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是许多小成就积累起来的,他们不过是用了这些小方法

夏凤凰壹 2024-09-10 22:56:33

第八,弄清楚一个人是谁,他是什么,他喜欢什么,他不喜欢什么,什么对他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他要去哪里,他的使命是什么——他向自己敞开心扉——这意味着心理病理的暴露。这意味着对防御的识别,以及在识别防御之后找到勇气去卸下这些防御。这是痛苦的,因为防御是针对不愉快的事情而建立的,但卸下防御是值得的。如果要说精神分析文献的最大贡献,那就是它告诉了我们压抑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去神圣化。我来谈谈心理学教科书中没有提到过的一种防御机制,它在今天的一些年轻人身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这就是去神圣化(desacralizing)。一些年轻人对价值观和美德的可能性表示怀疑,他们觉得自己在生活中遭到了欺骗或挫折。事实上,他们大多数人的父母就很糊涂,这些年轻人也并不怎么尊重自己的父母。这些父母对自己的价值观感到困惑,他们常常害怕自己的孩子,从来不惩罚他们或阻止他们做错误的事情。因此你就会看到,这些年轻人通常觉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看不起他们的父母。这些年轻人对所有成年人有一个笼统的概括——他们不会听任何一个成年人的话,尤其是一个像他们的父母一样说着虚伪的话的成年人。他们曾听到他们的父亲讲要诚实、要勇敢、要大胆,却看到父亲的行为与之恰恰相反。

这些年轻人已经学会了把人简化成具体的对象,拒绝看到人的可能样子,拒绝看到人的象征价值,拒绝用长远眼光看待他或她。比如,我们的孩子已经将“性”去神圣化了。性什么也不是,它只是一种自然的东西,他们把它变得如此自然,以至于它在很多情况下失去了它的诗意,而这意味着它实际上失去了一切。自我实现意味着放弃这种防御机制,学会或被教导再神圣化(resacralizing)。

再神圣化。再神圣化意味着,愿意再一次“在永恒的角度下”去看一个人,正如斯宾诺莎(Spinoza)所说的那样;或者从中世纪基督教的统一思想中去看一个人,也就是说,能够看到神圣的、永恒的、象征性的东西。它意味着,比如当你看到“女人”这个词时,你能看到它所暗含的一切内容,即使当你看着一个特定的女人,也能看到她身上所具有的一切意义。再如,一个学生去医学院解剖大脑,如果这个学生对此没有怀着敬畏之心和理解之情,而是仅仅把这个大脑看作一个具体的物的话,那么这其中肯定损失了某些东西。朝向再神圣化,就意味着在把大脑看作一件神圣的物体的同时,也看到它所具有的象征价值,看到它的隐喻、它的诗意。

再神圣化通常意味着大量的老生常谈——孩子们会说这“很老土”。然而,对于咨询师来说,尤其是对于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咨询师来说,当这些关于宗教和生命意义的哲学问题出现时,再神圣化是帮助来访者走向自我实现的最重要的方式。年轻人可能会说它老土过时,逻辑实证主义者可能会说它没有意义,然而对于那些在这个过程中寻求我们帮助的人来说,它显然是很有意义,也很重要的,我们最好对他予以回应,否则就没有尽到我们的职责。

把所有这些点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自我实现并不是某一个伟大的时刻。自我实现并不意味着,某个星期四的4点钟,号角吹响了,一个人永远走进了万神殿。自我实现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或者说是许多小成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通常来说,来访者都倾向于等待某种灵感降临,那样他们就可以说,“在这个星期四的3点23分我获得自我实现了!”实际上,那些真正可以称得上是自我实现的人,不过是用了这些小方法:他们倾听自己的声音,他们承担责任,他们诚实,他们勤奋工作。他们找到了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不仅在人生的使命上,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他们知道当自己穿着某种样式的鞋子时脚就会疼,知道自己是否喜欢茄子,知道自己是否会因为喝太多啤酒而睡不着觉,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真实自我的含义。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生物本性、先天本性,这种本性是不会逆转,也很难发生变化的。

摘自《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

〔美国〕亚伯拉罕·H. 马斯洛 著

钟歆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的理论集成之作

为你指明实现真正自我、达到高峰体验的道路

 ★ 人本主义心理学启蒙读物,标志着新一代心理学的划时代巨著。

 ★ 人类提升自我的经典之作,让人们改变对人性和人类可能性的看法,达到“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境界——自我实现。

 ★ “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马斯洛生前的最后一部集大成之作,从心理学大师角度深度剖析自我实现、创造性、教育等问题。

 ★ 备受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领导学之父沃伦·本尼斯、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等成功人士推崇。

 ★ 广泛影响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及哲学等领域,对各领域工作者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 亚伯拉罕·H. 马斯洛,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也是著名的管理学大师。马斯洛的心理学作品,是心理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更是我们深入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经典读物。

 ※ 马斯洛说:“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的沦丧……这种危险状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不道德地利用科学技术会给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马斯洛认为科学无法帮助人们在善恶之中做出选择,主张要从人性事实的研究中,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与理想。

 ※ 本书属于“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中的一册,本系列丛书选取马斯洛著名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四部作品,全新译本,装帧精致。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H. 马斯洛(1908—1970),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代表作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译者简介

钟歆,重庆工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任教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翻译学硕士。研究兴趣为:依恋与社会性发展、人格与心理健康。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斯洛思想和理论的体系化之作,是《存在心理学探索》一书的延伸,汇集了多篇关于生物学、协同作用、创造性、认知、自我实现等话题的文章。在本书中,马斯洛详细探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多个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并将实证科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相结合以探索人性的复杂性,从心理学大师的角度阐述生活中每个人都思考过或遇到过的问题,改变人们对人性和人类可能性的看法,从而帮助人们拥有健康的人性。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0 阅读:14

夏凤凰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