑尉的世职。
同治七年魁玉入京拜见同治帝,两年后署两江总督一职,并且兼任南阳通商大臣。
此时的魁玉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已不再是驻守在荆州的普通的八旗子弟。
随着魁玉的地位越来越高,其家族也开始崛起。
光绪三年,因旧伤复发而回江陵居住。
光绪十年病逝,光绪帝赠与其谥号“果肃”。
结语同显赫的沙济富察氏一族相比,这四大家族虽然也显赫,但都是因为一两个人或者金几个人而让家族崛起。而沙济富察氏族不同,从满清建立开始,一直到满清结束,几乎每一朝皇帝在位时,沙济富察氏族都有在朝为官者,而且并不缺乏朝廷重臣。
从乾隆朝开始,也不乏入后宫为妃者,嫁入宗室为福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