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中学教育,探索教育本质,愿与您一同解决教育难题,欢迎多多关注
就在昨晚开播的奇葩说中,陈铭和颜如晶就“孩子作业多该找老师理论吗?”的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中陈铭一句“无数个一捧起书就会困的时刻,都怪童年的深夜”为无数个曾经的学渣找到了自己一学就困的终极原因。
记得以前上学那会,和班里一个同学聊天。当时他很自豪的说,“你知道吧,我从没有为失眠烦恼过”。当时可是把我们惊为天人,因为那段时间因为考试压力,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点失眠的症状。“为什么呢?”我们瞪大了眼睛,满满的求知欲望着这个同学,觉得他是不是有什么绝世神功。“那还不简单,你随便找本教科书,一会儿就睡着了”,他哈哈大笑起来。
那会儿总觉得一学就困,是因为没有学习的天赋,就是天生的学渣。老师更是经常提着耳朵喊:“醒醒,醒醒。太阳都要晒屁股了,咱学学习成呗!”家长更是无奈地说:“咱家这就不是学习的料!”但直到昨天,在听完陈铭的观点之后,我才发现:我们被骗了!什么没有天赋!什么不是材料!统统不是!
这要从巴甫洛夫的狗狗说起,他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在给狗狗进食的时候晃动铃铛,铃铛一响也就说明了要开始吃饭了。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哪怕只是晃动铃铛,没有食物,狗狗开始流口水。那和我们的学习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每个人在求学阶段都有过在深夜写作业的经历。尤其是在小学,因为小学生本身自控力就比较差,如果放学之后没有家长及时进行督促的话,很容易把作业一直推到最后。等到困得睁不开眼都要上床睡觉了,又突然想起来“天哪,我的作业还没写!”。怎么办?爬起来再写,因为这时候正处于很困的状态下,作业质量差是不必说的。更重要的是把这样就把困和学习联系起来了。这样持续上一段时间,“困”就与“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沉淀到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所以也就导致,每次一到学习,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面,都会困意上涌,也就没心思学习了。
因此,可能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如果细思下去就会发现无比的恐怖。关于“一学习就困”这一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从孩子是不是学不会,是不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来思考。并且围绕着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如何让孩子不再困觉而奇招百出。可是,有时候和这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是生活中不经意的习惯,不引人注意的瞬间才让我们蒙在鼓里,茫然无措。
所以,务必要注意孩子在学习时的状态。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是快乐的,那么他在学习时自然满心欢喜,干劲十足;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痛苦,那么也就可想而知,他对于学习也是毫无兴趣的。有时候,并不是孩子难以改变,而是我们压根没找到改变的根源。
关于“一学就困”的问题,你还有更好的解答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