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期多次呼吁中国重开对话大门,白宫、五角大楼和国务院等官员,发出的通话请求不断,但均被中方拒绝。眼看打不开中美对话的大门,美方又派出外交官兵分多路,在中国周边展开密集访问,分别埋下了4颗雷。
美国外交官兵分多路,在中国周边展开密集访问
据俄罗斯卫星社消息,美国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卢已经对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展开的访问。吉塔两国都与中国接壤,美方专门派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打着“让中亚更繁荣团结”的口号,在中国后方展开外交,动机是值得怀疑的。
这次访问美国特别计划与吉方发展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这是能够改变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领域,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赛道。我国目前就在积极与东盟等国家进行数字经济合作。另外,美国还将与塔方讨论安全问题。要知道,美军在撤离阿富汗的时候,拜登政府就提出过要在塔方境内建立军事基地的计划,试图在中亚再次钉入一枚楔子。
美国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卢在中亚访问
美国在中国周边的一连串外交动作中,还派出另一位助理国务卿纽兰去了蒙古国。双方在加强战略伙伴关系上达成了共识,蒙古国总理额尔登还表示,希望与美方在意识形态上保持一致。从历史上看,无论是蒙古帝国时期还是冷战时期,蒙古国在意识形态上,与中俄才更接近,如果照搬美国那一套,很可能会“水土不服”。与此同时,蒙古国方面还将美国视为重要的“第三邻国”。作为内陆国家,蒙古国只有中俄两个邻居,因此提出了“第三邻国”的理念,想实现外交平衡。美国通过此访也利用了这一点,提升了在中国北面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助理国务卿纽兰借机拉拢蒙古国
美国两位助理国务卿都跑到中国周边进行访问,自然也少不了外交事务的一把手布林肯。从美方公布的行程来看,布林肯分别去了越南和日本。有西方分析人士直言,布林肯访问越南,是为了拉上东盟国家一起“抗衡”中国。因为东盟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对华经贸合作日益紧密,美方试图在地区问题上激化矛盾。
在日本出席G7外长会期间,布林肯更是无理要求中方“展现与美方接触的意愿”。中美无法接触的责任在美方,无论是“气球事件”还是此后美国官员和议员的一系列言行,都表明美方不打算平等地对话。所以现在的重点不是中方展现意愿,而是美方要展现诚意。
可以看出,在美国拉拢地区国家围堵中国的背景下,这些密集访问表明美方正做多手准备。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外交“组合拳”,打压或者是“对抗”中国。首先,布林肯、白宫、五角大楼、美国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等官员,不厌其烦地表达访华或是与中方通话的意愿,真实意图并不是对话本身。如果美方真心实意地想和中方缓和关系,或是在经济和国际问题上达成某种合作,是不会继续挑战中方底线,破坏对话氛围的。所以美方是想在国际上营造中国拒绝沟通,拒绝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负面形象,然后把地区局势紧张的责任全都扣在中方头上。
布林肯无理要求中方“展现接触意愿”
其次,美国的实际行动则是在执行所谓“重塑中国周边战略态势”的既定计划,打算以主导地区经贸和安全合作,降低中方的影响力。这次美国国务院由国务卿和2名助理国务卿兵分多路出访,等于是绕着中国画了一个大圈,从地理上看“正好”对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包围圈。
美方这次的系列外交访问,分别在东北亚的日韩、蒙古国、中亚、东南亚埋下了4颗雷,其中布林肯独自一人就跑了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点。
按照目前的地缘局势,美方最可能在东北亚达成目的。因为日本、韩国本身就是美国的盟友,美日韩同盟无法建立的原因,主要是日韩之间的矛盾。然而尹锡悦一直在“力排众议”推动韩日关系取得突破,甚至在访美前说出了“日方不应为两国百年恩怨下跪”的亲日言论,接下来如果岸田政府作出积极回应,形成三方同盟就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尹锡悦的推动下,美日韩同盟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东南亚,菲律宾并没有对美国完全松口,已明确表示拒绝美军使用在菲基地实施针对台海的行动,而马科斯还当面向中国外长秦刚表示,菲方不会选边站,不会让海上问题影响菲中关系。而越南的态度更明确,不会跟随美国去围堵中国。
在中亚和蒙古国,美国要同时面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力,而且这些国家与中国的经贸联系非常密切。中亚方向,美国现在应该做的不是如何施加影响,而是推动阿富汗问题的解决,维护地区的稳定。另一边,蒙古国是没有出海口的,美国要提升两国关系深化合作,绕不过中俄两国。
我们需要通过综合手段,打破美方的对华险恶战略
当然,我们仍需时刻保持警惕,以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综合手段,加强与周边国家互信与合作,破除美方企图在经贸和军事方面“重塑中国周边战略态势”的险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