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南下攻荆州的孙坚被射杀。孙策葬父于曲阿后,迁居江都。在江都,他遇到在此守母丧的张纮,张纮为他擘画了开拓江东的近中远三策。这也成为孙策,甚至以后的孙权发展江东的既定方针。
电视剧《武圣关公》张纮剧照
一、擘画江东张纮,字子纲,广陵(治广陵,即今江苏扬州)人。
张纮年轻时曾到京师雒阳(今河南洛阳)游学,又入太学,师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又到外黄(今河南民权)从濮阳闿受《韩诗》《礼记》《左氏春秋》。可以说,从一开始,张纮走的就是儒学路线。
后来,他回到广陵老家,被州里举为茂才,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三府都辟他为掾属,但他一概称病不受,并避乱江东。后来,他因母亲去世,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守丧。在这里,他遇到了孙策。
孙策是长沙(治临湘,即今湖南长沙)前太守孙坚的长子。孙坚在天下诸侯讨董时,与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太守袁术一起驻于鲁阳(今河南鲁山)。讨董联军星散后,孙坚又与袁术一起参与诸侯争霸。初平三年(192年),孙坚受袁术指派,南下攻荆州牧刘表,不想被刘表部下黄祖射杀(参见)。
孙策与其弟孙权等葬父于曲阿(今江苏丹阳)后,渡江迁居江都。他听闻张纮大名,就多次前往拜会,向张纮请教天下大势。
孙策当时是这样说的:“如今汉室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各拥兵众,谋求私利,无人能扶危济世。先父与袁公路(袁术字)共破董卓,然功业未成,便被黄祖所害。我孙策虽然年幼暗弱,但也有微志,想从袁扬州(袁术当时占据扬州治所寿春,故称)处要回先父旧兵,然后去丹杨(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城)找舅舅吴景,收合余众,东据吴会,以雪前仇,为朝廷外藩,先生以为如何呢?”当时的汉家皇帝还是天下共主,所以袁绍、曹操、刘备、孙策等起事时,都是打着拱卫汉室的名义,所以孙策才这样说。
张纮为孙策擘画了近中远三策
张纮说我啥也不懂,帮不了忙呐您。孙策却还是死缠烂打不休:“先生高名远播,远近之人无不悦服,何不一教小子呢?如果我微志得展,父仇得报,这正是先生之功,也是策之所愿也。”说着他大鼻涕就甩开了。
张纮看他言辞慷慨,于是道:“当年周室衰微,齐晋奋起,他们平定内乱,安定王室。今将军继先君遗志,有骁武之名,如果投奔丹杨(指丹杨太守吴景),再收兵吴会,则可一统荆、扬二州,并报先君之仇。然后据长江之险,奋英雄之威,诛灭群寇,匡辅汉室,那么功业可比齐桓、晋文,岂止一外藩而已?当今天下,世乱多难,若将军功成事立,纮愿与同好共同南下相佐。”
张纮这段话,其实是从近中远三期,为孙策作了一番规划:近期,借骁勇之名,投靠吴景,招兵买马,攻占吴郡(治吴县,即今江苏苏州)、会稽(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中期,先据扬州,再占荆州,并以此为根据地。长期,借长江天险,讨灭群乱,成就伟业。张纮也不是个腐儒,所以他虽然嘴上说着“匡辅汉室”,实际上重点却在后一句“岂徒外藩而已哉?”这就叫点到即止,纯靠心领神会。
孙策自不是笨人,于是对张纮道:“先生所言,正是策之所想。我今日便出发,但将老母、幼弟相托先生,如此,我便无后顾之忧了。”——张纮说你若成事,我便相投;孙策说我今前行,母弟相托,两人之间,是一种彼此的信任,更是一种相互的承诺!
于是孙策一如张纮所擘画的那样,跃马江东,败笮融,破薛礼,驱刘繇,杀许贡,纳王朗,收太史慈,一举平定江东六郡(参见)。
孙策所打下来的江东六郡
二、佐辅孙策孙策开拓江东,张纮如约来投,孙策表拜张纮为正议校尉,让他与彭城(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人张昭同为参谋,二人并称“二张”。孙策出征,常令他们一人留守,一人从征。
此外,与张纮同郡的秦松(字文表)、陈端(字子正),这时也归入孙策麾下,共同参与制定谋略。可惜二人后来都早亡,成了如戏志才一样的神秘人物。
有一次张纮随孙策讨丹杨。孙策这人,爱在阵前往来驰骋,张纮老大不客气地进言:“主将者,筹谋划策之所出、三军安危之所系也。所以不可轻率出阵,决斗小敌。愿将军看重上天所降的才华,不要让三军将士为之担忧。”如果联系到孙策后来轻易出猎被刺身亡,就知道张纮此语是多么的语重心长。可惜当时孙策正意气风发,根本听不进这些。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投靠徐州牧刘备的吕布,趁刘备迎击袁术之机,转袭徐州,而自称徐州刺史(参见)。他不想让张纮跟着孙策做事,就又追举张纮为茂才,并发书张纮,令他回州任职。
张纮很厌恶吕布的为人,认为屈身事吕布为耻辱。孙策这时正看重张纮,于是给张纮去信,以“海产明珠,所在为宝。楚虽有才,晋实用之”相喻,劝张纮不必非在本州任职。张纮于是没有应吕布之征。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终于耐不住寂寞,僭号称尊。已在江东立定脚跟的孙策即令张纮起草,写信责备袁术,并与之正式决裂(参见)。
袁术僭号,孙策与其决裂
这之后, 发生了一件事,使张纮离开孙策,投入许都(今河南许昌)朝廷的怀抱。
三、奉章入许曹操迎献帝入许都后,这里就成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所在地。曹操在这里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些与朝廷还不想撕破脸皮的诸侯,也往往要入许都朝贡,以示“忠诚”。这也是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僭号,而被天下围殴的原因。
在这一形势下,建安四年(199年),孙策派张纮奉奏章到许都朝觐。
张纮到许都后,与在朝公卿及故旧备述孙策的才略绝异,说他平定江东如风过草伏,而且忠心王室,比一朵鲜花都要鲜艳。当时曹操任司空,一来他想以厚恩取悦远方之臣,二来这时正值官渡之战前夜,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河北袁绍,所以他以朝廷名义,拜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辟张纮为掾属,并以优异考核,补他为侍御史。
说起来这也是曹操挟持汉帝的一个优势: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征各地俊逸入京,名为朝廷纳才,实为其所用。比如荆州从事中郎韩嵩,奉刘表之命入朝,就被表拜为侍中,转身成了曹操的传声筒(参见)。
为进一步笼络张纮,后来曹操又以张纮为九江(治阴陵,即今安徽定远)太守,但张纮念孙策旧恩,仍想着回去复命,于是以有疾为由坚决辞任。
在许都,张纮还与少府孔融等相友善。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听闻孙策被刺身亡,就想趁江东举丧之际进兵征伐。张纮这时以“乘人之丧,有违古义,若其不克,反成仇敌”进谏,劝曹操结好江东。这时官渡之战已爆发,曹操就势表拜继任的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参见)。
曹操更想让张纮回去辅佐孙权,借此让孙权归附,于是又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让他回到江东。
那么张纮会是韩嵩,还是曹操厚礼相待也不能收买的关羽呢?
四、呼为东部张纮回到江东,即投入孙权麾下。
当时孙权刚领大事,其母吴太夫人多次向张纮答谢,嘱咐他善加辅助孙权。张纮也上书表示尽力相佐,有秘密大事、朝廷表章、四方交接,吴太夫人常令张纮、张昭负责起草(参见)。
张纮还以破虏将国孙坚有击破董卓、扶持汉室之功,讨逆将军孙策有平定江东、建立功业之勋,应该有铭记颂扬、传于后世,于是他亲为创作,成文后呈于孙权。孙权看后,十分感慨,说:“先生对孤一门,真是所历甚深啊。”于是放张纮到会稽东部都尉府就职。当时有人对孙权说,此职是曹操所任,让他到任,恐有不妥,但孙权却并不介意。
都尉是一郡中负责军事、治安的武职,而在边郡地区由于防务责重,往往分部设都尉。会稽东部都尉俸比二千石,相当于是会稽东部军分区司令员。
张纮后来又为孙权长史
当初,琅邪(治开阳,即今山东临沂)人赵昱任广陵太守时,曾察张纮为孝廉。后来赵昱被下邳(治下邳,即今江苏睢宁)相笮融所杀(参见),致使门户灭绝。张纮当时非常伤感,但他力有不逮,不能讨伐笮融。这时他到了会稽东部都尉府,就派主簿前往琅邪设祭,并搜寻赵昱的族人以继其后。他给琅邪相臧宣去信说明情况,臧宣找到赵昱同宗中一个五岁男孩继赵昱香火,孙权听后对此深表嘉许。
后来孙权讨江夏(治西陵,即今湖北武汉),因会稽东部事少,就调回张纮让他居守后方,但仍遥领会稽东部都尉职,为此孔融还来信表示祝贺。后来孙权认为张纮居守有功,想对其封赏,张纮却自谦表示不敢领受,孙权也就不再勉强。
张纮参加孙权宴会,都会以微言密指对孙权进行劝谏,孙权对他也非常尊重。他称江东众臣,都是直呼表字,只对张昭称张公,而称张纮为张东部,以此表示对二人的敬重。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战胜后的孙权,趁周瑜攻打南郡(治江陵,即今湖北江陵)之机,挥军北上攻合肥(今安徽合肥)。他以张纮为长史,让其随军出征。
战中合肥久攻不下,张纮对孙权说:“兵法有云,围城必阙,但今围城太紧,可趁敌援未至,稍微放松一点,然后再观后变如何?”但他人不同意张纮意见,因此未施行。
合肥一直是孙权的怨念
后来孙权想率轻骑突击,张纮又进谏道:“所谓兵凶战危,今将军仗着年轻气盛,轻视暴敌,三军将士,无不为此寒心。想将军即使有斩将夺旗、威镇敌胆之勇,也不过是偏将之责罢了,主帅岂可冒此大险?愿将军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
贲育是战国时勇士孟贲、夏育的合称,二人在战场上都以勇武称名,故贲育之勇成为武勇的代名词。三国时曹仁、袁涣、程昱都有贲育之勇的赞誉。但这三人都是将领,张纮此语,和他当初劝孙策是一个道理。如果参考孙策的结局,就更知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孙权听了,也就不再前行。
孙权后来还是攻城不下,恰逢阴雨,他又中扬州别驾蒋之计,只得退兵,第一次合肥之战宣告失败(参见)。
第二年,孙权又想出兵,张纮又进谏说:“古来帝王虽也以武功昭示天下,但贵在因时而动,才能有所功成。今将军逢汉家四百年未有之厄运,有扶危济困之功业,应偃旗息鼓,广垦农田,任贤使能,崇尚宽惠,顺天命以伐无道,如此则天下可不劳而定也。”孙权听后,即放弃出兵。
五、议徙秣陵后来,张纮建议孙权移都秣陵(今江苏南京)。他说,秣陵是当年楚武王所置,取名金陵。秦始皇东巡,有望气者说,此地有王者都邑之气,因此始皇挖断连山,改名秣陵。今此地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
孙权认为张纮所言有理,后来刘备到京口(今江苏镇江)与孙权见面固好,在秣陵暂住,他也劝孙权移治于此。于是孙权在建安十六年(211年)将治所从京口移至秣陵,次年改名建业。这也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开始。
孙权四次迁治(都)图
需要说明的是,孙权曾四次迁治(都):建安十三年至十四年间(208至209年),孙权为向西、北用兵,将治所从吴县迁到京口;建安十六年(211年),他为抵御曹操,并伺机北上,再将治所从京口迁至秣陵;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得荆州后的孙权为对抗刘备,再移治所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吴大帝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且重修吴蜀联盟后的孙权,再次移都回到建业。
后孙权令张纮回吴郡接来家属,张纮在路上病逝,年六十岁。
临终前,张纮由子张靖代向孙权呈报,劝孙权“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语出《国语》,意思是学好如登山一样难,学坏像山崩一样易)”,孙权看后感动得热泪长流。
张纮当年为孙策定下的近中远三策,是类似于诸葛亮隆中对一样的建国方略,它也成为孙策乃至孙权开基江东的既定方针。但张纮和与其齐名的张昭比起来,为什么知名度反而不如呢?
就我的理解,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张纮去世得早。张纮具体去世年份不详,但可以确定是在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的稍后,也即是建安十六年(211年)或稍后几年。而张昭在大帝嘉禾五年(236年)去世,比张纮晚了二十多年,所以他的事迹要比张纮多出许多。
二是张纮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在吴地。前边说了,张纮于建安四年(199年)奉章入京并被滞留许都,这样在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孙权继位的关键时刻,他就不在吴地,所以张昭成了托后事的重臣,而张纮无此机遇。
张纮、张昭并称“二张”
三是张纮业绩偏于儒学。张纮虽然为孙策谋划了开拓江东的方略,但他的成就更多是在儒学方面。张纮善文学,曾留下诗赋铭诔十余篇,为此他与孔融、陈琳常有书信往来。此外,张纮还善书法,尤善篆书。《三国志》作传,将张昭与顾雍、诸葛瑾、步骘诸重臣合为一传,而将张纮与严畯、程秉、阚泽、薛综诸学者合为一传,也是这个意思。
张纮之子除前述张靖外,还有个张玄。张玄官至南郡太守、尚书,其清介有高行,但才不及张纮。
张玄之子张尚,有俊才,在孙皓朝任侍郎。他以言语辩捷闻名,被擢为侍中、中书令。有一次,孙皓令张尚弹琴作乐,张尚说我不会,孙皓说不会你就学。后来张尚谈及琴学的精妙,他说:“春秋时晋平公使师旷弹《清角》,师旷说王德薄不足以听此曲。”孙皓认为张尚这是在讽刺自己德行不够,有点不太高兴。后来,他找个借口,将张尚下狱。尚书岑昬率公卿百余人求饶,张尚得以免死,但被送到建安(今福建建瓯)造船。后来孙皓还是不死心,终又找借口将张尚杀害。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