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少年时受学于父司马谈,好史书,通五经,精于天文、方术、地理,多所涉猎。初为太史令,奉使西域,记录历史变迁;后因得罪汉武帝,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完成其父亲的遗志,用了二十年时间,通读了先秦到西汉的所有重要史书(包括《史记》)。并将自己所记的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终于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的政治理想
司马迁曾立志“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他看来,当时的汉朝已经腐朽到了极点,要想复兴汉朝,就要打破汉朝的黑暗统治,所以他在《报任安书》中说:“身死人手,乃为之也。”司马迁认为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再为汉朝服务了,所以他决定完成《史记》的使命。这本书就是他对自己人生最好的交代。
司马迁的人生悲剧
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卷,记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开创了一种新的史书体裁——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它与后来司马迁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对后世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影响
史学上,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为后来的史书体裁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对《史记》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评价,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
司马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更是不容小觑,他的散文《史记》不仅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也为后世史学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历史素材。
司马迁在史学上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创作了《史记》,这本书为中国古代史书体裁开创了新的篇章。同时,《史记》还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仅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还详细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它还详细记载了这三千多年来,在中国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中出现过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