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妻子,32岁的绝色佳人阿利卢耶娃用一个小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惋惜不已。
21年之后,二十多年未再娶的斯大林中风,独自挨过20个小时才被人发现,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而撒手人寰。
1904年,叶卡特琳娜做了斯大林的新娘,但在三年后,叶卡特琳娜因伤寒病逝。二人的儿子雅科夫在二战中被俘,最后死在了监狱里。
1919年,斯大林二婚,妻子是少女阿利卢耶娃,才17岁,二人的年龄差有24岁,足可以做女方的父辈了。虽然遭到了女方家人的激烈反对,但是二人还是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阿利卢耶娃的父母反对的原因是二人脾气非常相像,都属于非常倔强,要强,不服输的那种,是不适合在一起的。
但是,婚后的二人开始还算和谐,育有一子一女,1921年儿子瓦西里出生,1926年女儿斯维特兰娜出生。
多少女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攀高枝,享受生活,受到万人的敬仰。但是,阿利卢耶娃就像是朦胧诗人舒婷笔下的《致橡树》抒发的主题一般,却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借斯大林的高枝来炫耀自己。阿利卢耶娃就想做斯大林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塔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少女配大叔,少女是理想化的。阿利卢耶娃是独立的,她读书,独自一人挤公交,上学,放学。甚至阿利卢耶娃的同学,都不知道她的真实的身份。阿利卢耶娃感召力强,人缘好,这些都源于她的善良,开朗。甚至对斯大林前妻的儿子雅科夫更是好得不得了。阿利卢耶娃看到国内的老百姓生活的苦楚,给斯大林提建议。
在斯大林看来,阿利卢耶娃是第一夫人,地位高,又能吃饱穿暖,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她希望拥有一个能嘘寒问暖的丈夫,一个能温文尔雅,听得进别人意见的丈夫。而这些,在斯大林身上,阿利卢耶娃都找不到,因为失望,糟糕,种种不如意常常缠绕在阿利卢耶娃的心头,即使儿女绕膝,也不能释怀,二人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
悲剧发生在庆祝俄国十月革命15周年宴会上,一种说法是,斯大林向妻子阿利卢耶娃敬酒,说“喂,我们一起干一杯吧!”一是,阿利卢耶娃感觉受到了侮辱,斯大林不是用“亲爱的”之类的爱语来表达。另一种说法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因为阿利卢耶娃是喝酒过敏的,斯大林却来出她的丑,让她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
所以,阿利卢耶娃愤然离席。还有一种说法是,宴会上,一女演员穿的衣服领口很低,酒后的斯大林把面包捏成小团扔到了女演员身边。阿利卢耶娃并与斯大林低语表达愤怒,最后,阿利卢耶娃摔了酒杯离席而去。
期间,有一位女性朋友追了出来,与阿利卢耶娃散步聊天了好一阵子,直到阿利卢耶娃平复情绪,然后各自回家。
阿利卢耶娃回家后,越想越气,在卧室给斯大林写了一封决绝信,久久地看了看熟睡中的儿子和女儿后,然后拿起自己的小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许此时,阿利卢耶娃心中再无牵挂,是否也会想到自己与他的儿子雅科夫在自杀未遂时一般说他的儿子一样说自己呢:“他居然没有射准。”
阿利卢耶娃的死震惊了整个苏联,虽然对外宣布她是死于阑尾炎,但是真相是捂不住的。斯大林好长时间没有在公众场合露面,以至于斯大林二十多年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没有再娶。
斯大林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爱妻阿利卢耶娃的墓地,与她说心里话,一袋烟接一袋烟的抽。
著名雕塑家沙德尔给阿利卢耶娃设计的墓碑被选中,雕刻有阿利卢耶娃半身像,头像上的手的造型,温情脉脉地陪着她,让她感受到来自丈夫的温暖与真情。
阿利卢耶娃决绝的离去,对斯大林,对她的一双未成人的儿女来说,都是惨痛的。
阿利卢耶娃无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她追逐自己心中的英雄,却不为炫耀自己。她努力的完善自我,提升自身水平,她一心向上,一心向善,追逐着光明而去。可惜在无尽的黑暗里,她失去了方向,迷失了自我,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婚姻中,性格互补或许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柔能克刚,而硬碰硬,刚碰刚,双方都会被碰得遍体鳞伤。在阿利卢耶娃盛怒之时,斯大林去哄一哄,道个歉,摸摸头,拉拉手,叫一声心肝宝贝,别生气了,我从此改了。那么阿利卢耶娃不破涕为笑就是见了鬼了。
在爱人面前,低个头,服个软,更是人生的智慧。阿利卢耶娃走后,斯大林用后半生,二十多年的时间去追忆爱人,去服软,去后悔。他把爱人的相片放大挂在卧室的墙上,抬首低头都可以看见,他是把她放在了心尖上了。
失去才懂得珍惜,后悔已经晚了。如果世间真有卖后悔药的,无论多么昂贵,无论寻求后悔药要付出多少艰辛,世人都会追逐。
其实,阿利卢耶娃或许对生活期待的太高了,太完美了。生活本来就是在缺憾中存在,在不完美中度过。嫁给伟人,就不会拥有平常人生活中的花前月下。喜欢一个人,就包容他所有的一切,包括缺点。能改变就改变,改变不了就去适应。否则只能是陷入痛苦的深渊。
如果实在是较劲过不去,选择二人分开,一个人带着儿女漂亮的活着,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生而为人,要担负起责任,要为父母养老送终,要抚养儿女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