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佛海是湖南沅陵人,曾国藩 的私塾弟子,早年留学日本,曾叛蒋投日。
抗战胜利后,汪伪的汉奸们纷纷入狱伏法,周佛海也被江苏高院宣判了死刑。
为了活命,周佛海请来了知名的大律师来辩护。
在法庭上,周更是大讲其如何“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任职于汪伪,却与重庆方面始终联系着。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法庭仍然维持原判。
人们正要看看这个大汉奸如何伏法的时候,事情却出现了变化:陈立夫、陈果夫二人上书蒋介石,要力保周氏不死。
蒋于是召见行政部部长谢冠生,问他是否有不判周死刑的办法。无奈谢并不积极响应,回答说:“周的目标太大,如不处死,恐怕舆情民意不答应。”
蒋介石只好另想办法,打算找人向经办周案的部门推事私下交涉。可谢冠生却坚持要由“委员长亲自召见”,也许能有“变通之法”。蒋介石只得约推事共进午餐了。
宴间,蒋向推事说:“从文书上看,有无条文可引用,免周佛海的死刑呢?”推事以公事公办的口吻回答:“周佛海之罪远大于陈公博,倘若他可以不判死刑,舆论一定大哗。”
结果使蒋介石甚为尴尬。谢冠生见状赶快圆场道:“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办法?”推事把责任推向蒋道:“那只能特赦了。”
事后,推事询问谢:“为什么蒋主席要为大汉奸周佛海设法减刑?”谢无言以对。原来,周佛海不服判决要求复审,结果抗告被驳回,24小时以内就该被处决。
这下惹急了周的老婆杨淑慧。她找到陈布雷说:“如果佛海真有个三长两短的,我杨淑慧也不是没法子应付的。”
陈布雷问她有什么办法,杨答道:“蒋先生曾有一封亲笔信写给佛海。现在这信存在香港一家银行的保险柜里。佛海要是被枪决了,我只好撕破脸,把信交给报界发表。”
说完将信的内容竟背了出来:“顷闻君有意回头,不胜欣慰,望君暂留敌营,戴罪立功。至于君今后前途,余绝对予以保证,望勿过虑为要。”
陈布雷急忙将此事报告给蒋介石。最后蒋终于以国民政府主席的名义签发了《准将周佛海之死刑减为无期徒刑令》,借口周佛海“在敌寇投降前后,能确保京沪杭一带秩序,使人民不致遭受涂炭”,而免其一死。
周佛海闻知此讯,如喜从天降,不禁吟道:“已分今生成隔世,竟于绝路转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