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夺权失败自杀,毛主席感叹:可惜,本来还想重用他

审时度势历史说 2024-01-04 02:30:00

如今书籍中很少提到一位名叫高岗的高级干部,然而在当年,毛主席对他是当真喜爱。

此人是服安眠药自杀的,得知其死讯后,毛主席显得极为震惊,语气很是急切地问道:“人死了吗?”要知道,高岗此前曾有过一次自杀未遂,显然,主席希望这一次还有“奇迹”上演。

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与大国领导人,毛主席知人善任,平庸之辈显然是很难入他老人家法眼的。高岗能力自然不差,人品却差得离谱,跟他长期共事的同僚对其评价基本没一句好的。

可即便如此,高岗死后,毛主席依旧遗憾道:“遗憾,终于留不住他。”

20世纪50年代头几年,我国接连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毛泽东隐隐感到国家蓬勃发展的表象下可能出了大问题。

1950年1月,刘少奇在回应东北局关于“党员雇工”问题时作出批示:“在今天农村个体经济基础上,农村资本主义的一定程度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党员向富农发展,并不是可怕的事情;党员变成富农怎么办的提法是过早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在批示中,一句“认为党员便不能有剥削,是一种教条主义”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不满,根据工作人员的回忆,当主席读过报告后,脸上立马写满了不悦。

1951年4月,山西省委申请成立以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名义上是“改善老区互助合作呈现出的涣散状态”,更深入的目的则是“逐步动摇、削弱和否定私有基础”。对于这一申请,刘少奇直接指出“该意见是一种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而这一次,毛泽东并没有选择纵容,而是针锋相对地公开支持山西省委的意见,并在当年9月让相关部门着手做准备。

1952年12月26日,政务院第164次会议批准了“新税制”,4天后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公私纳税一律平等”,为新政策的推行铺路。然而,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该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这也令毛主席大为不满。

主席在批评中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此事我看报始知,我看了亦不大懂……”也就是说,这个决策在推行时干脆绕过了毛主席。

围绕着包括上述在内的诸多事件,50年代我国高层内部发生了不小的争论。而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当年的事情可大可小,往小里说,这不过是“正确的不同观点”;往大里说,这可就是“左”和“右”的原则性问题了。

毫无疑问,毛主席并不希望任何危险的种子在新中国的躯体上扎根,为防微杜渐,他的态度十分坚决,批评也非常尖锐。

毛主席的目的是纠正错误,而有人却看热闹不嫌事大,甚至巴不得党内部出大事——正所谓浑水摸鱼,在高岗看来,国家越乱,他的机会也就越大。而他非常自信,只要自己一出手,就能一举将刘少奇“将死”。

别看如今不少朋友恐怕压根没听过“高岗”这个名字,当年的他可是“天老大他老二”,不仅仇视刘少奇,看不起周恩来,还鼓吹“林(彪)不如高(岗)”。

在讲此人的“壮举”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此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论资历,高岗还是有些东西的。

他出身贫寒,于1926年入党,随后便在西北地区秘密筹划并发动武装起义,是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在谢子长、刘志丹两位陕甘根据地主要领导牺牲后,高岗论资排辈,成为该根据地的“一号人物”,其能力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可:“我到陕北已经五六年了,可对于陕北情况的了解,对于和陕北人民的联系,和高岗同志比较起来就差得多。”

此后,高岗同志获得了令人炫目的晋升速度。

七大过后,他入选为13位中央委员之一,正式跻身最高层;1948年底,林彪入关后,高岗接过了东北地区的党政军大权。据说在组建新中国政府时,中央本打算只设立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5位副主席,在最后关头又增加了高岗一人,理由居然是“副主席中没有一位是北方人”。

1951年10月,正值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朝鲜政府向彭德怀元帅授予其国家最高荣誉“一级国旗勋章”。对于这一殊荣,彭德怀表现得十分不安,他认为自己配不上,因而推脱道:“这勋章授给我不合适,应该授给高岗。”

1952年8月,国家陆续征召几位地方干部入京并委以重任,其中高岗被任命为新组建的、有着“经济内阁”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在地位上甚至不输由周恩来领导的国家首脑机关政务院。

高岗的这次升迁被史家称为“五马进京,一马当先”,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最高光时刻。值得一提的是,这“五马”中还包括他后来阴谋夺权过程中最重要的盟友,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饶漱石。

从上述可见,高岗在彼时我国高层中的地位之高,同时可以看出中央对高岗的栽培是全方位、多层次甚至倾注一切的,然而,如此砸资源换来的并不是一位好同志,反而拔苗助长,将其推上了歪路。

跟高岗长期共事过的同志,几乎无一人愿说他的好话。

此人性格鲜明,行事雷厉风行,在执行上级命令方面没得挑。可过于尖锐的性格令他容易骄傲自满,好大喜功。

在地方当“一把手”期间,高岗就曾时常被曝出丑闻,例如在1952年初,东北局党校教育处长写了封匿名信,控告“个别干部”贪污腐败,铺张浪费,矛头直指高岗及他的几名爪牙。本着对高岗的保护,毛主席只是下令将信件在内部小范围传阅,并没有公开。

1952年8月,鞍钢发生生产事故,陈云、薄一波按照流程组织调查工作,却被高岗认为是针对他个人的一次“挑衅”。此后,薄一波也上了他的“黑名单”。

刘少奇在许多经济建设和其他问题上与毛泽东产生分歧后,高层领导们十分担忧,高岗却表现得十分兴奋,他很快便炮制了一个恶毒的计划——将问题扩大化,一次性搞垮他所有的政治敌人,直至窃取最高权力。

这个过程最离谱的是,高岗对自己的阴谋甚至都懒得掩藏,他到处抓“盟友”,先后劝说过陶铸、邓小平等许多高层领导站队入伙,似乎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计划泄露。而1952年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更是被他当成了一场“总攻”。

据相关资料:大概从1949年底开始,高岗就已经将刘少奇视作仇人。他十分密切底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刘的所有“黑料”收集起来。对于扳倒这个“宿敌”,高岗志在必得,他曾叫嚣道:“我在会议上不讲话则已,要讲就要挖刘少奇的老底!”

会议上,高岗谈论任何问题时首先抛去事实不谈,大搞人身攻击,动辄上纲上线,甚至断章取义搬弄是非,凭一己之力将好端端的经济会议弄成了批斗大会。

当时的气氛非常尴尬,周总理一度不知该如何结束会议。

事情闹到这一步也大大出乎了众人意料,这也让毛主席意识到了眼前的问题并不简单。再三考虑后,他做了一个高明的确定:示意示意周总理将陈云、邓小平叫来,通过针锋相对的发言敲打高岗,同时,毛主席又亲自出面,对刘、薄在相关问题上的错误进行了直接批评。

可以看出,此时毛主席对高岗仍有期待,他希望通过这种“看破不说破”的方式令高岗收敛并悔改。然而,这种“各大三十大板”的处置方式却在某种程度上给高岗造成了错觉,让他误认为自己在政治层面上大获全胜。

此后,彻底迷失的高岗“乘胜追击”,大肆造谣,挑拨离间,又说“林不如高”,又说刘少奇不懂经济,全靠他高岗一人撑着。他还私下问过不少同僚,问是否有意跟他一起打倒刘少奇,夺取权力。

对于他的倒行逆施,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

1953年下半年,邓小平、陈云等委婉地汇报了高岗的所作所为,这立马引起了毛主席的警惕。当年12月下旬,毛主席准备动身前往杭州起草新中国宪法,对“刘少奇代理主持中央工作”一事征求意见。

如今来看,这明显是毛泽东对高岗的一次试探。果不其然,后者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此事表示强烈反对,声称应当“轮流主持”。

高岗带有明显目的的狡辩立马让毛主席洞察了真相,主席后来曾感叹,自己竟然迟迟没有发现高岗的不对劲,大有“看人走眼”的过失。

12月24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向高岗、饶漱石集团发出警告。

1954年,周总理又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众人轮流揭发高岗等人从事阴谋活动的事实。

眼看一切已板上钉钉,可毛主席接下来的决定实在令人意外。

犯了“阴谋篡权”这样的大罪,在毛主席眼里,高岗仍有可用之处。而毛主席示意组织的批斗会并不是想要毁掉高岗,而是希望用这种方式令其悔悟,治病救人。

在他老人家看来,高岗私下里干坏事,自己却一直没有发现,他也得背负一定的责任,这种情况下更不应该将高岗一棍子打死,而是能救则救。哪知高岗、饶漱石二人毫不领情,丝毫不知悔改,一口咬定自己没错。

无奈之下,毛主席不得不作出决定,勉强保留高岗党籍,免除一切职务。他曾对叶子龙说,自己的下一步打算是将高岗“下放”到陕西,去当个省委副书记,让他重新与人民群众接触,通过历练回归本心。如果后者能够改正错误,日后还是可以重新启用的。

与之相应的,组织缓和了对他的批判,恢复了他的一些待遇,甚至还拿一些文件给他看。哪知居功自傲的高岗在被解除职务后就已经心灰意冷,尤其在1954年8月看过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确认自己的名字不在其中时,当即便彻底陷入绝望。

造反要杀头,高岗显然懂得其中的道理。几天后,自认翻身无望的他趁四下无人时吞下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表现得异常惊讶和惋惜,连问工作人员,高岗是否真的死了。原来,早在当年2月,高岗就曾试图自杀过一次,但没有成功。沉默良久后,主席说道:“遗憾,终于留不住他。”

他老人家很痛惜自己没有早一步将处置决定告知高岗,因而落了这么个下场,感慨“这事怪我”,由此可见,毛主席对高岗究竟喜爱到了何种程度。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高岗之死一点都不值得惋惜:纵使能力再强,经不住考验的同志终究很难称为一位好同志。显然,毛主席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1955年3月,中央决定将高岗、饶漱石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与此同时,中央下令在各级组织成立监察委员会,以防止相关事情再次发生。经过这么个教训,党的团结进一步加强了。

62 阅读:27855
评论列表

审时度势历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