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21日,屋里传来一阵阵孩子的哭喊声:“咿呀,咿呀......”原来伯母生了一个儿子。
这一年伯父40岁,这可是他的“老来子”。
他说:“好啊!好啊!这可是林家的独苗,取名家宝吧!”寓意他是家里的宝贝。
村里人说:“取名家宝没什么不好的,就是俗了点。既然他是你们家的独苗,怎么就不让师傅给起一个好名字呢?”
伯父说生了3个女儿,才有这么一个儿子,心满意足了,就叫家宝了!
伯父是本本分分的农村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家宝出生后,伯父把家里的好吃好喝全都给了他,比如一道猪肉蒸大头菜,猪肉基本上被家宝包圆了,三个女儿只有吃大头菜的份。
伯母总说他偏心,说他把家宝宠坏了,让女儿们心里吃醋。
但伯父依旧我行我素,对三个女儿视若无睹,“她们将来要嫁出去的,只有家宝能永远陪在我们身边。”
1991年8月20日,家宝三岁生日,伯父花费巨资给家宝买了一件新鲜的小玩意——三轮脚踏车。
在90年代初,伯父一个月的收入不到200块钱,却舍得花费50块钱给家宝买一辆脚踏三轮车。可见,伯父多宠家宝。
在同龄的孩子中,家宝是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小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
家宝蹬着三轮车往前行,后面总有一群小伙伴追着他跑,仿佛就在等家宝停车休息,他们就可以蹬上家宝的车。
殊不知,家宝并不是一个乐于分享的小孩,谁想蹬他的三轮车就得有付出,比如请家宝吃糖果,或者把家里的零食拿给他吃。
记得有一次,家宝吃了小伙伴给的糖果,却不愿意把脚踏车让给对方玩。那个小伙伴一怒之下把家宝推倒在地,导致家宝摔伤了手臂。
得知原因,伯父不仅把家宝的小伙伴臭骂了一顿,还把他的家人臭骂了一顿。如果不是被村里人拉着,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很有可能升级了两个家庭的矛盾。
与此同时,家宝趁着伯父心痛之际,成功“敲诈”了一台挖土机。
街坊邻里曾建议伯父要注重家宝的教育,不要把他培养成家里的小霸王,但伯父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宠孩子没有错。
其实,家宝在8岁前的每个生日,伯父都会花费巨资为他买一个玩具,从脚踏车到挖土机,再到后来的导轨火车、四驱车......家宝的童年时光最不缺的就是玩具。
毫不夸张地说,家宝的玩具一直引领着村里的潮流,也因为这些“潮流”的玩具,家宝成了村里的孩子王,大家都得听命于他,这也养成了家宝骄横跋扈的性格。
进入90年代中期,伯父随着年龄的增大,收入少了,给家宝的玩具也少了。看着其他小伙伴拿着玩具枪玩《兵捉贼》的游戏,没有“枪”的家宝只能是“贼”。
曾经的孩子王沦落为“阶下囚”,这让家宝的内心受到了不少打击。
为了能拥有一把“先进的玩具枪”,家宝学会了一个在日后生活里百用百灵的绝招——撒泼打滚。
家宝14岁上初中,伯父当时给他10块钱的零花钱,仅两天时间就被他花完了。伯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曾教导他不要乱花钱。家宝却说道:
“你给我的是10块钱,两天才花完,已经很节省了。别的同学一个星期都是100块的......”
伯父不希望家宝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因此对他的零花钱把控很严格:“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我最多给你20块,怎么花取决于你自己。”
家宝无法从伯父手上拿到满意的零花钱,然后又在伯母那里“撒娇”,竟然当众落泪。
伯母无法忍受家宝在众人面前落泪,只好又给了家宝50块零花钱。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撒泼打滚便成了家宝的“专属秘籍”。
这条“锦囊妙计”,家宝一直用到18岁。虽然家里人都知道他的把戏,只是伯母每次都会让他得逞。
2003年,家宝如愿考上了高中,全家人都很开心,希望他能在高中三年认真读书,考上理想的大学。毕竟,三个姐姐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供家宝读书是完全没问题。
奈何家宝根本不是读书的料,拿着姐姐们给的零花钱去网吧打游戏,把读书的事情抛诸脑后。
2006年高考失败至今,他从未做过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没给家里交过什么钱,后来直接在家养尊处优玩游戏,几个姐姐看不过去,纷纷指责他啃老。
家宝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他们的儿子,花他们的钱也是天经地义的,你们管得着吗?”
看着父母过分的迁就放纵,不听劝告,姐姐们虽然定期给父母生活费,但对他们的行为早已心灰意冷。
2018年,伯父伯母用攒了一辈子的钱,替家宝娶了媳妇,期望婚后的家宝能痛改前非,承担起养家活口的重任。然而家宝依旧游手好闲,坚持伸手向父母要钱到现在。
更奇葩的是,家宝的妻子居然也是一枚“啃老族”,高中毕业后也是依靠父母过活。
当初她的父亲就是害怕婆家有意见,2019年年初,在城里按揭给小两口买了个房子。
买房本该值得庆幸,然而却让伯父母雪上加霜。因为家宝的孩子靠伯父母养活,奶粉钱、小病小痛的钱也是伯父母承担的,如今还要加上房贷。
伯父今年70多岁了,仅有的耕地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随着伯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如今的年收入还不到年轻时候的三分之一,每月好几千的房贷,几乎要把老两口压垮,甚至还要到处借钱帮家宝还房贷。
伯父母在村里的口碑很好,只要他们开口借钱,一般情况下村里人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随着伯父母借款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的借款金额从1000块到10000块不等,而且不能按时还款,村里大部分人都成了他们的债主,也让很多人都对他们渐行渐远。
伯父母曾劝说家宝外出打工,尽快把债务还清,家宝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债务。
得知此事后,三个女儿纷纷指责伯父母,责怪他们过度纵容家宝。“爸,你不能什么事情都替他解决了。好几十万的房贷,你们老两口怎么还啊?还不如趁着房地产还有市场,把房子卖了。”
伯父却说:“房子不能卖啊,首付是他岳父出的,是你们的弟弟不争气,可不能对不起他媳妇啊。要是卖了房子,他们的小家可就散了。如果可以,你们当姐姐的就帮帮他吧,你们也就这么一个弟弟了。”
三个女儿听了父亲的话,直接摔门而去,纷纷摆出一副“事不关己己不劳心”的态度。
很快,伯父家借钱不还的事情在村里传开了,言而无信已成了他们家的专属代名词。
家宝从18岁到32岁这些年,一直吃父母的、住父母的,成了标准的“啃老族”。
家宝却从不承认自己在“啃老”,他只是说:“谁啃老了?我没学历、没有多大的经济能力,就得靠父母啊!”
如今,古稀之年的伯父每天还在为家里的债务而担忧,村里人有时还会讽刺他说:“你的家宝让你轻松成了‘债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