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上,项南是一位无法被忽略的人物。项南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福建,为福建办了许多大事好事,福建人民对他感情很深,很多人感激地称呼他“项公”。今天帝哥想聊聊项南主政福建期间修建厦门国际机场的故事。
项南
1981年1月,项南出任福建省委常务书记,由于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因病休养,由项南主持福建的日常工作。项南上任前,国务院已经批准在厦门西北部的湖里划分出2.5平方公里兴办经济特区。1981年10月15日,厦门经济特区正式破土动工。
项南上任后,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认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不能像深圳那样,一开始就搞招商和开发房地产,应该要集中力量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他决定首先在厦门修建一座民用飞机场。不久以后,项南在厦门经济特区筹委会召开的第一次办公会议上说:
没有机场,就没有特区。要下决心在厦门建飞机场,既然搞经济特区,又是对外开放,就一定要飞出去。
项南
但在厦门建机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福建省把修建机场的方案报给国务院后,国务院考虑到厦门地处解放台澎金马的前线,又将其转给中央军委审批,最终这个方案被军委否决了。
项南得知建机场的方案被否决后,马上带着几个省领导一起上北京,去做军委领导的工作。军委领导的态度却仍然不变:
厦门搞这个机场,不是在金门炮火射程之内吗?你花那么多钱,几炮就给轰掉了,哪能成?
项南据理力争:
这个话恐怕不对吧?金门的机场不也在我们炮火射程之内吗?在军事上,到底是台湾怕我们呢,还是我们怕台湾呢?他们都不怕,难道有着强大的解放军的我们还怕?当年国民党几百万军队都被我们打败了,现在一个小小的台湾,有什么了不起?
项南
项南一番入情入理的话,终于说服了军委领导,最终军委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同意福建省在厦门修建民用机场的请求。
虽然福建可以在厦门建机场了,但钱从哪里来?当时福建是个穷省,根本拿不出钱来。项南只好去找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请求国家给厦门拨款。
李先念听完项南的汇报后,虽然很理解福建的困难,但当时国家正处在各项事业都要钱的关口,实在是拿不出钱给厦门了,他以幽默的口吻对项南说:“项南同志,你讲的这些都有道理,我也应该帮助你。但是实话跟你说,还是那句老话,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李先念
项南回到福建后,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大胆使用外资、采取“洋”为中用的建设方针,他对福建省的领导同志说:“厦门机场非搞不可,在国家无法投资的情况下,能不能利用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争取向外国借钱?”
“向外国借钱”在现在是很平常的事,但在当时还是非常敏感的,因为那时的中国人还习惯于关起门来,搞“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建设。项南决定首先做这个吃“螃蟹”的人。
此后项南亲自出面,请求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帮助福建向外国借钱,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对厦门机场的建设项目非常支持,决定将其列入科威特在中国援建的几个项目中。不久以后,科威特同意以每年3厘2的利率,向福建借款600万第纳尔(相当于2200万美元),用于修建厦门机场。
1982年1月10日,厦门高崎机场正式破土动工,当年年底机场主跑道就提前完成,创造了国内混凝土机场跑道当年开工当年建成的高速度范例。1983年7月29日,一架三叉戟客机在厦门机场的主跑道上试飞成功。
当时在建的厦门高崎机场
1983年10月,项南给科威特亲王费萨尔发去电报,请他参加机场的通航典礼。费萨尔亲王不相信高崎机场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已修建完成,他给项南回电说:“项先生,你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我希望能够确切知道哪一天机场能建成。”
项南知道费萨尔亲王不相信中国人的建设速度,他再次给对方发去电报:“工程问题上不能开玩笑。定于10月22日通航,我们恭候您的光临。”
10月22日,1000多名中外贵宾来到厦门参加高崎机场的通航典礼,当一架波音737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机场跑道上时,项南激动不已,他明白:厦门经济特区,终于有了一对坚实的翅膀!
项南(中)和乡亲们
后来邓小平在得知项南找外国借钱建机场的故事后,称赞道:“这是创新,利用外国低息贷款搞建设,这个办法好!”
高崎机场建成以后,项南决定将其命名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但有些省的领导人却认为项南“好大喜功”,因为当时就连北京、上海的机场也不敢冠以“国际”二字,一个小小的厦门,怎么敢称“国际”?
项南却有自己的考虑,他直接向邓小平报告说:“搞经济特区,就应当与海外建立联系,叫‘国际机场’有利于对外开放。不但要让人家飞进来,还要能飞出去,不但要与东南亚建立联系,还要与日本、美国通航,将来还可以飞台湾,飞美国,只有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
邓小平十分赞赏项南的观点,他当即拍板说:“就是应当飞出去嘛,就用‘国际机场’这个名字!”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建成后,福建省政府和中国民航总局于1984年3月批准,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地方航空公司,也迈开了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对此项南功不可没!
现在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