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神话》开始,中国第一次在国际上夺回西游话语权

水蜜桃洞见 2024-08-21 11:50:55

《黑神话》有多火?

听说,连平壤都出现了一个下载的IP,但日本游戏公司仍牢牢掌控着西游故事的话语权。

在欧美,随机采访一位年轻人,问他:“你知道‘WuKong’吗?”

99%的欧美人会答:“知道,Kakarot(卡卡罗特),超级赛亚人。”有的人还会摆出龟派气功的动作,以证明他们很了解孙悟空。

对,在老外的认知中,“孙悟空”的形象已固化成《七龙珠》里漫画角色了。

至于国人熟知的那个孙悟空则被强行改名成了“Monkey King”(猴王)。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一个缩影,《西游记》的影响力远远不如《七龙珠》。

精明的日本人利用游戏、动漫、影视作品,魔改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抢走了话语权,类似把孙悟空变成卡卡罗特的情况,比比皆是。

经典策略游戏《三国志》中的曹操,在日本漫画师的笔下,变成了“小胡子”的模样,神似日本战国英雄织田信长。

从80年代开始,日本人通过《三国志》系列游戏不断强化“日式”曹操的形象。

长达40年的“洗脑”,导致我们自己对曹操的认知都产生了偏差,认为“曹操就长那样”,不信可以看看央视《百家讲堂》中曹操的立绘。

几乎是“日式”的翻版。

单一部《三国演义》,日本就向全世界输出了《三国志》《三国无双》《卧龙·苍天陨落》《三国全面战争》《赵云传》《曹操传》等200多部游戏作品,赚走了几千亿。

欧美人读“曹操”的发音也是日式的“SoSo”。

日本人的成功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生命力、并不过时。话语权和钱却被日本人抢走了,是后人的失职,我们没有用当代人喜欢的形式讲好中国的故事。

今日,《黑神话·悟空》在海内外引发了轰动。《黑神话》不仅得到了游戏粉丝的追捧,甚至受到了央视的关注,美女记者张扬探访《黑神话》制作组。

采访中,公司CEO冯骥有一段话特别触动人,他说:

游戏这么火并不是他们做得有多好,而是承载了玩家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朴素的热爱。

诚然!这么多年来,中国玩家多么渴望有一款能比肩欧美、日本3A大作的国产游戏!让全世界玩家感受正统的中国文化,而不是日本的“出口转内销”。

玩《荒野大镖客》时会想,能否把美国的西部变成中国的江湖?玩《刺客信条》时会想,能否把荆轲的故事搬到游戏中?

玩《巫师3》时会想,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波兰都能做出如此精良的3A游戏,中国却不行?玩《战神》时会想,我们那位大闹天宫、对战十万天兵天将的孙悟空在哪儿?

这么多年来,国内的游戏大厂在做什么呢?

他们在研究如何让玩家快速充值,游戏开发组有一半的人力在设置充值系统,从“充点小钱玩一玩”到“198元的月卡”再到648的礼包,环环相扣,不停地引导玩家充钱。

在某大厂营收节节攀升,年入2000亿,登上“港股之王”时,中国游戏产业在它的“言传身教”下变得越来越快餐。

最离谱的是,国内游戏厂商甚至发明了一种“放置类游戏”,全程不用操作,打开游戏挂着就行,角色自动打怪打宝升级,唯一需要操作的是充值。

这还是玩游戏吗?!

日本人用三国故事制作《苍天陨落》3A大作,我们用三国故事制作了上千款“换皮”手游,逻辑无不是充钱招募五星武将,招兵买马,攻城略地。

一位制作人不好意思地透露:制作一款三国“换皮”游戏只要15天,上线后投两个亿打广告、买流量,1个月内能收回3个亿;再投入2.8亿打广告、买流量;如此反复几次,一款“换皮”游戏大概能赚3000万。

发展到这个阶段,国产游戏已成为流水线上的金融产品,失去了创造快乐的使命。

这么多年来,国产游戏一直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王者荣耀》《阴阳师》《逆水寒》基本是自嗨,走不出国门。

好不容易出了个轰动全球的《原神》也是个日式游戏,游戏建模全是日漫风格,长腿、大眼、樱桃小嘴。

《原神》的英译名《Genshin Impact》中的Genshin是个典型的日语词汇,米哈游从一开始就拿《原神》当日本游戏在海外宣传,导致很多外国人以为米哈游是一家日企。

不能怪米哈游“媚日”,因为包装成日式游戏能减少外国玩家理解《原神》的成本,日本游戏在国际上是有完整话语体系的。

我们呢?一片空白——内卷、自嗨、割韭菜。

虽然不知道《黑神话》今后的表现如何,会不会得到外国玩家的追捧,但至少它迈出了国产游戏走向国际、由大而强的第一步。

游戏科学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却肩负起了本该由某些大厂承担的责任。这些大厂已吃惯了手游的红利,不愿冒险、失去了创新能力。

感谢游戏科学、感谢《黑神话》的亮剑精神,让我们玩家看到了国产游戏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9527

0 阅读:1

水蜜桃洞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