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我不在乎,只有他,一定得给我救出来,并且我还要特别嘉奖他!”国民党被俘的将领那么多,唯有此人,让蒋介石牵肠挂肚,甚至公开喊话,要救他出来,嘉奖他。
这位国民党将领究竟是谁?蒋介石为何如此在意他?
羊山集失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中,比较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解放战争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而羊山战役,则是挺进大别山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战役的主角分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和第二纵队的司令和国民党军66师师长宋瑞珂,此人就是让蒋介石,不惜一切都要救的人。
羊山集市羊山南面山脚下的一个大村庄,此处周围有寨墙,东、南、西三面都有丈余宽的壕沟,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将这里打造为大据点。
66师在这里守了15天,与解放军展开了殊死较量。国民党在此处加修工事,构造各种明暗火力点,可以说羊山集1000米开外的地区都被66师的火力覆盖了。
再加上,羊山脚下是一片沼泽地,山上泥湿苔滑,根本不好打上去,因此这块地方易守难攻,我军接连发动了两次自上而下的仰攻,都未能取得成功,反而还伤亡惨重。
羊山集久攻不克,陈再打也是非常焦急,甚至都没了主意,他想要向刘邓二人寻求帮助,寻找失利原因,结果却只得到一句:“少找客观,多找主观”的回复。
于是1947年7月19日,陈再道打算结合两个纵队的力量,那些羊山集,包围66师。可此时蒋介石得知了这一消息,从各地调集重兵,打算包围刘邓大军。
毛主席面对这一局势也坐不住了,立即给陈再道发电报,如果确定有攻下羊山集的把握,那就歼灭他,如果没有把握的话,那就休整十天左右,不要后方,用不超过半个月的时间,直出大别山。
然而陈再道并不打算就此放弃,他甚至立下誓言,要是打不赢宋瑞珂,他就再也不姓陈。
而宋瑞珂这边死守羊山集,想着只要有援军过来,此战就能胜。结果国民党的援军太慢,半个月都没等来一支军队,就算是平常跟他交情不浅的人,在这种时候想的也是自保,根本不敢冒险前进。
宋瑞珂这边迟迟等不来援军,心态渐渐也有点崩了,只能缩在羊山集不出来。
好不容易等来了蒋介石的一封信,信上却说“上帝保佑你”,这种话还不明显吗,根本就不会等来援军了。
到7月27日的时候,天空放晴,陈再道有了攻打的机会,此时宋瑞珂的部队早已弹尽粮绝,再无反手的能力。第二天,陈再道的部队成功攻破羊山集东西,宋瑞珂等人准备突围逃跑,也被解放军堵住了。
他自知这次凶多吉少,不会胜利了,但也不愿做俘虏,所以就想举枪自杀,可以想到他的将士们,他死了之后,这些将士们又怎么办呢。
失去抵抗能力的宋瑞珂,只能选择投降,他和陈再道交手这么长时间,却是第一次正式的见面。宋瑞珂被俘虏后,进去了解放军教导大队接受改造。
两个多月后,老蒋在青岛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对于宋瑞珂被俘这件事,他万分遗憾,所以公开喊话一定会救他出来,还要特别奖励他。
不过这就就是口头说说而已,毕竟蒋介石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
相似的开始,不同的结局陈再道和宋瑞珂因为这场战役,还建立不一样的情义,陈再道对宋瑞珂是非常敬佩的,当初宋瑞珂投降的时候,什么条件都没提,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妥善安置伤员,这也让陈再道,对他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说起来陈再道和宋瑞珂虽然都是农民家庭出身,但是他们的境况完全不同。
宋瑞珂出生于青岛一个农民家庭,当时青岛还在德国的统治之下,而1914年的时候,日德战争爆发,日本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直到1922年,中国才收回青岛的主权。
在此期间,宋瑞珂经历父亲事业,家中再也没有多余钱供他读书了,他只能被迫辍学。
宋瑞珂在辍学以后,为了补贴家用,去了日本的织布厂打工,只不过后来因为罢工,被日本人驱逐回国。
回国后的宋瑞珂,还在思考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的时候,他就收到了中学体育老师的来信。
这位老师叫做李郁文,是黄埔军校的二期生,此次来信,就是为了告知宋瑞珂,黄埔军校第三期招生的消息。
于是宋瑞珂在李郁文的介绍下,成功进入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三期的学生。
在黄埔军校的严格训练下,宋瑞珂的军事才能逐渐提升,期间也参加了好几次重要活动。
比如说第二次东征和“沙基惨案”等,这些事件都促成了宋瑞珂的成长。
1926年,宋瑞珂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留下担任第四、五期入伍生团排长,之后又投入到了北伐战争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一路擢升至中校团副。
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陈诚升任18军军长,而宋瑞珂也在第二年,当上了18军11师30旅63团的上校团长,这些年跟着陈诚,宋瑞珂步步高升,到1935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18军14师42旅的少将旅长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8军参加了淞沪会战,为了保护子女的安全,没有后顾之忧,他将自己的子女都送回了老家,由父母照顾。
这场战役18军伤亡惨重,但也让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落空。之后,宋瑞珂又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枣宜会战,官职也跟着战役的胜利不断升高。
1944年,宋瑞珂升任第66军中将军长,为之后的羊山集战役买下了伏笔。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那边交给了宋瑞珂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国共关系,而他本人期盼和平,不希望再发生内战。可现实终究与他的期盼背道而驰了。
如果说宋瑞珂的军事才能,是经过黄埔军校的正规培养形成的话,那陈再道的军事才能,就完全靠自身积累了。
陈再道比宋瑞珂小两岁,原本他叫程再道,出生于湖北麻城的一个务农世家。宋瑞珂当时好歹上了几年学,中学毕业后才被迫辍学的。
陈再道则不同,从他出生起,家里就一直非常贫穷,他在三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不久后他的母亲和姐姐也先后去世了。
只剩他小小一个人,能活下去都很艰难了,更别说上学读书了,陈再道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
他的整个幼年和少年时期,都饱受欺凌,而在这种时候,他依旧接触到了共产党的革命理念,也萌生了概念中国的理想。
17岁时,陈再道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配合北伐军作战。只是在报名的时候,不小心将他的“程”写成了“陈”,所以从此之后,他就叫陈再道了。
陈再道因为没有读过书,自然是比不上那些有文化、懂谋略的军官,可他却有一点好,那就是积极配合,永远都是带头冲锋的那一个。
随着一场场战役的洗礼,陈再道的官职也一升再生,到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斗中,他就已经是营长的身份了。
这次的战役非常的艰险,陈再道更是被子弹射中了后颈,这么严重的伤必须要及时救治,可当时根本就没有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
在这种紧要关头,陈再道不慌不忙,让警卫员用刀把子弹头挖出来,可是警卫员没有经验,哪敢轻易动手,万一伤的更严重了,不就毁了吗?
陈再道看他磨磨唧唧的,于是也不在要求,而是自己咬着牙,用手将子弹头挤了出来。
抗日战争期间,陈再道多次立下悍马功劳,解放战争时期,更是打赢了多场战役,羊山集战役就是他最好的交代。
因为他屡立战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上,陈再道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不打不相识陈再道和宋瑞珂,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1960年宋瑞珂特赦出狱,之后便投身到了文史材料的研究上,并且成为了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文员会的文史专员。他把自己过往的所有经历,写成了回忆录,供后人参考研究。
1984年的时候,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宋瑞珂被选为理事。也是在这一年,在黄埔军校60周年的纪念会上,他又见到了陈再道。
只是这次他们不再是对手,反而像是认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二人一笑泯恩仇,想说的话都放在了酒里。聊起那些往事的时候,也丝毫没有芥蒂,倒是让在场的其他人看懵了。
1993年和1995年,陈再道和宋瑞珂先后去世,这两位对手和好友,就这样曲折的走完了他们的一生
结语宋瑞珂这一生是坎坷的,可他能让蒋介石如此重视,又能让陈再道如此敬重,足可见此人的魅力有多大,而在他晚年的时候,也一直在为祖国统一做贡献,这样人当真可叹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