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小米集团已经从手机制造变成了一个涉及到家电和智能家居的电器帝国。现在涵盖的产品不但有赖以成名的小米手机,还有风扇、冰箱、电视、音响和智能家居方面。不过最亮眼的还是今年推出的小米汽车,如果成功了,纵观海内外,小米将成为全球特领先公司,他将比苹果成功,苹果没有汽车。小米将比特斯拉成功,因为特斯拉没有手机。
不过一张纸诉讼,又将小米撤回到现实。格力电器集团账号发布,在7月10日,已经收到最高法的裁决,"米家小米电风扇BPTS01DM"侵犯了格力电器相关专利,裁决成立要求停止生产和销售这个风扇,并且赔偿侵权损失185万。在小米售卖的这款产品中标价大约是480多元。
真的没想到,仅仅185万元,就将两个巨型企业之间的对决,上到最高院的判决。其实早在2022年12月底,广东省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已经作出一审判决。小米官方旗舰店所售米家小米电风扇BPTS01DM,侵犯格力电器专利权成立,要求赔偿格力电器经济损失和维权费用。
但是应该后续被告方进行了上诉,再进行了申诉,所以才最终到了最高院。到了最近,最高院出了裁定,在2024年6月18日,【(2023)最高法知民终1123号要求米家小米电风扇不得再制造和销售,侵权人向格力电器支付人民币185万元。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事件已经结束了,格力取得了完胜。
格力高调宣传了此事,但是没想到小米却轻飘飘的在媒体上进行了否认。小米主体公司发微博否认未受到任何诉讼,自身也没有任何知识产权的纠纷,在法律上小米集团没有任何瑕疵。估计将吃瓜群众都看懵了,涉及侵权的产品不是小米冠名的吗?不是也在小米官方平台销售的吗?如何没关联?
其实这在现代商业上,已经是非常通用的安排,为了保证主体公司的名誉,一般都是让关联公司进行制造和生产,如果产生类似的专利侵权纠纷,那么关联公司要背上责任。那么此次就是一次完美的风险格力,小米主体公司否认未受到任何诉讼,也没有任何知识产权的纠纷,在法律上是没有瑕疵的。
典型案例和设计要学习,风险隔离小米很专业,小米科技100%控股"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而后者又参股8.0439%的"造梦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股权。这家公司才是这款小米风扇的制造商,而委托方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诉讼的被告方是造梦者公司,而且在最高法判决之后,也履行了185万元的赔偿。
唯一可能有瑕疵的,就是小米还间接控制了制造方公司的股权。不过可以理解,世界上哪有完美的设计,小米又要控制产业链,自然要参股上下游公司,那么此时也不得不冒着名誉间接受损的风险了。
委托制造模式,可以降低主体公司的法律风险,也可以降低主体公司的投入。主体公司只需要下单采购即可,那么其中是否会参与产品的定制设计、功能要求等,那只有这两家关联公司内部协定知晓了,但是一般这种协定是不留存在合同中。而小米集团同制造商还有参股广西,更是保护的好好。
格力电器胜诉后高调宣传,也好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时候觉得同掌门人的管理风格还挺相配。董明珠和雷军,是不是一个霸气外泄,眼里不揉沙子,一个是透骨锦掌,外面笑着从不气恼。
不过现代工业生产确实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而且需要拥有比较多的专利技术或者专利授权,都有着成百上千的技术能力。小米现在电器已经涵盖家用的方方面面,从电风扇、灯、音响到空调以及汽车和手机都有,那么在技术方面是如何积累的?但是怎么可能一个快速崛起的企业,有着那么多的专利储备呢?
现代科技的精华,就是汽车行业,现在小米汽车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两个月了,能成为小米集团新的爆发增长点吗?会有类似格力的纠纷烦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