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西山,山中有一座徐仙亭,传说建于宋代。说起徐仙亭的由来,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故事——
宋代的萍乡山中,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山间有一茅庐,隐于苍松翠柏之中,庐中住着一位鹤发童颜的道人,乡民们都不不知道他来自哪里,是何许人,有多大年龄。只知道他姓徐,当地人称他为徐仙。徐仙常年采药炼丹,不问世事,他身边也没有别的人跟随,唯有一只黄犬相伴左右。此犬通体金黄,目如点漆,徐仙炼丹时,黄犬常绕丹鼎而行,颇有灵性。

这一日,徐仙炼丹之后,见黄犬绕鼎八十一圈,忽驻足凝视,似有所悟。徐仙心念一动,取过一道红线系于犬颈,欲观其行踪。黄犬似知人意,低鸣一声,转身向山下奔去。徐仙紧随其后,穿林越涧,直至桐坡枸树林中。
林中古木参天,枝叶交错,日光斑驳。黄犬跑到林中,忽然不见了踪影,徐仙细心搜寻,只看见那道红线挂在枝叶间随风飘摇。徐仙拨开枝叶,见红线缠绕一株根茎,那根茎形似黄犬,栩栩如生。徐仙大惊,知此物非凡,遂掘土取根,携归茅庐。
回到住处,徐仙将根茎置于蒸笼,下面点起火。不一会儿,满室异香,沁人心脾。徐仙揭开蒸笼,小心地取一小块,放入口中嚼了几下,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周身轻灵,耳目聪明。他听到空中传来仙乐袅袅,抬头一看,见祥云缭绕,冉冉降落在身前,徐仙迈步踏入清云,他的身影化作一道金光,随着那朵祥云慢慢飞升。山下百姓远远看见云端有人影飘然,皆惊呼:“徐仙得道了!”

徐仙飞升后,当地人在其茅庐遗址建起一座徐仙亭。亭下有仙泉一眼,泉水清冽,甘甜如饴。相传此泉乃徐仙炼丹所用,饮之可祛病延年。每逢月圆之夜,亭中常有仙乐传出,似徐仙仍在炼丹修道。百姓皆言,此亭乃仙凡交界之处,有缘者或可得徐仙点化。
宋代卓津任萍乡县丞,听说这段传说,很是神往,他专程游历至此,夜宿亭中。梦中见徐仙驾鹤而来,授以仙道奥秘。卓津醒后,题《卜算子》一词于亭柱:“流水小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水摇清影。往古与来今,休用重重省。十里梅花雪正晴,孤月摇山冷。”词成之时,亭中异香扑鼻,似有仙鹤盘旋,卓津遂悟仙缘,传说他也因此得道成仙。
徐仙亭周围,常有仙鹤起舞,梅花盛开。冬日雪后,梅鹤同春,景色绝美。百姓传言,此鹤乃徐仙坐骑所化,梅花为其炼丹时遗落之种。若有缘人于梅林中见鹤起舞,便是与徐仙有缘,或可得仙缘点化。

当地又有传说,亭中有一守护灵兽,形似黄犬,隐于亭柱之间。每逢邪祟靠近,灵兽便现形驱赶。曾有盗贼夜入亭中,欲窃宝物,忽见一只黄犬闪着金光,怒目而视,盗贼惊骇而逃,自此再无人敢犯徐仙亭。百姓皆言,此兽乃当年引徐仙得道之黄犬,至今守护仙迹。
中秋之夜,徐仙亭常有幻境显现。月光洒落,亭柱上浮现徐仙炼丹之景,栩栩如生。有缘者若于此时入亭,或可亲见徐仙飞升之奇景。一老者曾言,其年少时于中秋夜入亭,见徐仙驾鹤而去,鹤鸣九霄,仙乐缭绕,至今难忘。

徐仙亭之传说,代代相传,历久弥新。亭中仙泉、灵药、仙鹤、梅花,皆为徐仙遗泽。百姓每逢佳节,皆至亭中祈福,香火不绝。徐仙虽已飞升,其仙迹犹存,庇佑一方水土,泽被后世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