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世界第一,当属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这位曾对世界格局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于公元1227年溘然长逝于六盘山。然而,“一代天骄”的墓地究竟在哪里?由于实行“密葬”,为后人留下长久的谜团,几百年来人们四处打探,但仍是一无所获。
六盘山的最后岁月
成吉思汗的最后岁月,是在宁夏南部的六盘山一带度过的。他不仅避暑于此,而且在这里建立行宫、谋划灭宋攻金之策、指挥征讨大军。
有资料显示,成吉思汗驻跸六盘山,主要活动地点有两处:一是六盘山腹地、泾河源头的凉殿峡;二是六盘山下的行宫、后来成为安西王府的开城。有人认为,凉殿峡中的“殿”字透露出了这里不同寻常的历史。也许是被六盘山的美景深深陶醉,也许是一生征战过于疲劳、需要休养生息,也许是为了等待最佳战机,成吉思汗在这里盘桓了两三个月,直至告别人世。在凉殿峡,有许多随意散落的石器,包括石墩、石槽、石础、石柱、石条、插旗台等,其中饮马槽等石器凿刻细腻、保存相当完好。这些明显供屯兵、牧马、生活所用的石器是否就是成吉思汗驻军所留?《化平县志》(化平即今泾源县)中的记载表明,前人不仅早就注意到了它们,而且认定其与成吉思汗在此避暑的历史经历有关。
与凉殿峡优美的自然风光相比,成吉思汗在六盘山的另一处重要活动地点开城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开城遗址位于现在的固原城南约20公里处。成吉思汗病逝后,继任者太宗窝阔台、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就是由此发兵征讨四方的。如今已风光不再的开城留下了大量当时的文物,其中有皇家通用的琉璃构件,也有石雕龙、长颈银瓶、铁质三足盆、琉璃四足香炉等难得一见的珍品,还有重达50克的金手镯。城中作为附属建筑的延厘寺格局与当时京城的寺院基本相同。开城当年的建造规模以及当年居住在城中的人们的生活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一处避暑胜地,一座废弃古城,随着“一代天骄”的与世长辞,六盘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独特的丧葬习俗令墓成迷
成吉思汗病逝于1227年摧毁西夏政权之前。这一年,他66岁。但是关于成吉思汗的葬地问题,仍然难下定论。经过研究,目前主要认为有四个地方:一,蒙古国肯特山南、克鲁伦河北;二,蒙古国的杭爱山;三中国宁夏的六盘山;四,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然而,迄今为止,无论哪一种观点,都不具有充分、足够的资料,也没有新发现的有力证据。那么,成吉思汗的墓地究竟在哪里呢?
关于成吉思汗的墓地,历史文献中至少有8种以上的记载。记载时间离成吉思汗病逝时间越近的,反而越含糊不清,似乎在有意回避;而此后的文献,虽然也有提及,但多是指出大致方位,没有明确具体地点的。文献记载语焉不详,加之地名演变。翻译变化、民间传说、后人推测,就使得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更加扑朔迷离。
成吉思汗墓地之所以成为难解之谜,与蒙古族独特的丧葬习俗有直接关系。蒙古族的王公贵族死后,多进行秘密潜埋。据史书记载,蒙古族王公贵族死后,遗体被装入凿空的粗木之中深埋地下,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子骆驼,然后放马将留有子骆驼血迹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护,直到长出青草,地面毫无异样之后才撤兵而去。如果此后要到墓地祭祀,则由母骆驼引路。母骆驼悲鸣的地方,就是墓地。有学者认为,成吉思汗可能就是这样安葬的。
按习俗,蒙古“汗”的墓地,都是保密的。因为要保密,所以地面才无迹可寻。这除了与原始宗教有关外,更重要的还是由游牧民族流动迁徙过于频繁所决定的。而残酷的战争则难保地盘得而复失,只有密葬才能保证墓地不被敌方破坏。墓地是保密的,祭祀却是公开的。这样,墓葬之地与祭祀之地就分作两处。祭祀象征性的陵寝,不仅被一代代延续下来,而且随部而行。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就曾随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迁移到了河套地区。所以,不仅成吉思汗的墓地难觅踪迹,就是他的后世子孙、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后人也不知位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