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人数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老年人脏器老化、皮下脂肪萎缩、脆性增加等因素,长期卧床老年人压疮发生率也逐年攀升。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压疮患者约2000万,其中长期卧床老年住院患者高达36.59%。压疮容易引起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照护负担,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社会医疗保障与福利体系的负荷。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约50%的压疮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本期文章将深入探讨压疮相关知识,力求引导大家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一、什么是压疮?
压疮,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最终出现组织破损和坏死的皮肤病变。它通常发生在骨骼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脚踝、肩胛骨等。
二、为什么会出现压疮?
压疮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压疮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01 持续性压力:
这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当身体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压力,如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因缺乏血液供应而逐渐受损。
02 摩擦力与剪切力:
在移动患者或变换体位时,如果操作不当,皮肤与床单、轮椅垫等之间的摩擦,以及皮肤深层组织与骨骼之间的相对移动(剪切力),都可能损伤肤。
03 潮湿环境:
潮湿会软化皮肤,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如汗液、尿液、粪便等排泄物的刺激,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增加压疮的风险。
04 营养不良: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影响皮肤的修复能力和抵抗力,增加压疮的发生几率。
05 年龄与疾病因素:
老年人由于皮肤变薄、胶原蛋白减少,皮肤弹性降低、皮肤的保护能力下降。瘫痪患者可能因为感觉减退而无法感知压力,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问题而增加压疮风险。
三、压疮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压疮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在早期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就能有效避免其进一步恶化。压疮在早期迹象可能表现为:
皮肤发红:受压部位皮肤出现持久性红斑,颜色可能从粉红色变为深红色。这是压疮形成的最初阶段,表明皮肤已经受到压力的影响。红斑通常不会在解除压力后恢复正常。除了红色,受压部位的皮肤也可能呈现紫色或蓝色,表明血液循环受到了影响。
皮肤温度异常:受压部位皮肤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这通常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导致。
硬结:受压部位皮肤可能变得比周围皮肤更硬,触摸时可能有硬结感。
疼痛或不适感:患者可能会感到受压部位疼痛、瘙痒或灼热感。
四、如何预防和治疗压疮?
预防和治疗压疮的关键在于减轻压力、保持皮肤干燥、改善营养状况以及及时处理皮肤损伤。
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应定期翻身或变换体位,以减少局部压力。
使用减压装置:如气垫床、泡沫垫等,可以有效分散压力,减少皮肤受损的风险。
保持皮肤干燥:定期清洁皮肤,使用吸水性好的尿布或护理垫,避免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改善营养状况: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皮肤修复能力和抵抗力。
及时处理皮肤损伤:一旦发现皮肤发红、硬结等早期信号,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如使用敷料保护受损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等。
专业治疗及护理:对于高风险患者或已发生压疮的患者,积极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是当务之急。医生会对患者做全面而细致的检查与精准诊断,并分析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身体机能状况等具体情形,制定出极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开展定期评估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全方位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痛苦并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