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发力L3、L4自动驾驶,是真领先还是噱头?
嘿,各位老铁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咱日常开车的世界里,啥时候能真正实现开车不用像现在这么费劲,把更多的驾驶任务交给汽车自己去完成呢?这事儿吧,还真就有了新动态!3月18日晚,广汽集团突然宣布,将在今年内启动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量产上市销售,而且年内还有业内首款L4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要下线交付,2026年初,更是要成为国内首家稳步推进L4自动驾驶产品规模化运营的车企。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都惊掉了下巴,这广汽集团到底是真有这实力,还是又在搞什么噱头呢?
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还说了,“L2级别智驾第一梯队太拥挤了。”在他看来,L2级别智驾的赛道那是人满为患啊,各家车企都在拼命挤,想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分得一杯羹。反观真正的自动驾驶L3、L4级别的舞台,好像还有点空,所以广汽就先站上来了,还欢迎更多的同行赶紧加入。这话说得好像也有几分道理,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寻找新的突破口,确实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咱再看看汽车行业的大环境。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这汽车行业啊,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智能化革命。2025年以来,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那叫一个白热化,高阶智能驾驶就像下饺子似的,逐步下沉至大众市场。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直接把高阶智驾的门槛拉到了10万元以下;埃安霸王龙(第二代AION V)、埃安RT两款车型也不甘示弱,把配备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普及到了15万元级别。这“全民智驾”的时代,那真是实实在在地来了,感觉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咱咱老百姓的汽车生活里。
根据2022年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这L0到L2啊,还都只是驾驶辅助阶段,驾驶员得时刻盯着,不敢有丝毫懈怠。到了L3,那才是有条件自动驾驶,不过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还得赶紧去接管车辆。L4就是高度自动驾驶了,离咱们理想中的开车啥都不用操心,就差那么一小步啦,而L5那就是完全自动驾驶,目前来看,感觉还挺遥远的。
当前呢,智能驾驶正处在从L2级别向L3级别过渡的关键时期,就好比是一场接力赛,到了交接棒的紧要关头。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公布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像长安汽车、比亚迪、广汽等一批车企都入选了,这无疑是给自动驾驶技术的规范化和商业化进程添了一把火。紧接着2025年1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发布,特别是对L3级以上级别的个人乘用车自动驾驶测试上路作了具体规定,这不仅是给L3车辆的应用铺好了路,也给其他城市和地区自动驾驶落地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样板。
AI的发展更是像个催化剂,进一步加速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就觉得,AI会驱动汽车行业来了个大变样,能加速实现L3自动驾驶和L4无人驾驶。还说今年下半年,小鹏就准备让L3自动驾驶的软件能力和体验落地,2026年还要规模量产支持L4级别低速场景无人驾驶的车型。广汽这边也不含糊,冯兴亚在3月18日的发布会上就透露,今年第四季度就要率先启动L3级别自动驾驶车型量产上市销售,2026年加快量产上市节奏,多推出L3级自动驾驶产品。就在同一天,奇瑞汽车也宣布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L3级自动驾驶车辆,还发布了猎鹰智驾系统。看来这自动驾驶市场,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再看看广汽集团推出L3自动驾驶车型量产的底气来源。人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那可是由来已久啊,早在2013年就开始搞智能驾驶的研发工作了,那可是国内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车企之一呢。2019年推出L2 + 级智能驾驶车型,2024年又成了国内首批L3试点企业。而且在L4 Robotaxi商业化运营方面,广汽通过旗下如祺出行和战略合作伙伴小马智行,在好几个重要城市和地区运营,里程都超过4000万公里了。再加上广汽L2智能驾驶服务了近140万用户,近40亿公里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技术沉淀,这都是人家前进的强大底气啊。
广汽不仅在技术研发上下了功夫,产业投资和合作那也是广泛布局。据广汽集团官方披露信息,公司孵化和投资了超过50家智驾科技公司,覆盖了产业链的各个核心环节,从Robotaxi运营到AI芯片研发,从激光雷达到自动驾驶,都有涉猎。这步棋下得倒是挺妙的,产业链生态完善了,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进程自然也就加快了。冯兴亚还放话,说2025年要实现智驾水平稳居中国第一阵营,2027年产品智驾水平和研发能力进入全球第一阵营。这目标定得可不小啊,就看后续能不能顺利实现了。
咱普通消费者呢,就盼着这自动驾驶技术能早点成熟稳定,真正给咱的出行带来便利和安全。不过嘛,这新技术的落地过程肯定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许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但不管怎样,广汽集团这次的大动作,还是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后续的发展到底会怎样,咱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