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这一期继续聊“十五五”规划,却是我最不想说一些观点,但是最近看了一些文章视频,实在是受不了了,不吐不快。
管理咨询的从业者都知道,2025年和2026年这两年会是“十五五规划”爆发的两年,所以,大家都在拼命宣传“十五五”规划的东西,各种直播、讲课…无外乎都是为了明后年多拿一些单子,这个完全可以理解,非常正常的商业宣传和获客手段嘛!
但是这当中有一小撮人,把“十五五规划”包装成为了包治百病的“大力丸”。这就出问题了!这不是浪费多少钱的事儿,更大损失在于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引发客户的战略误判!
有些知识,对于业内的咨询师而言,是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客户而言,毕竟隔行如隔山。
这一期,绝对不是否定“十五五”规划,而是让大家更客观、更准确的去了解它,尽可能的消除误导和偏见。
至于概念和定义类的东西,什么是十五五规划,什么是战略规划、有哪些关键点,这些咱都不说了。这一期我想侧重谈一个观点,“十五五”规划的“有用”和“没用”。

下面我直接开门见山表述我的四个观点:
第一:任何规划,本质都是一种“假设”。
面对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之所以有一个东西叫“规划”,它产生的一个前提是假设。即假定一些特定因素不变,关键变量“可预测”的前提下,做出的战略预判。
举个极端的例子,你给A煤矿产业集团做规划,前提假设肯定是假设未来5年企业不破产、老板死不了,还要假设“煤作为传统能源的地位基本不变”…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开展规划,最后做出战略预判。假如3年后,技术的迭代,人类又发现了一种新的能源,经济性和环保方面远胜于煤,这种情况下,规划就失效了!因为规划的前提假设不存在了!
所以,从本质上讲,任何规划都是一种假设!

第二:创新往往是无法规划的。
大家想想,影响人类进步或者商业文明发展的创新,哪些是通过是“规划”而“规划出来的”?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眼前:微信是规划出来的吗?互联网是规划出来的吗?抖音是规划出来的吗?
德国人卡尔本茨之前,汽车是规划出来的吗?在莱特兄弟之前,飞机是规划出来的吗?
当然,发展规划,却有其作用——可以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围绕重点配置资源,这是规划的核心逻辑!
大家有没有发现,发展规划作为一种假设,它最大的功能是围绕既定的方向、目标,做战略分解,然后配置资源,作为落地指引。
也就是说,五年类规划要想发挥功能,它的前提假设必须要尽可能的“确定”。
真正影响人类文明和商业进步的“创新”,靠规划是规划不出来的!
第三:行业追随者的“发展规划”好做!
什么意思?
你是行业第一,你是全球第一,这样的企业,做规划就难了!为什么?因为你前面没有“路”了,往哪里走,没有“前车之鉴”,只能靠自己判断,前面有可能是坦途,也有可能是深渊…
但是如果你不是行业领导者,仅仅是一个参与者,或跟随者,说白了,打酱油的!那就好办了!
因为行业发展趋势、技术演进路径、发展核心思路…不用那么烧脑,因为有现成的东西!
有人说,复制不可取!这话是“绝对正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肯定没问题!
但是企业实际发展中,对标先进,借鉴行业翘楚的经验,为我所用,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就像我之前讲“国企对标一流”那一期,让你的学的是标杆的“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没让你“一比一”学它的“父母双亡”!

第四:不要对“政策类”分析抱过高期望。
实际工作中,我最怕“言必称政策”的这一类专家!分析政策、研究政策,以指导企业发展,避免出现误判,我认为这都没问题!但是不能“从政策到政策”、“三句话不离政策”…给人感觉政策是他定的似的!
企业研究政策,无外乎是想了解导向和红线问题:国家鼓励什么、反对什么…
对于十五五规划而言,不是你知道“鼓励什么、反对什么”,你就能把规划做好?再进一步说,国家鼓励什么,那仅仅是方向,从企业角度出来,国家的鼓励的,你的企业就能做好?
前段时间一个国资委上班的听友发给我一个课件,是他们聘请专家的讲义,200多页的“十五五规划”的PPT,2/3以上是政策分析,一开始以为看错了!如果非要这样,何必做十五五规划,直接把政策原文打印下来,人手一册,开饭前诵读一遍,效果应该比那个强吧!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政策+流量”,就是目前大多数政策类分析的路子。从政策原文随便抽出几个字,比如宽松,比如稳健,比如“积极”…不得了!网上立马就会出现一大堆“一惊一乍”的视频和文章,标题绝对震撼:“有大动作了”、“大有深意”、“影响未来20年”…至于内容对不对,没多少网友关心,哪怕看完明知道是废话也没关系,因为万一我错过了“泄露的天机”损失就大了!该类视频的制作者,也收获了流量,下次继续,屡试不爽!
简单说,政策类分析我们只需要从宏观上知道国家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就可以了!还要知道,有的时候“政策”来得快,变的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