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赘婿——高欢,函使出身,收编六镇,消灭尔朱氏,创建东魏

雁玉历史 2024-10-31 04:43:04
高欢起家与建立东魏

高欢出身于北魏六镇中的怀朔镇,在镇压六镇起义后,逐渐掌握了六镇的军事力量,建立了与尔朱氏势力相对抗的力量,并在消灭尔朱氏势力后,掌握了北魏的中央实权。

不久,孝武帝西走长安,高欢另立孝静帝,与关中的宇文泰把北魏分裂为东、西魏,高欢尽握东魏的军政大权,实为东魏的开创者。

高欢的崛起

高欢出生于公元496年,高欢的鲜卑名是叫贺六浑,他的祖先是汉族人,后来投降北魏,被因违法发配到北方的怀朔镇。当地居民以鲜卑人为主,但也有被迁徙来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由于长期混居,这些人多数已鲜卑化。高欢这一代,已明显是鲜卑化的汉人。北魏后期,兵户的社会地位较低,属于半自由人。他们只有通过战功得到政府赦免,才能获得与普通编户相同的待遇。高欢早年生活贫困,母亲去世后寄养在姐夫尉景家。长大后,他娶了一位富裕的妻子(娄昭君),因此本是赘婿的他,被提拔为队主(基层军事长官),后任函使。

函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将边镇的信件送往首都洛阳,是一种地位低下的小军官,经常受到歧视。有一次,高欢仅仅因为坐着吃饭,就被上司狠狠地打了一顿。

高欢担任函使总共六年。这时正值宣武帝末年和孝明帝初年,北魏政权把持在胡太后手上,他们已经极度腐败,统治阶级奢靡无度,崇尚佛教风气盛行;朝中权贵通过贿赂买官卖官,地方官员更加疯狂地压榨百姓。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压迫下,大量破产,流离失所,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担任函使的经历拓宽了高欢的视野,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见识。他预感到北魏政权即将崩溃,天下将要陷入混乱。高欢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渴望成就一番事业,感觉时机即将到来。

魏神龟二年(519年)二月,洛阳城内发生了皇宫卫队士兵聚众骚乱的事件。事后,北魏政府仅惩治了几名带头者,其余参与者皆获赦免。当时高欢身在洛阳,亲眼目睹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回到怀朔后,高欢散尽家财,结交地方豪杰,他的家人不解,高欢对家人表示:“政府腐败无能至此,未来可想而知。天下将要大乱,财产还能保得住吗?”(为政若此,财物岂可常守耶?)

于是,高欢开始有意识地用钱财结识志同道合的人,渐渐地,身边聚集了不少支持者。

北魏末年,北方边镇地区成了社会矛盾的集中地。这里的镇兵、镇民受压迫最深,痛苦尤甚,于是爆发了六镇起义和后续的河北起义。高欢带领他的手下参与了由六镇兵民为主的两支河北义军。高欢参加起义,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政治野心。在杜洛周的义军中,他曾试图刺杀杜洛周以夺取领导权。事败后,他转而投靠葛荣。不久,他又向镇压义军的将领尔朱荣投诚,转投北魏政府。

尔朱荣是来自今山西保德县朱家川一带的契胡族首领,统领着超过八千户的部落。在北魏内部动荡之际,他趁机扩充军队,加强自身的武装力量。由于北魏政府无法有效镇压农民起义,便委任尔朱荣为车骑将军,并赋予他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的职务,以借助他的军队来平定起义。随着势力的增强,尔朱荣的野心也不断膨胀。为了获取他的信任,高欢建议他率军进入都城,通过武力控制北魏政权,成功赢得尔朱荣的信任,并被任命为亲信都督。

在武泰元年(528年)二月,尔朱荣命高欢为先锋,迅速进军洛阳,并通过大规模的屠杀掌控了北魏的政权。同年九月,尔朱荣又出兵平定葛荣的叛乱。高欢利用他与河北义军旧有的关系,成功地分化瓦解敌军,诱使七位自称为王的义军首领背叛葛荣,最终导致了河北义军的失败。

随后,高欢还参与了对山东羊侃和邢杲起义的镇压。由于战功卓著,他被任命为第三镇酋长和晋州刺史,成为尔朱荣最为倚重的部将。

尔朱荣也认为在他所有的部众当中,唯有高欢有能力代替他指挥军队,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堪代吾主众者,唯贺六浑耳)

消灭尔朱氏势力集团

北魏孝庄帝魏永安三年(530年),不甘心成为傀儡的孝庄帝策划除掉尔朱荣。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手刃于明光殿。

对此,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愤怒异常,率军从晋阳起兵以替叔父报仇。在出发之前,尔朱兆要求高欢与他同行。但高欢借口汾晋地区有叛乱,在晋州(今山西临汾地区)按兵不动。高欢在尔朱氏家族中只敬畏尔朱荣一人,他认为尔朱兆性格粗鲁、狂妄无知,难成大事,因此不愿依附于他。

当尔朱兆攻陷洛阳后,高欢有些拱火的意味,写信警告尔朱兆万万不要伤害皇帝,否则会陷入困境。然而,尔朱兆没有听从,依然将孝庄帝带至晋阳杀害。此事促使高欢决心脱离尔朱氏,建立自己的独立势力。

不久,尔朱兆向自己的好兄弟高欢请教,如何管理自己辖区内的二十万六镇降户。这些六镇降户,是指参与河北起义后失败的六镇兵民遗留力量。起义失败后,尔朱荣将他们迁至山西的并州(今山西太原地区)和肆州(今山西忻县地区)。由于遭到契胡族军人的欺压,生活艰难,这些六镇降户经常反抗,前后共爆发了二十六次起义。

尔朱荣和尔朱兆因此杀害了许多人,但骚乱依然没有平息,这使得六镇降户成为尔朱兆非常头疼的问题。然而,高欢对此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如果高欢想要自立,就必须拥有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而六镇降户正好符合他的需求。高欢明白,凭借他与六镇的特殊关系,不仅可以控制他们,还能将他们训练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对尔朱兆,高欢提出:“这么多人,全部杀掉不太可能。你可以选择一个可信的人来管理和统领他们。如果再有人闹事,就惩罚那个负责人。有专人管理,问题自然会减少。”

尔朱兆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但不知道该派谁负责。在场的贺拔允(贺拔岳和贺拔胜的哥哥)立马向尔朱兆推荐了高欢。

高欢听闻,立刻给贺拔允一拳,并要求尔朱兆将他处死。这种苦肉计让尔朱兆相信了他,于是将六镇降户的管理权交给了高欢。高欢担心尔朱兆改变主意,立刻向降户宣布任命,并命令他们到阳曲川集合。

由于六镇降户对尔朱兆的强烈不满,他们对高欢表现出一定的支持,因此更愿意遵从他的指挥。在前往阳曲川的途中,高欢成功地从尔朱荣的妻子带来的三百匹战马中截获了一部分,并且还处决了尔朱兆派来负责降户家眷的将领。这些行动不仅增强了高欢的实力,也进一步赢得了降户的支持。

此时,河北地区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尔朱氏势力与其反对派之间为争夺最高权力展开了激烈斗争。尔朱氏的亲信刘诞和侯渊分别控制着相州(今河北临漳县)和定州(今河北定县),而殷州(今河北隆尧地区)的控制权则掌握在尔朱家族成员尔朱羽生手中。

反对尔朱氏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幽州和冀州。幽州(今北京地区)的刺史刘灵助自称为燕王,誓言为孝庄帝复仇;冀州(今河北冀县)的封隆之和高氏兄弟(高乾、高昂)与尔朱氏势不两立。他们不仅杀死了尔朱兆派来的监军白鹞,还击败了前来袭击的尔朱羽生。此外,中原地区还有许多坞堡势力也拒绝与尔朱氏合作。

为了在河北站稳脚跟,并建立能够与尔朱氏抗衡的势力,高欢需要获得反尔朱氏的河北大族的支持。因此,他一方面声称自己与高乾、高昂兄弟是同宗,另一方面则放出进攻冀州治所信都的消息。

由于高欢尚未正式脱离尔朱氏集团,河北大族对他的真实意图并不明确。高乾特意前来探查情况,并劝说高欢与尔朱氏决裂,同时邀请他占据冀州。这时,赵郡大族李元忠也赶到了。他是殷州的大坞堡主,控制着数千家的堡户,表示自己有能力掌控殷州局势,愿意归附高欢。与此同时,尔朱氏也试图拉拢高欢,向他提供高官厚禄。最终,高欢占据了冀州,并开始对六镇降户进行改编。

高欢极力拉拢他们,首先自称也是鲜卑人,与他们交谈时使用鲜卑语。他还设法加深六镇降户对尔朱兆的敌意,派人故意散布消息称尔朱兆打算将他们卖到并州为奴,还准备征召他们去打仗。

很快,六镇降户人人自危,对尔朱兆更加憎恨。他们表示愿意支持高欢为首领,决心追随高欢起义。

高欢见时机成熟,便对他们说:“你们很多人不懂纪律。即使军队人数众多,没有纪律终将失败。如果让我做统帅,首先要立下纪律,不得欺压汉人,更不许违抗我的命令。”

高欢话音刚落,六镇降户全都跪下,高呼:“我们全听将军的安排。”

高欢为何要求他领导的六镇军队不得欺压汉人?这是因为自孝文帝将都城从代北平城迁至洛阳后,北魏政府对六镇的鲜卑族实施了歧视政策,导致六镇人对汉化及汉人产生强烈的敌视和报复心理。

河北是汉人的聚居地,高欢若要在此立足,首先必须化解鲜卑人与汉人的冲突。因此,他常常告诫鲜卑人要严守纪律,尊重汉人。

有一次,他对鲜卑士兵说:“汉人是你们的仆役,男人为你们耕种,女人为你们纺织,让你们衣食无忧,你们为何还要欺负他们呢?”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行军经过汉人田地时,总是牵马步行,以免践踏庄稼。

高欢明确规定,汉族百姓家的物资一律不可掠夺。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像高欢这样注重纪律和约束军队的领导者非常罕见。因此,高欢的军队在最初时还是享有较好的声誉。

同时,高欢也致力于加强与河北大家族的关系。他称高乾为叔父,并安排自己的儿子以晚辈的礼节拜见这些家族成员。高欢还特别注意尊重他们的民族情感,每当高氏兄弟在场时,他都用汉语与军队交流,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部队。

为了缓解汉族对鲜卑军人的抵触情绪,他对汉族百姓说道:“鲜卑人接受你们的粮食和布匹,是为了替你们作战,帮助你们过上安宁的生活。你们不应该憎恨他们。”这种缓解民族矛盾的方式在当时相当受欢迎。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高欢在河北的地位稳固,于是宣布与尔朱氏彻底决裂。不久,他派人攻打殷州城,将尔朱羽生引出城外并予以击杀,同时向天下揭露尔朱氏的罪行。

不久,高欢在信都拥立北魏宗室元朗为帝,自己担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大行台等职务,公开与尔朱氏控制下的洛阳政府对抗。

高欢的突然背叛让尔朱氏家族大为震怒。不久后,尔朱兆亲自率领大军进攻高欢。然而,由于高欢对尔朱氏家族内部矛盾了如指掌,他巧妙地施展离间计,导致尔朱仲远不战自退。随后,高欢在广阿抓住时机,大败尔朱兆,俘获了五千多人。

接下来,高欢继续攻克殷州和相州,并生擒了刘诞,不久后将都城迁至邺城(今河南临漳县西南)。

高欢的连连胜利迫使尔朱氏内部暂时团结,决定先集中全部力量对付高欢。他们集结了约二十万大军,声势浩大地直逼邺城。

此时,高欢面临的形势非常不利。尔朱氏的军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以骁勇善战的契胡族骑兵为主力。而高欢的军队则由步兵和骑兵混合组成,骑兵不足两千,步兵也不满三万,双方实力差距明显。

在面对强大敌人的时候,高欢保持冷静,采取了集中兵力并破釜沉舟的策略。他仅留少量部队守护邺城,将主力调往邺城东南的韩陵山脚下,形成圆阵布防。同时,他命令将士用绳索将牛、驴等牲畜拴在一起,并切断了返回邺城的退路。全军明白自己已无退路,为求生存必须决一死战,因此士气高涨,充满了奋力一搏的决心。

战斗打响后,高欢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冲向敌军。河北的名族高昂率领三千名私兵担任左翼,而他的弟弟高岳则负责指挥右翼。尔朱军仗着人多势众,从四面八方进行包围,并将攻击的重点放在高欢的中军,试图活捉或击毙他。

在这种情况下,高昂和高岳的左右两翼部队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高岳看到高欢的中军面临被重点打击的危机,果断从右军中调出五百名最精锐的六镇鲜卑铁骑,直冲敌军前锋主帅尔朱兆。

高昂率领一千名汉人骑兵,向尔朱军的左右翼发起冲锋。同时,高欢的另一位将领斛律敦则机智地绕到敌军后方,袭击他们的后援部队。各路尔朱军因轻敌而过于自信,完全没有预料到会遭到如此突然的夹击,顿时陷入混乱,无法迅速反应,纷纷溃败而逃。高欢见敌军阵脚大乱,立刻抓住机会,命令全军猛攻。

尔朱军无力抵挡,不久便全面崩溃。尔朱兆眼见形势不利,带着残余部队仓皇逃回晋阳,而他的几位叔叔和兄弟则各自丢下军队,四散而逃。

在这场决定性战役——韩陵之战中,高欢凭借智慧与勇气,成功击败敌军,以三万兵力战胜了人数多达自身七倍的敌人。韩陵之战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韩陵之战后,北方的政治和军事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尔朱氏的各个派系势力大幅削弱,随后被高欢逐一消灭。除了尔朱兆在晋阳勉强维持之外,其余的人要么被杀,要么逃往南朝。

不久之后,高欢率军进入洛阳,废除了尔朱氏所立的节闵帝元恭,以及原来的傀儡元朗(因其是魏宗室的远亲),并另立元修为皇帝,即北魏孝武帝。高欢则被授予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和太师等职位,将北魏的实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彻底剿灭尔朱氏的残余势力,高欢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晋阳。尔朱兆仓皇逃离晋阳,退至北秀容,最终兵败自缢身亡。

​创建东魏

在尔朱氏的势力被消灭后,高欢掌控了中央朝政。然而,孝武帝不愿受其控制。他不仅加强了禁卫军来防备晋阳,还将一部分军政权力转移给反对高欢的派系。他秘密与拥兵关陇的贺拔岳建立联系,并任命贺拔岳的兄长贺拔胜为荆州等七州的军事都督。

不久后,孝武帝处死了在朝中任职的高乾,并免去了高欢亲信韩贤的建州刺史职务,逐步清除高欢安插在洛阳的亲信。这时,高欢注意到晋阳地理位置优越,四周被群山环绕,易守难攻,是理想的屯兵之地,于是在晋阳建立了大丞相府,并长期居住在那里,遥控洛阳。

此外,高欢将其麾下的鲜卑人从河北迁至并州、汾州一带,并在秀容郡(今山西原平县)、寿阳城(今山西寿阳西)、受阳县(今山西文水东)设立了恒、燕、云三州的侨州政府。

另外,高欢还将六镇改为朔、显、蔚三州,并在六壁城(今山西孝义西南)、邬县(今山西平遥西北)等地设立了侨州政府。

侨州由大丞相府直接管辖,不受地方政府的约束。高欢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六镇的鲜卑人许多特殊待遇,让他们专注于军事活动,而不参与生产活动,他们的衣食由汉族人民供给。六州的鲜卑人环绕在晋阳周围,这不仅便于高欢调动和使用军队,也成为他重要的兵力来源。

永熙三年(534年)五月,魏孝武帝发布诏令,调动河南各州的军队,宣称要亲自进攻南方的萧梁王朝,实际上是计划突袭晋阳,消灭高欢。高欢识破了孝武帝的计划,立即采取反制措施,召集了二十四万大军,假装应诏南征,兵分四路,大举南下。七月,高欢的军队渡过黄河,迫使孝武帝放弃洛阳,逃往长安,投奔贺拔岳的继任者宇文泰。

在八月,高欢成功占领洛阳,开始大规模清洗异己。然而,孝武帝的离去使高欢失去了重要的政治支持。他多次写信给孝武帝,希望他能返回东方,但都被拒绝。

为了应对来自关中的政治压力,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皇帝,史称魏孝静帝。不久之后,他以洛阳不利于防御外敌为由,决定将都城迁至邺城。命令下达三天后,洛阳的四十万户居民被迫迁往邺城。

高欢自己则留在洛阳处理善后事宜,完成后返回晋阳,并将军政大权集中于相府。北魏因此分裂成两部分,因以邺城为都的北魏处于宇文泰控制的长安政权的东方,所以被称为东魏。至此,北魏正式灭亡。

0 阅读:106

雁玉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