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数字化,是一条正道,但有点扑朔迷离。
所以,数字化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需要它是什么样子,它就可能是什么样子!
以数字化战略之名,尤其适合内部改革。
即使是讳莫如深的裁员,也可以说得很动听。
的确,中国人的讲话方式,对错很重要,好听更重要。
01、数字化转型就是一把刀前几天,新城控股把几个职能中心重新整合,发起了一场“亲近一线”运动。
“让听到炮声的人指挥战斗!”任正非的话,在扒扒君耳边响起。
据称,此举是为了避免公司内部一些人员官本位思想,高高在上却严重脱离管理实际,瞎指挥、瞎下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新城成立的数字化发展中心,把原信息中心和营销公司合并了。
无独有偶。
1月份,时代中国的组织架构调整,也引发裁员的传闻。
官方回应如出一辙,是“数字化战略转型”——
“时代中国已实现业务流、审批流、数据流的线上化、全连通。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沉淀,未来企业的管理将逐渐扁平化,更加趋向于柔性与敏捷的组织。不断缩短决策链条,迅速应对市场的需求。”
有了数字化,即使是真的裁员,也变得美妙无比。
房企内卷,可见一斑。数字化转型,就像一把锋利的刀。
有好事者认为,
这其实就是一场隐秘的裁员,手起刀落。
02、房企数字化转型的3大问题房地产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数字化的成功转型,是最重要的一环。
骨感的现实是,行业普遍面临3大问题:
1、企业文化的阻力
数字化转型,是自上而下的行动。转型的前提,是企业文化的改革。
企业文化,说白了就是老板文化。大多数房企,都是家族式企业,老板一言堂,职业经理人走马观花地换。
即便体量世界500强,但管理机制仍是乡镇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
比如,为了避免营销腐败,硬生生插入体系内的媒体采购公司、广告活动公司。为了增加多元化收入,硬是把营销公司化、IT部门公司化。
今天老板一时兴起,愿意为数字化让路。
明天如果数字化无法转化为股东利益,可能就革了数字化的命。
2、授权机制的僵化
数字化转型的着力点,在于运营能力。
运营能力的背后,首当其冲便是组织架构。让业务特点和数字技术有机结合,缩短决策链条,组织扁平化。
但是,企业为了责任到人,一般会设置过多的流程控制点。比如,一个流程要走两遍,线下签字,线上存档。
有的千亿企业,就连单个项目的产品定价权,也是老板亲自把控。10万元以上的费用,就必须报批集团。
集团职能部门不下场踢球,业务生疏,决策缓慢。面对市场变化,敏捷反应沦为空谈。
僵化的机制,直接导致一线失去了数字化的动力。
3、价值闭环的缺失
大多数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价值很难进行衡量。
一项新业务的开展,如果不能实现闭环,就会导致价值无法被人认可。如此一来,推进的阻力可想而知。
比如营销数字化,就应该有闭环的销售指标成果。
通过综合ROI(投资回报率)、访客成本、推广费用、营销费用占比等核心指标总览,对各个渠道的站内流量、转化率和付费效果进行跟踪,评估转化效果,及时转变营销方式。
ROI决定一切。
每一项数字化的投入,都要有对应的数据闭环价值。
03、写在最后大数据时代,每一步经营效率的提升,都建立在高效的数据智能基础上。
面对“三道红线”政策,面对数字化转型,房企的心态理念调试、业务策略选择、组织和能力建设方面,需要继续精进。
最后,分享陈春花教授《拥有数字化能力》,关于数字化的六个关键认知:
一切正在转化为数据
联接比拥有更加重要
要有真正的建立信任开放协同
从竞争的逻辑转向共生逻辑
顾客主义
长期主义
如果觉得本文ok,欢迎转发分享!
-END-
码字不易,原创烧脑
我是扒扒君,扒扒地产与互联网
关注我,分享我,来自最前沿的实践与思考
扒扒君往期文章:
1、2021年,地产线上营销10大趋势2、博弈!2021年开发商集体“去渠道化”
3、渠道绑架何时休?线下线上,自渠自强4、大未必强,天猫好房第一回合告负
5、明源市值破1000亿,数字化才是未来?
6、造房不如卖房,1个贝壳=2个碧桂园
7、全年营销要做好,线上部署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