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23回导读:看似美好的共读西厢,却是黛玉的催命符

浮生漫读人生长 2025-01-14 10:44:40

这一回的回目名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进入青春期的宝玉和黛玉,正好遇上了适合少男少女阅读的言情小说,于是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了。

不过,读言情小说的先决条件是住进象征自由的道家花园——大观园。

农村有一句老话:大人盼插田,小孩望过年。意思是,大人心里只有活计和收成,所以一心盼望插田。孩子呢,向往自由自在和吃喝玩乐,只有过年那段时间能够满足,既有好多吃食,还能不挨骂。

因为这是农村的老话,自然不适合贵族孩子贾宝玉。

所以,从来不缺食物和自由的贾宝玉,对过年没啥期盼。哪怕过年期间家里有了封妃和省亲这样天大的喜事,他也没啥兴致。

没想到的是,等到年过完了,一个能激起他极大兴致的好事,突然就砸到了他头上:姐姐元春,希望他和姐妹们一起,住进仙境般的大观园。

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丽娘因为游园而起了思春之心,继而做了个春梦,在梦中与柳梦梅做了羞羞的事,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竟然因相思而亡。

为什么游园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因为花园都是道家园林,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人放松解压释放天性的。

所以,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最容易在花园里思春,后来司棋与表哥潘幼安在大观园幽会,也是这个原因。

此时的贾宝玉,刚刚进入青春期,旺盛的精力无处安放。深懂他心思的茗烟,便从外面搜罗来一些言情小说,供宝玉打发无赖的时光。

当然,这些言情小说良莠不齐,既有《西厢记》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也有将武则天、杨贵妃等历史人物丑化的不堪入目的春宫故事。

这些书无疑都是禁书,所以茗烟交代宝玉“不可拿进园去”,如果被人发现了,他会“吃不了兜着走”,是要受处罚的。

宝玉哪里舍得不拿进园子里去呢?不过他还是进行了分类,只把一些“文理细密的”带进园去,而那些粗俗露骨的,则藏在外面的书房里。

所谓粗俗露骨的,类同于后来傻大姐捡到的绣春囊,是能把人吓死的。

有了这些言情小说打发时间,宝玉不再无聊了。

这一天,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他拿着一本《西厢记》,坐在桃花树下看得入了迷。

恰好黛玉来扫落花,宝玉偷看言情小说的事就瞒不住了,只好向黛玉拼命推销手中的书:

“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黛玉比宝玉小两岁,也进入了青春萌动期,自然对才子佳人的故事毫无抵抗力,一口气就把整本书看完了。

从此,读禁书成了二人之间的秘密,而且都把自己代入到书中,居然直接用书中的话来打情骂俏。就像后来宝钗所说的,读杂书移了性情。

对于宝玉这样神经大条的人来说,杂书读得再多,也只是若干兴趣爱好中的一个而已,并不会对他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黛玉和宝玉不同,她“心窄”,心思敏感,爱胡思乱想,加上活动空间小,没什么社交,极容易让书中的情绪占据她的整个内心世界。

这不,刚刚打情骂俏完,宝玉就被袭人叫走了,要去办一个正经事:代表贾母探望生病的贾赦。

在贾府,黛玉是唯一没有正经事要办的人,这是她的自由,也是她不幸的开端。一个人心思活络的人,如果无所事事,就容易想入非非。

果然,与宝玉分别的黛玉,在回房途中,听到梨香院的小戏子们正在排演《牡丹亭》,便浮想联翩了。

我们应该还记得,元春省亲之时,点了四出戏,其中第四出《离魂》,脂批说是“伏黛玉之死”。

这《离魂》,就是《牡丹亭》中的选段,说的就是杜丽娘被柳梦梅吸引,因相思而亡。

当然,“伏黛玉之死”,并不是说黛玉将和杜丽娘一样因相思而亡,而是说,她的病体本经不起过多的思虑,但她最终会因思虑过度而将心力消耗殆尽,最终泪尽而逝。

是怎样的思虑过度呢?

就像她听到《牡丹亭》里关于年华易逝的唱词,就伤感起来,而且伤感到落泪。

很多读者认为,共读西厢是宝黛爱情的开端,“假作真时真亦假”,这是又被作者刻意营造的假象所蒙蔽。

宝黛共读西厢之时,确实有着共同的感受和情绪。

但在读完之后,马上就分道扬镳了:宝玉迅速从情绪中抽离出去,投入到世俗的人情世故之中。黛玉则久久沉浸在情绪之中难以自拔,偏偏又受到了《牡丹亭》的催化,进一步让坏情绪恶化到落泪。

黛玉是来还泪的,泪尽而逝是她的宿命。所以,每流一次泪,就代表着离生命的尽头更近了一步。

以前,她的泪都是被宝玉引出来的。现在,一段戏中的唱词,都能让她落泪了。

所以,共读西厢不是宝黛爱情的开端,而是加速黛玉生命进入倒计时的开端,是她的催命符。

0 阅读:11
浮生漫读人生长

浮生漫读人生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