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曾预言:中国若迁都于此,则有望雄霸亚洲,说的是哪?

红色先驱 2023-04-09 09:47:49

“孙中山是一个有远大目光和深刻预见的人。”

这是宋庆龄曾经对孙中山先生做出的评价。

作为近代国人公认的民族伟人,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更重要是他为祖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

他将毕生的精力全部用在了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路径上,并始终坚信我国的革命事业一定能取得成功,将来中国能成为世界强国,国人也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而他所学的一切也都是为此,渊博的学问同时令他成为先知先觉,对事物的发展有着惊人的预见性。

百年前,有关推翻封建帝制,中华民国成立后,都城应该建在何处?孙中山先生就曾独有考量,给出几处地点,北京也曾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后来却被坚定否决了。

另外其中一处,孙中山先生甚至曾预言:中国若迁都于此,则有望雄霸亚洲。

与此相对应的,孙中山先生还曾绘制出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而在百年后,孙中山先生的梦想也终于得以实现。

所以,孙中山先生当年有关建都,都曾提出那些地方,而他预言的又是哪里呢?

先生此生的“医国事业”

19世纪七八十年的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曾经有一位是太平天国遗兵的老人,名叫冯爽观,他时常被村里的孩子们围成一团,讲述有关太平天国洪秀全的故事。

因为村里民风淳朴,大人们也不会因为洪秀全是清王朝口中的“乱臣贼子”,就禁止孩子们听故事。

那个时候,村里的一群听故事的孩子当中,有一位少年对冯爽观讲述的故事更是百听不厌,尤其是当少年进入村塾,读了书,对冯爽观讲的太平天国故事更是颇有感慨。

情不自禁他就脱口而出:洪秀全要是成功就好了!

青年孙中山

而冯爽观听到少年这样说,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长得很像洪秀全,你长大后就当洪秀全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成为洪秀全”那样的人物自那时起就在少年心中萌生了。

而这位少年就是孙中山。

1887年,21岁的孙中山考入了香港西医学院,系统学习了西医。

毕业后,他先后在广州、港澳等地行医,而很快他就发现,虽然行医可以救人,但是在当时那个民生疾苦的年代,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改变中华人民的悲惨生活境地。

经过深思熟虑,他遂决定放弃“医人生涯”,转而开始了他为之奋斗终身“医国事业”。

最开始的时候,孙中山致力于反清革命,并不受大众理解,甚至被老百姓称作是“四大寇”之一。

当年的少年最终成为了和洪秀全一样的人物,只不过当时在未有进步的老百姓的口中,他们不过都是“乱臣贼子”。

尤其是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起了第一次广州起义,因为惨遭泄密而失败,自那之后,孙中山开始了流亡海外的生活。

1897年,孙中山先生从加拿大又去到了日本,会见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浪人宫崎寅藏,大谈政治抱负。

孙中山、宫崎寅藏

彼时的孙中山,虽然经历了革命失败,同时遭受着诅咒谩骂声不断,恶语相向,但是他对革命的热情和坚定依然充足。

同宫崎寅藏交谈之前,他甚至就已经考虑过建都问题,所以当聊到这里时,他就侃侃而谈:“建都,仆常持一都四京之说:武汉(都),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广州(南京),顺天(北京)。”

这同时也是有资料记载以来,他第一次具体谈到建都应该考虑的几个城市。

可以看出,北京一开始也曾在孙中山先生的定都名单之中,对于选择北京的好处,孙中山也曾如此说:“北京为中国首都,如能攻占,那么,登高一呼,万方响应,是为上策。”

但是后来,孙中山却又果断放弃了北京。

要论及这背后的原因,还要从进入20世纪后,孙中山先生接着领导的中国革命形势之变化说起。

彼时,随着孙中山等人的努力,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已经有了进步。

1900年,孙中山领导了惠州起义,无独有偶,这次起义还是以失败收场,但是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一次非但没有恶语相向,而且甚至有人开始惋惜革命成功。

再往后,孙中山等人的革命行动逐渐被老百姓接受,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和认可。

1911年,经过第一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的失败后,武昌起义终于成功,由此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而孙中山先生理所当然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建立。

单从一个层面看,一切都在向好发展,但抛开眼前的胜利,不可忽视的是,当时的临时政府内部实际上困难重重,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两座大山压制下,新兴的政权更是风雨飘摇。

与此同时,清朝皇帝迟迟不肯退位。

考虑到大局,孙中山先生最终递交了辞呈,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甘愿退位,让袁世凯当大总统,以求借此逼清帝退位并拥护共和制。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紧随其后,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北洋势力开始主政中国。

而也就是在此期间,有关中华民国“定都”的问题开始提上日程,孙中山多次就此问题发表看法。

作为让位的条件之一,孙中山先生还曾同袁世凯约定:临时政府必须设在南京。

这时,北京可以说是已经完全不在孙中山先生的定都考虑范围之内了。

而当时,袁世凯一心想着上位,很轻易地就答应了这个迁都条件。

但是等到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权力到手,他又开始出尔反尔,迟迟不离开北京。

1912年8月29日,孙中山先生在同袁世凯的第五次谈话中,再次提及迁都问题,并直言:“谈及迁都问题谓:北京不是为永久国都,将来或武昌(今属武汉)、或南京,否则开封。”

当时,孙中山先生其实已经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因为他给出供袁世凯选择的几个城市,其中,开封地属河南,而袁世凯正是河南人。

但是袁世凯对此还是没动静。

8月31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参议院演讲,又当众指出北京“万不可居,将来急速迁移。至于地点,则长安、开封、太原、武昌、南京,无处不可。”

9月3日晚,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同袁世凯进行第十次谈话,再次“力主迁都开封”。

这时,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听到孙中山力主迁都开封,眼睛一动,先是从善如流地表示:“我本河南人,岂有不顾。”

随后话锋一转就继续道:“特此着为事实上所万不能行者。”

这句话可以说是给孙中山先生又泼了一盆凉水,因为袁世凯明摆着就是不离开北京,而在孙中山先生眼中,其他很多地方定都都可以,而唯独除了北京。

而这背后原因其实很简单,孙中山先生就是想将袁世凯调离经营多年的封建巢穴——北京,从而在革命党的势力范围影响之中,对袁世凯产生约束,而袁世凯老奸巨猾,不落圈套。

最后在迁都问题上,孙中山先生的目的终没有达成。

预言所指——宏伟蓝图

而有关都城选址,从孙中山先生的几次谈话可以看出,除了北京之外,孙中山先生其实还提到很多地方。

尤其像是南京、武昌以及开封,孙中山先生不止一次提及强调,其中开封是为诱惑袁世凯,武昌和南京则是孙中山先生最为看中之地。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几处常被提及的地方,还有一处,则饱含了孙中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宏伟蓝图规划。

这个地方同时也是孙中山先生预言所指之地。

1902年,革命形势好转之时,有关定都问题,继同日本浪人宫崎寅藏谈论过后,孙中山先生还同章太炎有过一次交谈,在《与章太炎的谈话》中,孙中山先生甚至预言一个地方,称中国若迁都于此,则有望雄霸亚洲。

当时,孙中山先生一共提到过三个地方,前两个是武汉和西安,而最后一个却是让很多意想不到的新疆伊犁。

孙中山先生说:“(定都若)谋本部则武昌(今属武汉),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这句话中的“洲”毋庸置疑指的便是亚洲,整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若要谋求南方,则要选武汉,若要掌握整个中国,则要选西安,若要称霸亚洲,则要选伊犁。

伊犁河谷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这里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地形、资源条件更是突出。,伊犁东南北三面环山,一马平川。

但是长久以来,这里一直因为不通铁路,经济社会发展被严重制约。

1910年伊犁

而孙中山先生在百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些情况,他曾分析说,在关中地区定都,可以谋求整个中国,但如果将目光放到整个亚洲,关中地区就显得狭小了,而这时候,地域辽阔的伊犁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早在乾隆时期,伊犁不叫伊犁,而叫“惠远”,作为新疆地区的中心城市,伊犁不论是军事防御还是商业发展都比较成熟,南南北北的客商云集此处,更为当地的工商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长此以往,伊犁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新疆第一城。

1906年,孙中山先生又说了这样一句话:“统一十八省之后,可都南京;统一满、蒙、回、藏之后,可都兰州;但要扶持亚洲各弱小民族独立,则非都新疆疏勒不可。”

自此,在定都选址上,孙中山先生两次提及了新疆的城市。

这已然是普通人所没有的眼光和格局。

而早在孙中山先生之前,中国近代历史上,已经有了龚自珍、林则徐、左宗棠等爱国志士,同样注意到了新疆,其中伊犁,更是左宗棠抬棺出征也要收复回来的地方。

而和前人保卫新疆的思想相比,孙中山先生已经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因为他立足的已经是开发新疆,着眼的则是整个中国、亚洲乃至世界。

1912年10月14日,孙中山先生主持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全国铁路,当时他视察了很多地方,并做出了在全国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

而新疆也被孙中山先生纳入了重要计划之中,10万英里铁路,他就计划在新疆修建1万多英里,并要求优先修建贯通中国东西的铁路干线,提出“由扬子江口经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甘肃、新疆,迄于伊犁”,“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邻”,“从上海至伊犁,将敷设干线一条”。

只不过,孙中山的如此宏伟计划,在当时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想要付诸实施谈何容易,工程设计和技术力量暂且不论,单是经费就无力筹齐。

究其根本,贫穷落后的中国根本难以集中大量资本投入到社会经济包括铁路建设事业中去。

孙中山也知道这一点,但是包含了炽热爱国情怀的他,始终没有放弃。

1919年,在历经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国建立以及革命成果最后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在上海莫利爱路29号寓所,孙中山先生耗时两年,写成了一本擘画未来中国工业、交通和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宏伟专著——《实业计划》。

而这本书全部都用英文写成的,中文译本则由廖仲恺、朱执信译成。

从一开始,孙中山先生写成这部专著,就是希望让欧美各国看到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来中国投资建厂,由此,中国便能借助国外的资本,引进国外的先进机器,进而振兴实业。

但是彼时刚刚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方列强仍忙于战争,无视了孙中山的建议。

而除了面向国外,孙中山写成这部二十余万字的《实业计划》,其实也是希望能够引起国人关注,注重中国的经济发展。

该书规划了中国铁路、公路、农业、矿业、水利等三十多个行业,承载了孙中山先生的强国梦想。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上和各路军阀以及帝国主义周旋期间,于当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并留下了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重要遗言

所幸孙中山先生曾经勾勒的那些宏伟蓝图实业梦想,尽管曾被看做是天方夜谭,现如今却已经在祖国各地成为了生动的现实。

当年,孙中山先生曾提及的伊犁,也已经成为了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塞外江南”,再不用受制于交通不便。

精伊霍铁路

2009年,新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精伊霍铁路已经通车,孙中山先生的百年梦想终成现实。

而孙中山在百年革命道路上留下的很多精神遗产(包括《实业计划》在内),在未来还将对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产生极大的启迪和鼓舞作用。

4 阅读:560
评论列表
  • 2023-06-06 00:36

    定都阿克苏岂不是更好 胡说八道!

  • 2023-04-12 00:46

    还是北京好[呲牙笑]

    男水北调 回复:
    那吋的北京太土,气侯不宜,风沙大没有护林
  • 2023-06-02 13:58

    江郎才尽了?一篇文章发了几遍了!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