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庙号为什么是“汉仁宗”?和一位匈奴皇帝有关

自说文史 2017-07-16 17:47:42

前面说过,自汉代起,皇帝死后,要入庙,后人要给他一个尊称,是为庙号。汉代时,皇帝死后能有个庙号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有大功德,否则不给。汉朝24帝,仅有7位皇帝有庙号,有些皇帝有后来也被撤了或者废了。

不过,从汉代以后,庙号就乱了,本来的“一祖多宗”被曹魏乱了。“宗”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后来是个皇帝都有。

曹操父子

在庙号中,通常是“文”“武”“景”之类的,最高的是“仁”。

仁,在中国,一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尤其是孔子,更把仁视作最高境界。自古及今,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一介布衣,都需要仁,金庸不出名而又很喜剧的小说《鸳鸯刀》中,就说到:仁者无敌!

中国历史上,能获得“仁宗”称呼的皇帝,仅有6位,分别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明仁宗,短命皇帝朱高炽;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夏仁宗,西夏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李仁孝;宋仁宗,开创“仁宗盛世”的赵祯;最后一位是汉仁宗,季汉后主刘禅。

嘉庆皇帝

清、夏、元且不说,单说汉族的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尽管享年不大,做皇帝的时间更短,才10个月,但是,他的确是一位仁德的皇帝。由于老爹朱棣过猛,好事干的固然多,不得人心的事干的也不少,比如诛方孝孺十族。

朱高炽

朱高炽继位后,先后给方孝孺和解缙平冤昭雪;他任用杨士奇、杨博、杨荣辅政,废除宫刑,减免赋税,爱民如子,为“仁宣之治”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宋仁宗赵祯,是宋代第四位皇帝。尽管在他做皇帝期间,有“庆历协议”,大宋名为君,但每年给得西夏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也曾有过短暂的“庆历新政”,但这些并不能影响他的功绩。

影视剧中的赵祯

他在位期间,虽有岁币,不过费用远比战争费用少,更重要的是为大宋带来了近百年和平;他大力裁减各种祭祀、赏赐,整顿冗兵、冗宫。《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最后一个,季汉后主刘禅,他凭什么被尊为“汉仁宗”呢?

诚然,刘禅不是庸才,更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虽然有诸葛亮的辅导,季汉农业、经济发展,以一州之地,能打的拥六州之地的魏国抬不起头,不过,这似乎还达不到“仁”啊!

刘禅

原来,五胡乱华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之后刘渊,趁着八王之乱,中华大乱之际,乘机画地自立,建立汉。他虽然自称汉王,到底是匈奴之子。

不过刘渊有个优势,他家祖上,因为都是和大汉刘家通婚,所以他体内有汉族人的血液。为了笼络人心,他说自己是大汉的“化外遗民”,认刘禅为先祖(搞不懂为何不直接认刘邦),所以尊刘禅为“汉仁宗”。

0 阅读:5

自说文史

简介:读史者,增阅历、知贤佞、通古今,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