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投研:亟需变革——汤臣倍健
极简说商业
2025-04-07 13:34:35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85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汤臣倍健概述
广东省广州市汤臣倍健05年成立,10年上市,主营膳食营养补充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了片剂、粉剂、胶囊。
汤臣倍健是保健品龙头,截至23年,市占率大约是10.4%。
二、保健品,及保健品行业
保健品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标识“蓝帽子”的产品就可以称为保健品。
“蓝帽子”是营素补充剂和保健食品批准证书,需要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才能拿到。我国保健品证书发放比较严格,一个产品想要获得蓝帽子至少要2-3年时间,因而,带有“蓝帽子”的保健品,其功效受到国家严格检验并得到最终认可。
蓝帽子”的保健品可以标榜自己是保健品,此举得到了国家背书,可以在线下销售。而没有带蓝帽子的保健品由于不可以标榜自己是保健品,因而不可以在线下销售,但可以在线上销售。而对于肯定没有蓝帽子的国外品牌保健品,根据规定,只要被当地许可上市,就可以在国内通过线上销售,无须注册和备案,但同样无法在线下销售。
保健品行业较大,截至23年,市场规模约为3300亿元,同时增速较快,艾媒咨询预测2028年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5067亿元,年化增长率约10%。
保健品是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行业集中度较低,CR5大约20%,CR10大约30%,存在众多中小公司,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国外品牌。
保健品是刚需,人老了怕死,那种恐惧会被唯物主义教育放大,除此之外,保健品一般是非处方药(OTC)。
按理说,保健品行业市场较大,增速较快,刚需,且是非处方药,从投资角度,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赛道,然而,现实却是一言难尽,五味杂陈。
保健品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历史上煊赫一时的保健品,诸如太阳神、昂立一号、三株集团、权健集团、碧生源、蚁力神、太太口服液、生命一号、黄金搭档,火了一波又一波,最后又都被消费者遗忘。
与王朝频繁更迭相呼应的则是保健品的行业乱象,以至于保健品往往是智商税的代名词,价格很贵,又似乎无用,而众多保健品公司的行为似乎也迎合了这一固有偏见,往往是在割了一拨韭菜后,就逃之夭夭。
三、汤臣倍健的投资逻辑
如前所述,凡是带蓝帽子的产品才可以真正称为保健品,因而,汤臣倍健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很多蓝帽子,目前公司拥有158个保健食品注册批准证书及178个保健食品备案凭证。
如前所述,带蓝帽子的保健品可以走线下渠道,因而,汤臣倍健最大的特点是广泛布局包括药店、商超、母婴店在内的线下渠道。
强大的产品矩阵和强大的线下渠道,奠定了汤臣倍健的保健品龙头地位。
然而,时也命也,曾经的优势如今则变成了公司的劣势。
一方面,如今保健品的线上渠道大行其道,2019年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还是以线下渠道为主(64.9%),但2023年线上渠道就已经反客为主增至56%,线上超过线下这一现象折射出,保健品的蓝帽子似乎不能为公司提供太宽广的护城河,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蓝帽子可能不是首选因素。然而,面对这一趋势,或许是过往庞大的线下经销体系让公司积重难返,截至24年前三季度,公司仍有55%的营收来自于线下,说明公司依旧以线下为主。
另一方面,线下渠道的医保控费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从2019年开始,多地出台政策禁止使用医保卡在药店购买保健品,直接给以线下药店为主要渠道的汤臣倍健带来重击。
总之,随着汤臣倍健的蓝帽子护城河和线下渠道接连溃败,以及线上渠道的持续羸弱,结果就是公司业绩每况愈下,虽然公司的营收还在增长,但是净利21年触顶,后持续下滑,根据24年年报预报,24年的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55.33%至68.51%。
面对如此窘境,公司选择的应对策略是:加大营销力度,从2017年到2023年,其营销费用从9.73亿增加到了38.6亿,7年涨了3倍,营销费用占收入比,也从2017年的30%左右,增长到了24年Q3的42%。然而,结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节节高升的营销费用,带来的似乎只有越来越大的亏损数额。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公司线上渠道羸弱,就提升线上渠道;公司在抖快上布局羸弱,就布局抖快;公司产品老化,就努力推出新品;公司的销售费用胡乱花,那就减少这方面的投资;公司产品价格畸高,那就把销售费用节约下来让利给消费者……然而,公司目前到底在干什么?
当然,公司的管理层毫无疑问都是聪明人,公司亟需的改革,可能需要的更多是勇气以及魄力。
如果公司能够补上如上短板,虽然不能帮助公司比别人厉害,不能帮助公司在同质化的保健品赛道做出特别的成绩,但是至少能够止住颓势,同时,能够赶上大部队,毕竟,保健品赛道无论如何都是很好的,只要赶上趟,未来就一定会有好事情发生。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