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宋初年的权臣秦桧,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对其嗤之以鼻。尽管担任宰相多年,但秦桧毫无疑问是个罪孽深重的奸佞之人。掌权期间,他大肆排挤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大臣,甚至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飞,这直接导致南宋丧失了与北方强敌金国抗衡的实力,彻底无望收复失地。
绍兴元年(1131),已经升任参知政事的秦桧扬言如果自己当上了宰相,就会实施两个足以震动天下的良策。同年八月,秦桧果然拜相,但掌权后的他专注于打压政敌,早将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在此之前,有一人与秦桧关系友善,且坚信他能够助南宋实现中兴,此人就是和明代名臣张居正同名的王居正。在幻想破灭后,心灰意冷的王居正与秦桧决裂,并带着家人远赴海南岛,并成为了王氏渡琼始祖。
北宋元祐二年(1087),王居正生于繁华的扬州,根据《宋史》记载,他虽自幼热爱读书、工于文辞,但长大进入太学后却一直不被赏识。对此,王居正并没有感到焦躁苦闷,而是认为穷困显达自然有其时刻,比受到赏识更重要的是不能轻易变更自己的志向、委屈自己的内心。因为王居正的这份坚持,直到十余年后他的才华才被司业黄齐发现,后者盛赞他道:“王佐才也。”
后来,王居正参加科举考试时黄齐正好担任考官,出于对其才华的欣赏,黄齐本打算直接将王居正定为第一名,但在其他考官的干涉下只好将其改为了第二。通过考试后,王居正先后被朝廷任命为安仁县丞、荆州教授,但他却都拒绝了任命。
南宋建立后,年仅三十岁就被宋高宗拜为宰相的范宗尹听闻了王居正的名声,便特意召见了他。然而,王居正见到范宗尹后表示,自己前来只是为了提醒他如今时局动荡,身为宰执应当极尽所能拯救生灵于涂炭之中。听了王居正的话,范宗尹有所感悟,于是在给宋高宗的奏疏中称:“今日虽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
见王居正一席话语便能让范宗尹获益匪浅,宋高宗不由得称赞道:“如王居正人才,岁月间得一人亦幸矣。”紧接着,宋高宗亲自册封王居正为太常博士,后又提拔他为礼部员外郎。后来,王居正出任起居郎,为了劝说宋高宗广泛纳谏、从善如流,他整理历代帝王听从劝谏的典故,编成了《集谏》十五卷。
尽管才华横溢,但初入官场的王居正显然对所谓“为官之道”并不精通,正因如此,他才会被口若悬河的秦桧蒙骗,二人一度关系友善。然而,当上宰相后秦桧很快卸下伪装,愤怒的王居正当即面见宋高宗,痛斥自己曾以为“使桧为相数月,必耸动天下”,但如今秦桧却背弃了当初“中国人惟当着衣啖饭,共图中兴”的豪言壮语。
很快,秦桧得知了王居正竟然在宋高宗面前批评自己,便丝毫不顾昔日情分将其贬为了婺州知州。对于王居正的才能,宋高宗还是十分认可的,因此没过多久便将其召回朝廷担任太常少卿,后升为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史馆修撰。由于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王居正将其言行当中“不合于道”的部分整理出来,汇编成了《辨学》。
后来,王居正又历任饶州、吉州、温州等地知州,他自知掌权的秦桧终究不会放过自己,便以眼疾为借口主动请求看守祠堂,并且避免与他人提及国家大事。尽管王居正有意主动归隐,但秦桧并没有善罢甘休,他指使曾主持审讯岳飞的何铸弹劾王居正勾结赵鼎、欺世盗名。最终,王居正被判革职,直到十年后才官复原职。
绍兴二十一年(1151),王居正带着家人到达海南岛,希望在这偏远之地了却残生,不再踏足昏暗的官场。同年,或许是由于路途颠簸、水土不服等原因,王居正病逝于海南,享年六十五岁。虽然因为得罪秦桧屡遭贬谪,但王居正在任期间仍然表现出色。对于王居正起草诏书的才华,宋高宗曾称赞道:“王居正极得词臣体。”至于王居正在地方任上的功绩,宋高宗也曾表示:“守臣爱百姓皆如此,朕复何忧。”
综上所述,作为南宋初年官至兵部侍郎的重要人物,王居正一生的主要功绩一是规劝宋高宗、二是治理各地。如果不是秦桧的打压,王居正想必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他的知名度也就不会像如今这般低了。尽管相比于后世同名的张居正,王居正并没有太多作为,但其心系百姓、忠君爱国、不畏强权的精神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