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珍稀讲义:为什么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稀有人物?答案在这里

林越历史笔记 2024-03-27 22:26:47

钱穆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开展了9次演讲内容,涵盖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他的学生叶龙根据当年的听课笔记,把相关内容整理成《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因为是随堂笔录,这本书保留了钱穆先生的语言风格,让如今的读者还能感受到先生的诙谐幽默。

不少读者说,通过阅读《中国学术文化九讲》,可以了解到先生的治学轨迹,明察先生的学问体系的庞大精细,体悟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意。

钱穆先生从儒家学术讲到中国文学史,从辨别历史贤奸人物讲到中国学术传统精神,从中国经济史讲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

阅读此书,最让我震撼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这一章节,钱穆先生说: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表现者,同时是历史的主宰者。

钱穆先生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重身份,自然人与历史人。比如说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千年的变化,但它依旧是我们的必须品。

又比如,一幢建筑物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当时建筑这幢建筑物的工人恐怕已经不在了,但他们的工作依旧存在,我们依旧在这幢建筑物工作或生活。

所以说,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中国历史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它能把人作中心。

但是历史只是一件事,这件事做起来必须要有很多人合作,而且一个人一辈子也不会只做了一件事,合作才符合根本利益。

比如项羽率领8000子弟渡江而西,从历史上我们只知道项王一人,不清楚8000子弟姓甚名谁。如果没有这8000人,项羽一人渡江起不到任何作用。

又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他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稀有人物。他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在多人协同之下完成的。

作为政治家,曹操建立了很多好的制度。他采用了枣袛、韩浩建议的屯田制,打败了吴国与蜀国;采用陈群提议的九品中正制度,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此制度直到隋代才结束。

作为军事家,曹操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削平群雄。作为领袖,善用兵法,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鲜卑等,最终了中国北方。

作为文学家,曹操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既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又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与他同时代的能文之士,都网罗在他的麾下。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皆能文章亦能作诗,创造出新一派文学,被后世称之为“建安文学”。

此外,曹操还有一大特点,善识人,能爱才。刘备的手下大将关公,曾被曹操捉获,曹操赐予厚礼,封汉寿亭侯,但关羽不为所动,留下所赐,逃归刘备。曹操得知后,只说了一句“各为其主,可勿追。”

所以说,任何一件事,不是一个人所能做的。也只有人来决定事,不能由事来决定人。

常言道,读史可以明智。如今的中国人所说的一切道理,大都是在历史本身演进中觉悟得来的。

由钱穆讲述,叶龙整理的《中国学术文化九讲》,承载了先生毕生的家国情怀,仅用九次演讲向读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奥秘。

其实,普通人要想要读懂这本书,就要了解钱穆先生的生平经历。

钱穆出生于1895年,当时的中国正历经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中国的民族自信被打垮了。钱穆中学还没毕业,辛亥革命爆发了,他所处的旧中国倒了。为了讨生活,他只能回到乡村教书。

后来,钱穆凭借自己多年的学术研究走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台,不料,抗日战争爆发了,他不得已在炮火中颠沛流离。抗战胜利,钱穆的又被他人讽刺为帝国主义下的文人。

钱穆先生经历的人生变化,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变化。诚如许倬云先生所言:中国近百年来,国运与文化,都一蹶不振。然而,几千年的文化精神,终究孕育了几位为中国文化作后卫战的学术巨人。钱穆先生是最后走的一位。

钱穆先生希望我们每一位中国人能多读一点中国的典籍,能多学习一些中国的历史文化。愿每一位读者都能聆听这位国学大师的治学遗音。

0 阅读:0
林越历史笔记

林越历史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