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出轨男人后,他还会继续背叛吗?想要不再迷茫,你必须知道这一点!

陈曼心理 2024-10-30 11:53:22

发现老公出轨后,女人到底应该怎么做,能原谅这个背叛自己的男人吗?也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离婚的确不是一些女性的第一选择,她们的内心想要原谅对方,却又对此抱有顾虑。

这个顾虑也不难理解,都说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原谅男人倒是简单,可原谅之后谁知道他还会不会继续出轨?无论是诚恳悔过的男人,还是对出轨表现都无所谓的男人,是不是都有可能在被原谅后再一次出轨?

无数女人在迷茫中向我发出这样的疑问,她们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原谅,很希望能从其他渣男的口中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自然不原谅比较好;要是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原谅也有了保障。

但我还是要说:除非你选择继续和他走下去,亲自探索你们的未来,否则这个问题注定不会有答案。

当你选择从你眼中的其他渣男那里获取对未来的预测时,你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保护你不受伤害的捷径,实际上却落入了认知节约(cognitive economisation)的陷阱,犯下过度概括和过度简化的错误,你只看到了先验概率,却漏掉了条件概率,自然也就不可能找出正确的答案。

让我来猜一猜为什么你对其他男人的答案如此感兴趣吧,在这个时候,你已经给那个背叛你的男人贴上了“渣男”的标签,把他和其他出轨男人归为一类,仿佛他们是同一品种的动物。你觉得,就像鸡都要啄米、牛都要吃草那样,既然可以从一只鸡或者一头牛的习性中总结出它们同类的规律,那么你也可以从其他渣男的所作所为中找到另一半会怎么做的答案。

而且你觉得只要得到了这个答案,就一定能破开你眼前的迷雾,让你不再迷茫。

你想的是,如果其他渣男在被原谅后依然会出轨,那这个背叛你的男人也一定会做同样的事,你也就不必再和他在一起,以至于被第二次伤害。而如果事实相反,在原谅渣男后他们真的能够回归爱人身边,你也就可以放心地继续这段婚姻,不用再提心吊胆、疑神疑鬼。

这样的想象实在太过美好诱人,仿佛一条阳光照射的通天大道,让身处阴霾之中的你无比向往,只想赶紧踏上这条路走向结局,不管答案是好是坏,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也好过你独自一人彷徨。不知不觉间,你认定只要从其他出轨的男人口中撬出答案就能终结自己人生中的不确定性,于是开始执着的寻觅,却也由此忽视了一切的前提——这个结论真的是正确的吗?从某个群体中得出的规律真的能直接套用在个体身上吗?

01渣男有共性?没那么简单!

给背叛你的男人贴上“渣男”的标签,笃定你可以从一群渣男的行为规律中总结出共性,再把从群体中归纳出的结论运用到预测个体行为上,这个过程本身就会出现极大的误差与错误。

听了这话,你可能会有些不乐意,你想的是,这个男人都干出背叛你的事来了,这还能不是渣男?既然是渣男了,那狗嘴里还能吐出什么象牙来,渣男肯定只会干一些人渣事,只要看一看其他渣男会做什么,不就能知道我眼前的这个渣男要做什么了吗?

这逻辑一环扣一环,看起来像模像样,让你觉得这不会有错。如果有人要反驳,那肯定是因为他们要给渣男洗白。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已经犯下了名为单效陷阱的错误,也即是假定每个原因只有一个结果,反之亦然。你觉得行为A一定导致结果B,结果B又一定会促成后果C的发生,整个线性链条井然有序,完全合理。但你有没有想过,现实生活根本不是这样的单向线性结构,而是一团乱糟糟的蜘蛛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活生生的人无法简单的归纳为某种表征,因为人具有多样性,又容易受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一不小心就会捅出各种岔子;人也有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目的与私心,且有适应与变化的潜力。

理解这一点,是明白为什么群体分析不能直接套用在人类个体身上的前提。

你想要总结出渣男被原谅后会不会再背叛的答案,这在统计学上被称为群体分析,即通过大量案例揭示出群体的行为模式和趋势,也是一般人比较熟悉的统计方式,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具有类别化认知的加工特性。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可我们的脑容量就那么大、时间精力就那么多,想要完整认知世界就必须给万事万物贴上标签,比如你可以不必记忆红花绿花黄花分别是什么品种,只要知道它们都是花,都是植物就可以了。经过类别化认知的处理,我们就不会被身边的事物弄得头昏眼花,而是可以通过标签进行快速判断,决定怎样处理。

可一旦类别化认知的处理对象从事物换成人,这样简陋的过程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如果你还是这样赋予一群人同一个类别标签,认为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扩大类别间差异而低估类别内的差异,就会产生误差与刻板印象。

打个比方吧,假设某地的人们中有百分之十的人患上某种疾病,那么从这里的人之中随便拎两个出来,他们患病的几率都是百分之十吗?当然不是,而是根据疾病的具体性质和两个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是飞沫传播的流行感冒,那么每天在外奔走的人肯定比宅在家里的人患病几率要高;如果是基因和生活习惯决定的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那么有家族病史并且不控制饮食的人就更容易患病。

放在出轨后原不原谅的情景下,道理依然相同。在统计学中,你从一群出轨男性那里获得的答案被称为先验概率,指的是根据已有的数据统计出的事件发生概率,例如你问了十个出轨男人他们被原谅后还会不会出轨,结果发现里面有六个还会出轨。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老公在被原谅后再次出轨的概率为百分之六十,因为在预测个体行为时你还得算上条件概率——结合特定条件,比如每个出轨男人的出轨动机、人格特征、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等等,来纠正先验概率中的偏差。

例如,一个真心实意对婚外情感到后悔的男人,和一个本就认为婚姻忠诚没有意义的男人,他们再次出轨的几率是不一样的;又比如,在出轨后能坦诚交换彼此想法、为对方着想的夫妻,和彼此之间只有冷漠与憎恨、原谅只是迫不得已的夫妻,他们修复关系的成功率也不会一致。

人的行为和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情境变化和个体心理状态等等,这些因素都具有随机与不确定性,无法被简单的统计模型捕捉到。所以你不可能指望随便统计几个出轨男人的口供,就能完美预测另一半再次出轨的概率。

再说了,你又凭什么认为只要你去问,其他被你贴上渣男标签的男人就会毫无保留地客观回答你呢?他们可能会为自己遮掩,可能不想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最后对你说出来的也不过是他们自己所相信的借口而已。一个想为自己再次出轨找借口的男人会信誓旦旦告诉你这是天底下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他当然也犯了;一个想要说服老婆原谅自己的男人会向你保证,外面的第三者不过都是男人随便玩玩而已,男人最终肯定都要回归家庭。

你以为只要从他人那里就能找到让自己不再迷茫的答案,但实际上,你问得越多,只会被五花八门的答案弄得晕头转向,却很难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去套用。

02帮你摆脱迷茫的只有你自己

一个真正能帮助你从迷茫中解脱的答案,终究还是需要你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找。

为什么你会想到去问其他出轨的男人,而不是去问自己的伴侣,明明就有一个与你的问题最息息相关的男人在你眼前?与其说你不再相信他,不如说你不再相信自己。

遭受背叛让你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产生怀疑。你感觉自己好像从来没看清过这个枕边人,前一天你还满心信任,觉得他是你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一天这种信任就被打得粉碎,他所暴露出的是你完全不了解的另一面。

你不由得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早早发现他会出轨,让他在我眼皮子底下骗我这么久?我所了解的那个他一直是假象,只是我自己的想象吗?”

你不敢再相信自己对伴侣的直观感受了,毕竟在他背叛你的时候,你也曾感受到对方的爱意……你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醒不过来的梦,再也无法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所以你开始从其他人身上找答案,哪怕那不过是另一群“渣男”,但别人的判断好像总比你的好,你觉得自己已经被骗过一次,谁知道会不会又被骗第二次呢?

遭受背叛也让你对婚姻和另一半感到陌生。你们过去相处的时光好像一场海市蜃楼,突然就消散得无影无踪,这个会和第三者一起欺骗你的人,和你以前所爱的那个人带给你的感受是那样不同。

这种陌生感让你在处理婚姻关系时感到无所适从,你没办法再把对方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因为那会激起你心中的伤痛,你只好把这一切都当成一个数据模型,试图从别人的经验和统计数据中找到安全感与确定性,把焦虑转移到一个可以量化的层面上,冰冷的数据就像敷在伤口上镇痛的冰块,让你短暂地麻木,不再受到刺激。

这些都是你的自我保护机制,源自于你内心不想再受到伤害的强烈渴望。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是掩耳盗铃,饮鸩止渴,这种思维模式只会让你更加远离真实的自我感知,丧失与伴侣直接建立联系的机会,长此以往,不仅让你和另一半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也会让你无法恢复对自己的信任。

情感的复杂性超越了理性分析和数据推断,你们两人之间的互动、对彼此的情感投入、创伤事件之后的表达感受等等,这些才是调整改善夫妻关系的重要决定因素,你想要通过别人那里得来的数据寻求答案,其实是在逃避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即是如何真正看到你的另一半,去理解对方的动机与感受。

他的悔恨是否真诚,他的承诺是否值得你再次信任,他的改变是否彻底……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你们两个人的直接对话才能得到解答。

所以,不要再问别的“渣男”会不会再次出轨,如果你内心有这样的疑问,不如去问那个属于你的男人,找出独属于你们两个人的答案。

相信到那个时候,你就不需要问别人原不原谅,而能够穿透迷雾,看清自己想要走的道路。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0 阅读:19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