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西,你算计我!"我狠狠一拍桌子,怒视着眼前这个满脸皱纹的老人。他缩了缩脖子,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我叫刘长胜,今年六十有五,前不久刚从副县长的位子上退下来。本以为可以安安生生地颐养天年,谁知道一纸档案,却让我的人生再次陷入了风暴的中心。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心血来潮,想翻翻自己的人事档案,回顾一下这大半辈子的起起落落。可当我翻到1978年那一页时,一行红字刺痛了我的双眼:"此人不可重用"。

我一下子愣住了,脑子里嗡嗡作响。这是怎么回事?我1978年才刚入伍,怎么就被盖上了这样的戳?而且,这些年来我一路青云直上,如果真的"不可重用",又怎么可能当上副县长?
我立马找到了当年的老首长王建国。他已经八十多岁高龄,却依旧精神矍铄。我把档案摆在他面前,指着那行红字问道:"老首长,这是咋回事?"
王建国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哎呀,小刘啊,这事儿可有意思了。你还记得你刚入伍那会儿的事儿不?"
我摇摇头,那时候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王建国接着说:"你刚来的时候可是个刺儿头,整天跟人顶牛。有一回,你甚至跟我顶了嘴,说啥'首长你这么搞不行啊'。"
我听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干过这种蠢事。王建国继续说道:"当时我气坏了,就在你的档案上写了这么一句。本来想着过几天消消气就划掉,谁知道后来忙得昏天黑地的,这事儿就给忘了。"
我听完,哭笑不得。想不到自己的仕途险些毁在这么一件小事上。我追问道:"那后来咋整的?我不是一直顺风顺水的吗?"
王建国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后来啊,我发现你这个刺儿头其实挺有想法的。你敢说敢做,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慢慢地就成了我的得力助手。我还专门找人事处说了,让他们别被档案里那几个字给骗了。"
我听得热泪盈眶,没想到自己的成功竟是如此险象环生。我感激地说:"老首长,要不是您慧眼识珠,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王建国摆摆手,正色道:"小刘啊,你要记住,档案里的字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真正的本事,要靠实干来证明。你这些年做得不错,比那会儿强多了。"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我想起了什么,问道:"老首长,您说我当年跟您顶嘴,说您'这么搞不行'。不知道具体是哪件事啊?"
王建国沉吟片刻,说:"哦,想起来了。那会儿我们正在搞'农业学大寨'运动,我琢磨着把战士们都赶到地里去劳动。你不乐意了,说啥'首长,咱当兵的是来保家卫国的,不是来种地的'。"
我听完,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么说,我还挺有先见之明的嘛。"
王建国也笑了:"是啊,后来证明你说得对。那会儿我们都被一些错误思想给蒙蔽了。要不是你这个刺儿头,我们部队说不定真就变成'农业生产大队'了。"
我们相视一笑,都感慨万千。我不禁感叹道:"老首长,这么多年过去了,咱们国家可真是变化太大了。那会儿我们还在搞'农业学大寨',现在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工业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王建国点点头:"是啊,我们这些老家伙有时候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不过有你们这些年轻人在,我就放心了。"
我忍不住纠正道:"老首长,我现在也是个老家伙了。"
王建国哈哈大笑:"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那个刺儿头小伙子。"
我们相视一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老首长,您说我当年敢说敢做,那您有没有啥印象深刻的事儿?"
王建国想了想,说:"有一件事我一直记得。有次我们连队组织野外拉练,你是新兵班长。半路上有个战士突发急性阑尾炎,疼得直打滚。当时离最近的医院还有二十多公里,你二话不说,就背起那个战士往医院跑。"

我听得有些懵:"真有这事?我咋不记得了?"
王建国继续说:"你可能是太累了,所以记不清了。你一口气背着那个战士跑了十多公里,直到遇到一辆拖拉机才停下来。要不是你的果断和毅力,那个战士恐怕就危险了。"
我听完,不由得感慨万千。那个年代,我们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勇气。我问道:"老首长,您觉得我们那个年代和现在比,哪个更好?"
王建国沉思了一会儿,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我们那会儿物质条件差,但是人心齐,大家都有一股子干劲。现在呢,物质生活好了,但有时候却少了点人情味。"
我点点头:"是啊,现在的年轻人,有时候太注重个人利益了。"
王建国摆摆手:"也不能这么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优缺点。关键是我们要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我想起了什么,问道:"老首长,您还记得我们连队那个'铁公鸡'王麻子不?"
王建国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哎呀,你说那个抠门到极致的家伙啊?咋会不记得!他那个人,别说钱了,就连个火柴棍都舍不得给人。"
我也跟着笑了起来:"是啊,有一回我们几个战友凑钱买了点零食,他硬是不出钱,结果还偷偷摸摸地吃了不少。"
王建国接着说:"不过你知道不?这个王麻子后来可是出息了。他那股子抠门劲儿用在了正道上,成了咱们县里有名的企业家。"
我惊讶地说:"真的假的?那个'铁公鸡'还能成大老板?"

王建国点点头:"可不是嘛。他那个人虽然抠门,但是脑子灵活,做生意有一套。他开了个废品回收站,从垃圾堆里捡破烂起家,现在已经是个上亿身家的大老板了。"
我听得目瞪口呆,感叹道:"这年头,还真是啥样的人都有可能成功啊。"
王建国笑着说:"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只要有本事,有干劲,谁都有可能成功。"
我们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我看了看表,说:"老首长,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了。"
王建国站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小刘啊,今天这番谈话,让我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你要记住,无论时代咋变,我们的初心不能变。"
我郑重地点点头:"老首长,您放心。我虽然退休了,但还会继续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
走出王建国的家,我的心情格外复杂。那行"此人不可重用"的红字,本来让我愤怒和困惑,但现在却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提醒着我,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挫折和误解,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终会得到认可和成功。
回到家,我的老伴问我:"老刘,今天去哪儿了?咋这么晚才回来?"
我笑着说:"我啊,去寻找自己的青春了。"
老伴一脸疑惑:"你这老头子,尽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我哈哈大笑起来,心里却暗暗下定决心:虽然已经退休,但我还要继续发挥余热,为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我知道,真正的"重用",不在于档案里的几个字,而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又回到了1978年,穿着绿色的军装,站在操场上。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一群年轻的战友们围着我,笑着喊我"刺儿头"。我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脸庞,突然感到一阵温暖和力量。

第二天一早,我就决定去看看那个曾经的"铁公鸡"王麻子。他现在住在县城最豪华的小区里,据说光是他家的房子就值几千万。
我站在他家门口,按下门铃,心里却有些忐忑。多年不见,不知道他还认不认得我这个老战友。
门开了,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人出现在我面前。我仔细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人虽然变化很大,但那双精明的小眼睛,还是和当年一模一样。
"刘...刘班长?"王麻子瞪大了眼睛,显然也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我。
我笑着说:"好久不见啊,王麻子。听说你现在可是咱们县里的大老板了?"
王麻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他热情地把我让进屋里,一边倒茶一边说:"刘班长,您别提了,我这哪算什么大老板,不过是个小本生意罢了。"
我环顾四周,看着满屋的名贵家具和字画,心想这哪里是"小本生意"啊。不过我没有戳穿他,只是笑着说:"听说你是从垃圾堆里捡破烂起家的?真是不容易啊。"
王麻子的眼睛亮了起来:"是啊,刘班长。当初退伍的时候,我就想着要做点不一样的事。那会儿谁都看不起捡破烂的,但我觉得这里头有大学问。"
我好奇地问:"哦?有什么学问?"
王麻子神秘地笑了笑:"刘班长,您还记得我们当兵时候的口号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就把这句话用在了做生意上。别人嫌脏嫌臭的活我干,别人不敢碰的生意我做。慢慢地,我就发现,垃圾里头真有金子。"
我不由得点头赞叹:"难怪你能成功。不过,你现在这么有钱了,还抠门不?"
王麻子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刘班长,您就别笑话我了。其实我现在挺舍得花钱的,就是...就是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算计一下。"
我哈哈大笑起来:"这不挺好的吗?要是你真的大手大脚起来,我反倒要担心了。"
我们聊了很久,从当年的军营生活聊到现在的社会变迁。临走的时候,王麻子突然说:"刘班长,我有个想法,不知道您觉得咋样。"
我好奇地问:"什么想法?"
王麻子说:"我想成立一个退伍军人创业基金,帮助那些刚退伍的战友们创业。您看行不?"
我一听,心里一热。没想到这个曾经的"铁公鸡",如今竟然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这主意太好了!我虽然退休了,但还是有些人脉的。咱们一起努力,为咱们的战友们做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