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甜文——《清穿之家有姝色》

冰冰评小说 2025-01-29 01:09:17

总书评数:440 当前被收藏数:2933 营养液数:345 文章积分:27,122,794

文案:

穿越后,六品小官之家,人口简单,家中和睦。哪怕有穿越女的buff加持,她也以为自己会成为皇子后院里面一个不起眼的格格,简简单单过完一生。

可是她偏偏进了胤禛的后院,被迫每天和一堆女人鸡飞狗跳,又亲眼看见,这康乾盛世下掩盖的民不聊生、内忧外患,闭关锁国、文字狱奠定了日后王朝的衰败。

她空有一颗壮志凌云的心,但总要提着神,怕自己被当作妖孽烧死,只能伪装成清朝土著,老老实实的过日子。

作为无为而治的佛系女代表,她却影响了清朝的两位帝王,扭转了历史的走向......

【小剧场】

某日,胤禛喝着茶随口问道

“你觉得李氏此人怎样?”

幼姝很认真的想了想,诚恳的说:

“李侧福晋有点作。”

“那你觉得年氏如何?”

幼姝思考良久:“年格格矫情了些。”

胤禛坐直了身子,盯着幼姝 “那爷呢?”

“爷除了有洁癖,爱钻牛角尖,爱面子,有时候不讲理之外就没什么缺点了”

“诶,爷你怎么走了?”

==============================

注意:

1.本文轻松向,前期不会涉及朝政,视野版图一点点拓展

2.对历史有改动,考究党勿入

3.女主没有金手指,男主不是常规冰块脸

4.配角也有丰富的人物描写,希望书中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不是单纯的好坏

试读:·

  至于胤禛如何因这鞋子生了场闷气,幼姝自然不知。她最近正忙得焦头烂额,德妃娘娘命她上午学厨艺,下午学刺绣,并且每月月初都要上交作业。

  她也知晓德妃是为她好,也存着想要给德妃留下好印象的念头,每日刻苦学习。

  德妃娘娘平日虽不显山不露水,可厨艺和刺绣都是宫中一绝,她又当了这些年的主位娘娘,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因此寻常的吃食和绣品也难得一句称赞。

  但幼姝明白,这位德妃娘娘是刀子嘴豆腐心,于是见到德妃时不再唯唯诺诺,一声不敢出,而是亲近了不少。

  德妃自然也不喜欢小辈见了她都和老鼠见了猫一样,见幼姝亲近她,她心里也愉快,有时宫里之间的人情往来,她也有意的命幼姝去做,盼她能借此长个心眼。

  且说那日,幼姝正在永和宫后殿的一颗大榕树底下,拿着铲子奋力挖着泥土。她前个儿刚和厨娘学会了酿酒,于是兴冲冲的酿了一坛梅子酒,准备埋起来。

  “你的位置选错了,应该是在背阴处。”这时,一声清脆的女声从幼姝身后传来。

  她回头望去,见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妙龄女子正笑盈盈的望着她,穿着一身朱红色的云锦锻造的旗装,旗头上缀点着鸽子蛋大的东珠。

  那女子容貌清秀俊俏,一双明眸清澈见底,虽嫣然笑着,可眉间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愁意。

  幼姝见她通身的打扮和气派,又估算了下岁数,必然不是寻常的年轻宫嫔,倒像是一位。。。格格。

  敢在德妃宫里如此轻松自在,必然是德妃于康熙二十二年所生,抚养于太后膝下的九格格了,也便是日后的温宪公主。

  这位九格格,抚养于太后膝下,地位尊贵,日常份例都比姐妹们高出不少。且聪慧异常,深得太后和皇上喜爱。

  幼姝放下铲子,拍拍手上的泥土,福身行礼:“奴才给九格格请安。”

  九格格听了,笑的愈发灿烂:“你倒是聪慧。”

  她走近幼姝:“你便是那位富察家的格格吧,听说你指给了四哥,明年才入府。”

  幼姝点头。

  这位九格格身体似乎不怎么康健,她在庭院的日头下站了一刻,额间便冒出细密的汗珠,她拿出帕子擦了擦,看向幼姝:

  “若埋在此处,正午日头上来了,地下水分就被蒸干了,这样就算酿出酒来,味道也会发涩。”

  幼姝钦佩的点了点头,这位九格格真是聪慧博学,她便依照九格格所说,选了大树的背阴处,挖了坑将酒坛埋了起来。

  九格格站在长廊里静静的看着她,等幼姝埋完后,向她招招手,示意她过来。

  幼姝有些局促,她手里还沾着泥土,和这位从上到下精致尊贵的九格格站在一起,宛如云泥之别。

  但九格格并未在意,她反而掏出帕子递给幼姝,送给她擦手。

  她携幼姝在长廊的桌子上坐下,打量了她一会,开口道:“虽然你穿着宫女的衣服,但我一看见你,就知道你不是这宫里的人。”

  “奴才的规矩学的不大好。”幼姝不清楚这位九格格的意思,斟酌着开口道。

  九格格似乎早已料到幼姝会这样回她,她只笑了笑,也没点破她心口不一,继续问道:“你多大了?”

  “奴才今年十四岁。”

  “我比你大一年。你当是第一次见我,我寻常都在太后宫里,只偶尔来给额娘请安。”

  幼姝见这位小格格平易近人,温柔和善,也便渐渐放下防备:“格格好福气,有太后和娘娘都疼爱格格。”

  九格格听了这话神色倒是黯淡了一下,这话她从别的格格嘴里已经听了不知道多少次,大家都当她是好福气,不仅额娘是主位嫔妃,连太后也拿她当掌上明珠。

  她苦笑了下,到底是没忍住,轻声说:“除了四哥,也只我没在额娘膝下长大。”

  幼姝听了她话语竟带了几分对德妃的埋怨,倒是纳罕,在她看来,没有比这位九格格命更好的了,生下来就是公主,又有太后罩着,额娘也不是吃素的,还有兄弟撑腰。

  这位九格格见幼姝不解的样子,心里越发苦闷。她们都是这样的,她们都当她生来好命,还一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样子。

  可她们不懂,额娘将她送给太后抚养,是为了向太后示好。当时额娘已然封妃,除了养在佟家的四哥,还有亲自抚养、颇得皇阿玛喜爱的六哥。

  额娘在宫里的风头正盛,多的是看她不顺眼的嫔妃,连太皇太后和太后,对一介包衣出身的宫女破格封妃,都颇有微词。

  额娘为了平复宫中的怨气,讨好太皇太后和太后,将未满一月的她送给了太后抚养。

  自此,额娘要笼络皇阿玛的宠爱,要照顾膝下接二连三出生的弟妹,几月不去见她也是常事。

  她心里想和额娘亲近,但到底这些年来娘俩生疏,现如今见了面竟除了嘘寒问暖相顾无言。

  她今日来给额娘请安,二人干巴巴的坐了一盏茶的时间,她自觉无趣,便退了出来,没想到撞见幼姝。

  幼姝见这位九格格眼圈都要红了,也顾不得忌讳,一时失态,情急道:“娘娘都是为了格格着想,大清的公主都是要抚蒙的,养在太后膝下,日后下嫁,日子也会快活些。”

  “难为你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九格格没想到还能听见这样一番真话,她心领幼姝的好意,苦涩的开口道:

  “多谢你为我着想,皇阿玛已经为我赐婚,等我十八岁之后,就下嫁给佟国维的孙子舜安颜。”

  幼姝听了,忍不住替她欢喜:“那真是天大的好事,留在京中不用远嫁,还能时常回宫,没有比这再好的事了。”

  “不是的,不是这样的——”她情急下,抓住幼姝的手,急切的想说些什么。这人选是额娘定的,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她好吧,但她心里和明镜似的,额娘这样做,只是想彻底笼络住佟家。

  佟国维和佟国纲兄弟俩和老狐狸似的,仗着是皇上的母族,又是妻族,最得圣心,连皇阿哥都未必放在眼里,毕竟阿哥们只指望得到佟家的助力。

  他们虽然亲近四阿哥,但也不站在胤禛这一边,游走在朝堂上,观望着局势,和墙头草似的到处摇摆。

  额娘的母族虽然抬了旗,但到底是包衣出身,乌雅氏一族又没出过什么名臣将军,为了给四哥和十四弟加大筹码,额娘只能抓住佟家。

  这是皇家的可悲之处,在利益面前,永远没有亲情可言。

  幼姝见九格格眼眶里眼泪打转,她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她会如此悲切,但也想她开心,她回握住九格格的手,真切劝道:“不要多想,无论这条路是否是最好的,走得漂亮就好。”

  九格格只沉浸在悲伤中,她不知道为什么额娘每次都选择将自己舍弃,为什么自己每次都沦为了牺牲品?

  情急之下,竟挥开幼姝的手,捂住嘴跑了出去。

  幼姝见状,连忙起身想要追出去,可这时听到身后传来了一声呜咽声。

  她回头望去,秋月姑姑正扶着德妃娘娘站在走廊的拐角处,德妃娘娘用帕子捂着嘴,脸上早已泪流满面。

  近来秋月姑姑忙得很,临近年下,德妃在宫外置办的庄子和铺子都要去对账本。铺子倒还好,把几个当铺的管家叫到一处,慢慢核对即可。

  难的是分布在京郊不同的庄子,单一家庄子,就有百十号人在,或租赁给农户,或自家耕种,或是温泉庄子,虽常年不去,但也要精心看管着。

  德妃积攒这些年下来,家大业大,手里攥着十几个庄子和铺子。年关这些家产的核对,非亲近之人不能胜任,此人自是秋月姑姑了。

  且说这庄子都离京城远,骑马且要两个时辰,秋月姑姑年纪大了,只能坐马车去,还要赶在宫门落钥前回来,这一日的往返只能清点一户庄子。

  秋月姑姑折腾了小半月,才单把庄子的账本核对完,这不查不知道,下头人还真有胆子肥的克扣银两;还有打着德妃娘娘的旗号,在外欺压剥削农奴的。

  此事到底还是告诉了胤禛,让他带着府里护卫去把人收拾了。

  秋月姑姑夜里也不能休息,还要核对账本。那日夜间,幼姝没有睡意起身去后院走走,看见秋月姑姑房里的灯还点着,便过去瞧瞧。

  只见秋月姑姑算账算的焦头烂额,幼姝见状便坐下一起帮忙。她到底是穿越前学了这些年的数学,又被刘氏鞭策着学过管家对账,这些账目的核对加减自然难不倒她,一会儿功夫就能核对完半本。

  秋月倒是对幼姝刮目相看,感慨到底是年轻人,脑子好用。有幼姝夜夜来帮她,她每日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这日,秋月姑姑要出宫去核对当铺的账本,她一想到这么多铺子,又杂七杂八的,有首饰铺,布铺、胭脂花粉铺、点心铺等等,还有酒楼。这可比庄子的核算难多了。

  她觉得一个人应付不过来,就去禀告德妃娘娘,想要带着幼姝一起出去。

  德妃娘娘听了沉吟片刻,她也知道这么多事,多个人帮衬就会轻松些。她原本担忧幼姝的身份特殊,万一传出去再惹起争议。但秋月担保说宫门落钥前就带她回来,且出宫后直奔当铺,那也不去。

  有秋月看着,德妃也便放心下来,大手一挥,准了幼姝出宫。

  幼姝听到竟然能出宫,惊讶的下巴差点没掉下来。天知道她在这宫里小半年有多难熬,她向秋月姑姑保证,一定听话不乱跑。

  她知道有秋月姑姑在一旁看着,必定拘束的很。可没想到,出宫后坐在马车里,连马车的帘子都没让她拉起来看看外面。

  幼姝只能老老实实的,在车里坐了一个时辰,径直去了当铺。此番去的是首饰铺,一行人直接上了二楼,二楼各个当铺的管家早已在此等候。

  秋月到了二楼,连一杯热茶都没喝上,就马不停蹄的拿着算盘开始对账,幼姝也坐在一旁,帮她一起清算。

  下午,胤禛处理完户部的事情后,骑马准备回府。这首饰铺就在胤禛每日回府的必经之路上。

  胤禛在马上看见额娘的首饰铺前停了一辆马车,还是宫里出来的,猜测应当是秋月到此。

  前个儿刚收拾了庄子上那些欺下瞒上的人,这铺子的人可不比庄子的人老实,他担心秋月一个人应付不过来,便停下进去看看情况。

  二人正算账忙得不可开交,连胤禛上楼的脚步声也没听到,等听到管家们的声音“给四贝勒爷请安”,才回过神来。

  幼姝闻声抬头,正好对上胤禛的眼睛。她没想到,此番出宫竟然能碰见四阿哥。

  于是连忙起身,和秋月一起行礼道:“给四贝勒爷请安。”

  胤禛点点头,示意他们继续算账。他则在一旁坐下,询问着这些当铺的管家一些事宜。

  他声音不高,语调平缓,可莫名的让幼姝安下心来。

  过了一会,幼姝正提笔写着账目的时候,发现身旁多了个人,她抬头,竟然是四阿哥坐了过来,拿起她刚刚算过的账本,正仔细翻看。

  她原本犹豫着要不要站起来,毕竟她此时还未入府,和皇阿哥同坐一桌是否不合规矩。但见胤禛神色坦然,秋月姑姑也未理会,也便放心坐着,继续对账。

  “这处是怎么回事?”胤禛指着账本的一处,侧头询问幼姝。

  此时清朝所用的记账方法是龙门账法,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缴”、“存”、“该”四个部分,以“进-缴=存-该”作为平衡等式,若数目不等,则必有所遗漏或错误也。

  幼姝嫌此法繁琐,算账时以一项贷款分记于上下两格,上格记来账,下格记去账,而此核算上下二格的数额。

  她原本想一并算完后,再以龙门账法的形式誊上去 ,没想到在此之前就被胤禛看到了。

  她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解答清楚,还心里暗道,依照此时清朝初期的数学水平,不知道四阿哥能否看懂,若是自己说了一番,他反而不懂,那该多尴尬。

  没想到,她只稍微一讲,胤禛便很快领悟过来。

  说来幼姝还真是小瞧了这些皇家的阿哥,康熙对西学感兴趣,底下的这些儿子也都被洋人教过算术课。其中的九阿哥更是个中好手,他精通外国文化和西学,甚至后来还自学外语,此时后话。

  胤禛赞了一句:“倒是有几分巧思。”没等幼姝沾沾自喜,跟着问了一句:

  “若是寻常的点心铺、胭脂铺之类尚可,但若是古玩店或典当行,银两往往给的不及时,今年冬月的银钱拖到来年,那岂不是如此算得今年是亏损的?”

  幼姝倒是没想到胤禛还能想到这层,倒是她考虑不周,她这才认真的正视起这位四阿哥,抛去他的身份地位,他也有远见、有谋略,善于纳谏却不盲目听从。

  或许这也是历史上,雍正初登基面临国库亏损,雷厉风行的开通海禁,转亏为盈,赚得盆满钵满。

  胤禛见幼姝有些受挫,劝慰了一句:“你这个年纪,能想到这层,已是不易。”

  其他的当铺还好,这样算也没有差错。但古玩店和典当行,须得推翻重算。幼姝有些绝望的拿起放下不久的账本,她刚刚费劲算完,结果就要重头再来,都怪自己自作聪明,此时悔得肠子都青了。



4 阅读:684
冰冰评小说

冰冰评小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