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没有的南明(6)

是烟火江湖 2022-10-01 13:50:01

01

上期文章讲到豫亲王多铎率领清军攻破南京、杭州,弘光帝朱由崧和璐王朱常淓投降,弘光政权垮台。

弘光政权虽然倒了,但英勇的南方百姓抵抗满清侵略者的脚步却并未停止。

在江南士绅的支持下,明朝宗室同时在福建和浙东建立了隆武和鲁王政权。

按照顾恺之吃甘蔗的理论,我们这期就先来聊聊实力比较弱的鲁王政权。

02

顺治二年,在浙江东部,连续发生了一系列让清政府恐慌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先是,九江人孙嘉绩会同余姚人熊汝霖,联合数百名被知县压迫的可怜民工,攻破县衙大门,处死了降清的余姚知县,宣布独立。

接着,离余姚不远的绍兴府,生员郑遵谦联合好友和市民组建义兴军,杀山阴知县彭万里、绍兴知府张愫,同样宣布独立。

六月初十,起义的星星之火又烧到了离绍兴不远的宁波。

领导起义的,是原明朝刑部员外郎钱肃乐,孙嘉绩的门人林时对和生员董志宁。

董志宁和林时对很早以前就在宁波府鄞县秘密宣传反清的思想和宗旨。

但由于二人的号召力不足,又得不到当地士绅的支持,收效甚微。

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前去请当时守丧在家的钱肃乐帮忙。

钱肃乐,宁波鄞县人,崇祯年间进士。

崇祯十年,任太仓州知州,政绩斐然,当地百姓立碑歌颂他的功德。

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的时候,钱肃乐正因为父母去世,辞官在家守丧。

听说南都破,弘光亡,大为悲痛,萌生了绝食自杀,为大明王朝死节的想法。

就在这个时候,董志宁和林时对二人前来拜访。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后生,老钱打消了绝食做忠臣的想法。

钱肃乐在自家客厅接待了这两位神情肃穆的后生。

在一番礼节性的寒暄之后,董志宁抛出了他们此行的意图:请钱肃乐出山。

看着两位后生急切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老钱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

这个错误,就是他竟然想要自杀,为大明王朝死节!

求死不难。

但求死,又能改变什么?

是于国有益?还是于民有益?

都不是!

仅仅是对他自己有益而已

仅仅是为他自己,留下一个遗老忠臣的名声而已!

如果他真的认为自己是个忠臣,就应该去为国出力,为主上分忧!

这样才不辜负自己毕生的所学!

而不是懦弱、自私的一死了之!

顿悟后的钱肃乐站起身来,庄重的向两位后生行礼。

董志宁和林时对没想到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竟然主动向他们行礼,赶紧上前还礼。

就听见老钱用低沉的嗓音说道:“多谢二位点拨,老夫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03

宁波知府朱之葵最近感到心里乱糟糟的。

他的同僚,同为降清故吏的绍兴知府张愫,昨天已经被郑遵谦送去见了阎王。

眼瞅着浙东的局势越来越乱,朱知府为了不步张知府的后尘,派衙役们日夜监视宁波百姓,发现怀有二心的立斩不留。

结果还有人顶风作案,拍老虎的屁股。

这个不怕死的人,就是鄞县生员董志宁。

董生员不仅不怕死,而且胆子还大,竟然要在十二日召集全体县民于当地城隍庙开大会,商讨起兵抗清的事宜。

得到消息的朱知府都开气疯了。

这不是明摆着和自己作对吗?

当下什么也不管了,带上通判孔闻语,甩开步子坐上马车就抵达了鄞县,一心要让董生员明白,英雄,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朱知府风尘仆仆的赶到了鄞县,打眼就看见城外城隍庙前围了一群人,一个人站立在人群中,正慷慨激昂的宣讲着什么,围观的人群不时发出赞同的呼喊声。

不用说,这个人一准儿就是董志宁。

朱知府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命令着身边的衙役,把董志宁抓起来定罪。

但衙役们刚刚走上前,就被乡民们团团包围了起来。

衙役们看着眼眶通红的乡民们,吓得两腿发抖,哪个还敢上前逞凶?

眼瞅着乡民就要暴动,朱之葵开始慌了。

他意识到,如果他不能控制住局面,那么,绍兴的故事就将在宁波重演。

但朱知府不愧是知府,没两把刷子,也做不到这个位子上来。

眼珠子一转,已经是计上心来。

眼下,先利用自己知府的权威,暂时稳定住群众的情绪,拖延时间。

同时,派仆役传书宁波城防营、海防营的官兵,让他们速来支援。

只要手里有兵,就不怕这些土包子闹事!

于是,朱知府一面派人去传信,一面壮壮胆子,拿出知府的派头,派仆从递上自己的名帖,在拖着长腔的“知府大人到”的喊声中,装模作样的走向正在集会的人群。

知府的突然驾到让围观的人们防不胜防。

几个早就对起事不满的士绅连滚带爬的过来,率先跪倒在地。

其他的县民们一看士绅们跪下了,条件反射的也跟着跪下。

这么一来,朱知府又生出了几分底气。

很明显,董志宁还没有完全俘获民心,至少没有俘获士绅们的心

只要自己处理得当,完全可以联合士绅,压制民变!

这个计划虽然简单,但也不失正确。

只不过是想这个计划能够成功,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在场的人中,不能有威望超过自己的家伙。

很不巧的是,在场的人中,就有一个人的威望比朱知府大!

这个人,就是钱肃乐。

钱肃乐一直站在围观的人群中。

他看见,老百姓蜂拥而至,听董志宁宣讲大义,个个感动的咬牙切齿,俯首顿足。

他看见,朱知府耀武扬威的来了,一群忠心耿耿的真汉子,竟然朝着贪生怕死的小人下跪!

钱肃乐愤怒了!

他本来就厌恶这些为了官位不顾国家之人,如今看到他们竟然如此不知羞耻仍旧威福自操,老钱再也忍不住了。

于是三步并做两步,走到仆役面前,劈手夺过知府的名帖,撕成碎片,摔在地上,又很不解气的用大脚跺上几脚。

朱知府愣住了。

是谁这么大胆?敢在知府面前撒野?

他怒目看向这个人,待看清对方是谁后,当场如被雷劈了般,吓得一动不动。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钱大人在京城当京官的时候,朱知府连个同知都没混上,他拿什么跟人家比?

只能说,朱知府实在是太大意了。他也不想想,就凭着董志宁的那点号召力,怎么可能把全县的士绅都召集过来?

不了解情况就如此莽撞,真是失策失策。

而老钱也不跟朱知府玩虚的,当着诸位乡亲士绅的面,严词痛骂朱知府不忠不孝的奴才行为。

朱知府没法辩驳,被老钱义正严词的怒骂骂的抬不起头来。

谁让公理和道义本来就不站在他这一边。

更让朱知府头疼的是,在钱肃乐抑扬顿挫的骂声中,围观的群众也变得激奋起来。

更有甚者,当众喊出要跟着钱肃乐起义,共举大事。

关键时刻,城防营和海防营的官兵赶到!

可算抓住了救命稻草的朱知府大喜,连声吆喝着士兵们逮捕钱肃乐,镇压民变!

但事实证明,就连这些目不识丁的大头兵都比自诩读圣贤书长大的朱知府有气节。

在钱肃乐饱含激情的话语中,士兵们手中的武器,对准了众叛亲离的朱知府。

布衣戴尔惠呼曰:“何不竟奉钱公起事!”于是上下齐声应之,举手互招,拥之入巡按署中。俄而海防道二营兵、城守兵皆不戒而至,请受约束。————《南疆逸史·勘本卷二十二》

朱之葵呆住了。

他明白,自己已经彻底玩完了。

于是,他只得跪下,乞求饶命。

好在钱大人还算心善,没有杀他。

只是揍了他一顿,就放他逃命去了。

随后,钱肃乐在大伙的拥护下,坐上知府的宝座,宣布宁波独立。

04

钱肃乐在宁波起义,不仅打没了朱知府的前程,还令另外一位仁兄胆战心惊。

这位仁兄,就是鄞县首富谢三宾。

说起来谢三宾也是个挺高调的人。

之前董志宁林时对为了争取士绅的支持,挨家挨户的登门拜访。

结果到谢首富这里,碰了最大的钉子。

谢首富不仅瞧不上这两位赤子,话里话外全是对二人的嘲讽。

更是嚣张的表示,自己家里虽然有钱,但那都是为满大人准备的,一分都不可能给董志宁他们!

如今董志宁起义成功,谢首富唯恐人家来找自己麻烦,万贯家财不保。

因此写密信给浙江防倭总兵王之仁(当时王之仁已降清),希望王总兵能带人来剿灭董志宁和钱肃乐。

当然了,谢首富在信里还很大方的表示,为兄不会让老弟白来一趟的,只要老弟能来,为兄就送给你黄金千两!

鄞故太仆谢三宾家富耦国,方西行纳款归。害其所为,乃密使贻书总兵王之仁曰:“潝潝訿訿,出自庸妄六狂生,而一稚绅和之。将军请以所部来斩此七人,则事定矣。某当奉千金为寿!”——《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

*六狂生是指当时和董志宁交情很好并在宁波反清中出过力的另外五名生员;稚绅是指钱肃乐,当时老钱还不到40岁。

但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巧合。

就在谢三宾派使者去见王之仁的同时,钱肃乐派出的使者倪懋熹也正在去见王之仁的路上。

而且两位使者还是同一天到的!

钱肃乐派使者去联络王之仁,主要是看上了他驻守的舟山。

(舟山、绍兴、宁波的相对位置)

虽然当时的舟山还属于个不发达的地方,但耐不住人家地理位置好。

要是清廷发兵打来,宁波绍兴两府的义军支撑不住,他们完全可以退入舟山,利用天然的岛屿优势,与登陆的清军死磕。

不得不说,钱肃乐此举还是很有远见的。

顺治三年,清军横渡钱塘江,鲁王兵败如山倒,最后在钱肃乐、孙嘉绩、郑遵谦这些人的保护下,从舟山出发,驶进海上,才算保住了一条性命。

但眼下的问题是,该怎么招降王之仁。

谢三宾可以用钱收买王之仁,而他呢?

也用钱吗?

千金呢!

虽说老钱姓钱,可也变不出那么多钱来。

但老钱还是派使者去了。

因为他虽然没钱,却有另外一样东西。

那就是忠义。

如果谢三宾要用钱收买王之仁,那他就和他的使者用忠义感化王之仁!

05

谢三宾的使者一路火急火燎的赶到定海,将主子的信亲手交给王总兵看。

王之仁看完信,当即对使者说:“你回去跟你家主子说,我将于15日带兵去宁波,到时候借议事的名义将钱肃乐骗到演武堂,当庭处死!”

谢三宾的使者千恩万谢的离开了。回去把情况跟谢三宾一说,谢首富自以为得计,坐等拿钱肃乐的人头去朝廷领赏。

15日,王之仁如约来到了宁波。

谢三宾也将老钱等一干士绅请到演武堂。

钱肃乐似乎还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依旧和谢三宾等人谈笑风生。

谢三宾一面嘴上应承,一面在背后偷乐。

钱肃乐,你的末日到了!

分宾主坐定后,谢三宾向王之仁使了个眼色,意思就是提醒王总兵,可以动手了!

王之仁会意的点点头,然后,从靴筒里取出一封信,当着宁波的百姓乡绅们的面,大声的念起来。

刚听信的开头,谢首富就吓得面无人色。

因为这封信,正是自己写给王之仁的那封求救信!

再看看一旁的钱肃乐,正用一种挑衅的目光冷笑着看着自己。

谢首富顿时明白了。

自己这是让王总兵和钱肃乐耍了!

谢首富当然不会知道,就在自己的使者见王之仁的前一刻,王总兵刚刚接见完老钱的使者倪懋熹!

倪懋熹一到定海,就听说昨儿有个姓陈的秀才因为看不惯王之仁降清的行径,写信劝王总兵,被王总兵下令斩了。

眼下这个关头,去见王之仁让他反清,跟送死几乎没什么两样。

但倪懋熹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

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果不其然,王之仁一见他,就凶狠的说:“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来劝我反清!知不知道你会有什么下场!”

倪懋熹不理会王之仁的恐吓,冷静地说:“王总兵可还记得自己哥哥?当年您的哥哥落在闯贼手里,却坚贞不屈,最终惨遭杀害,天下人都很敬佩他啊。”

这里提一下,根据我查的资料,王之仁的哥哥王之心是崇祯末年的权监,李自成进北京后,他是第一时间降顺了的。

后来,李自成追赃助饷,王之心因为交不起钱(实在是没钱),被刘宗敏活活夹死。

倪懋熹就此认为王之心是死国难的忠臣,未免有点太牵强。

但考虑到当时到处战乱,消息流通不畅,倪懋熹不知道真相,也是合情合理的。

退一步来说,就算他知道真相,说这句话也不过是想在道义上震慑住王之仁,让王之仁理亏。

反正王之仁还不至于蠢到当着自己手下的面儿反驳倪懋熹,说自己哥哥不是忠臣,那就太掉面子了。

但道义这玩意终归是虚的,倪懋熹接下来说的话才是重点。

圈起来,要考的:

“如今人心思汉,浙东的局势也是风起云涌,滃洲的黄斌卿、石浦的张名振已经独立反清(情况属实)。如果您跟着反清,与黄张二人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到时候做反清义军的盟主,雄霸一方,不比给满人当奴才好?”

方今人心思汉,东海锁钥在大将军,次之则滃洲黄将军、石浦张将军,左提右挈,须有盟主,大将军之任也。——《鲒埼亭集·卷八》

两句话,第一句给王之仁带个高帽子,第二句向王之仁阐明利害关系,一套组合拳下来,王总兵想不动心都难。

这手段,比那个耿直的陈秀才,不知高明多少倍。

王之仁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叫来儿子王鸣谦,让他代替自己做东,请倪先生吃饭。

直到晚上,王总兵才又找到倪懋熹,对他说:“上复钱大人,王之仁愿意归降!”

06

谢三宾听着王之仁当众朗诵自己写给他的信,就算是脸皮再厚的人,这会儿也坐不住了。

他匆忙的站起身,就想来夺王之仁手里的信,似乎抢走了这封信,就可以让这件事变得不存在似的。

可王之仁的士兵早有准备,他们拥上去,把谢首富又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这边,王之仁已经念完了这封信,在众人或惊异或恐惧或若有所思的目光中转头看向钱肃乐,笑着问他:“钱大人,你看该怎么处置这个家伙啊?”

还没等钱肃乐说话,王总兵又接了一句:“依我看,留着也没用,咔嚓掉算了。”

谢首富一听王总兵要杀他,吓得从椅子上粗溜到地上,跪在那儿使出了磕头神功,边磕边求饶,说愿意拿出万金以助军饷。

当然,老钱最终还是没有杀谢首富。

谢首富交了金子,在众人的嘲笑声中狼狈而去。

宁波起义后,又发生了张国维东阳起义、沈宸荃慈溪起义,之前那个在杭州城下被气到离去的总兵方国安率残兵退到钱塘江东岸,也想与浙东的数股反清义军联合。

人多了,人心难免不齐,号令也容易乱。

为此,张国维钱肃乐等人在商议后,决定拥立当时寓居在浙江台州的鲁王朱以海为监国,重新扛起明朝的大旗。

朱以海的祖先是太祖的第十子朱檀,按理说他不是神宗的子孙,没资格出任监国。

只是,南方的藩王基本都跟着朱由崧一起降清了,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能由朱以海这种远亲担当重任。

朱以海原本的封地在山东兖州。

崇祯十五年清兵攻破兖州,朱以海全家惨遭清军屠戮,他本人被清军兵士连捅三刀,靠着命大没死,才从死人堆爬出来。

年轻时候的经历,使得朱以海本人对清朝极为痛恨。

因此,当钱肃乐派张煌言去台州接鲁王赴绍兴监国时,鲁王毫不犹豫的就去了。

七月十六日,鲁王抵达绍兴,同日,宣布出任监国。

史称:鲁王监国。

0 阅读:58
是烟火江湖

是烟火江湖

平凡人讲平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