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的《道德经》译文

杨章林文化 2024-05-15 12:00:33
来到“头条”已经几年了,说实在话,的的确确没有看到一篇像样的关于《道德经》方面的译文。可能是运气不好,如果哪位朋友看到过,请帮推荐一下。 昨天在头条看到了风如铁写的关于《道德经》的文章,标题:《我不明白《道德经》第36章为什么要耐着性子不懂装懂去翻译》?标题告诉我可能遇见高人了,殊不知更是大失所望。不懂老子也就算了,译文语句毫无逻辑可言,表达含混不清。 作者按规矩先请出原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接着引出了别人错误的译文: “想要收拢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让它强大;想要废除它,必先推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与它。这是一种微妙高明的道理。柔能胜刚。鱼儿不能离开池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轻易向人展示”。 错误译文害人不浅,使得作者产生了“一种晕乎乎的感觉”。 于是亮出了他自己的杰作,豪情满怀地声明是“正解译文奥义”:“吸气前必先张嘴,衰弱前肯定强盛,摔废东西必先举高,取东西前必先放进去。这都是一些细微的道理。对看起来柔弱普遍性规律性了解,胜于对明显而具体事件的了解。因为具体事件只不过是渊中之鱼,离不开普遍性规律渊水本身。这种“事物当中普遍规律性”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认知,不可以轻易让其他国家明白”。 这篇译文,目前阅读量2·8万,转发的69,点赞的60,评论104。 从这些数据来看,这篇文章起码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受到读者青睐的。 阅读应该是要用大脑,哪位读者告诉我们,这篇译文中的哪一句是勉强说得过去的? “说话的”,信口开河;“听话的”,不过大脑。我们就选几句严重违背生活常识的语句大家来捂着鼻子品一品。 开篇第一句,“吸气前必先张嘴”。这种毫无“活着”经验的话也好意思出口,用鼻孔就不能吸气?怎么就“必先张嘴”? “摔废东西必先举高”。废东西随手就丢了嘛,有社会公德的就把放到垃圾堆,怎么会“必先高举”?又不是一面旗帜。 “取东西前必先放进去”?取东西不用先放进去的并不少呀! 这三句话毫无逻辑可言,后文更是不知所云。 “对看起来柔弱普遍性规律性了解,胜于对明显而具体事件的了解”。 谁能告诉我们“柔弱普遍性规律性”是什么东东? “因为具体事件只不过是渊中之鱼,离不开普遍性规律渊水本身”。 这个比喻也太奇葩了。 “这种事物当中普遍规律性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认知,不可以轻易让其他国家明白”。 国家还有“重要认知”?而且还不能“轻易让其他国家明白”。让其它国家晓得“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就会大难临头? 云端之上的智者老子,如果看到此类情况至少会眉头紧蹙,圣人是不会说粗话的。
0 阅读:1
杨章林文化

杨章林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