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27回导读:独处时刻的黛玉和宝钗,高下立见

浮生漫读人生长 2025-01-19 03:22:37

这一回的回目名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作者第一次将宝钗和黛玉放在一起PK,并让我们看到宝钗本来的样子。

为了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我们不妨把自己当一个游客,暮春时节,来到大观园旅游。

暮春,就是春天即将过去,这个时候旅游,还能抓住春天的尾巴,最后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大观园是个旅游胜地,这里不但种满了各种花,还有一群美丽的女孩子。而且,这里还在芒种节这天有一个饯花神的仪式。

所以,走进大观园,我们不但能看到各种美景,还能看到花枝招展的女孩,更重要的是能被她们的快乐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想要融入她们。

当然,如果你想独自到处走走,远离热闹,大观园也有又美又安静的地方。

当你走到滴翠亭,你一定会被一幅画面所吸引:

一片花海之中,两只蝴蝶在飞舞,一个微胖如杨玉环的美丽少女,独自在扑蝶。

这是一个充满动感却又极为安静的画面:飞舞的蝴蝶,屏声静气、踮着脚尖追赶的少女,一次又一次扑空,再一次又一次地扑上去,手中的团扇,也如蝴蝶一样,飞舞起来。

此时你会想:这一定是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孩,哪怕是独处时刻,都能如此有趣,与这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成为了美丽风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此地和谐。似乎这个画面本来就应该出现在这个季节、这个地点。

当你结束旅游,回到快节奏的工作当中,偶尔回想起这个画面,你依然会嘴角上扬:太美了,人间值得!

扑蝶少女追随着蝴蝶远去了,你游玩的脚步也继续追寻美景。

然而,当你来到一个山坡,却听到极为悲戚的哭泣声。

你眉头一皱,心想:如此美好的季节,如此美好的节日,如此美好的时光,怎么会有人哭得如此悲戚?是受欺负了吗?

你想上前一探究竟,却发现有一个瘦如飞燕的美丽少女在葬花。

细听她嘴里数落的话语,你恍然大悟:原来她是为这些落花而悲。

你的心情瞬间就不好了,觉得太扫兴了,这个画面实在与大观园此时的整体氛围太违和了,也大大影响了你游玩的心情。

暮春时节花儿会凋谢飘零,是自然现象。如果因此而悲戚,那一年到头就很难有快乐时光。

因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一年之中,我们会看到太多生物的生命终结,时光对于它们来说,太过残酷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学会享受快乐时光。

就像我们这些上班牛马,如果我们总想着那些不开心的事,并为此将情绪放大,那就很难感受到快乐了。

正如我现在挤出休闲时间来旅游,就是想要来放松的,想要来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即使已到暮春时节,即使满地都是落英缤纷,不也是一种美吗?对于落花来说,能够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也是一种不错的归宿吗?

想到这里,你不愿意继续听悲戚的哭声,也知道自己缺乏安慰这位美丽少女的能力,只能带着低落的心情转身离开,希望能够看到刚才扑蝶那样美好的画面,来冲淡自己的坏心情。

当你结束旅游回到自己的生活节奏中,回想这次游玩历程,你会想:如果明年暮春时节再去大观园旅游,嗯,真想再次遇见那个扑蝶的美丽少女,但是,我希望那个哭泣的女孩能长大一些,懂得接纳自然规律,不再独自悲泣,而是能快乐地融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活成这个年龄该有的快乐灵动的样子。

孔子说:君子慎独。一个人的独处时光,最能体现他的个性和品质。

因为,独处时光,不需要戴着社交面具,也不需要隐藏自己,所有的表现,都是真实的自己。

这就是曹雪芹先生写这一章回的目的,让我们看到独处时的宝钗和黛玉,看到她们真实的一面。

都是客居,都是饱读诗书的妙龄少女,二人在这高墙大院内的表现,高下立见。

黛玉无论是独处还是与人相处,都是一个哀伤的形象,她的聪明才智,都被哀伤所掩盖,很难感受到她是一个书香世家出来的才女。

不要以为能写诗就是才女,真正的才,是先让自己快乐起来,先悦己,再悦人。

快乐是能感染人的,同样,悲伤也能感染人,谁愿意和一个长期沉浸在悲伤情绪中的人近距离相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沉重之处,更希望能从他人身上吸收到轻松的能量。

所以,黛玉身边,除了宝玉,再无他人。

再看宝钗,这一章回,刷新了我们对她的印象。

很多不喜欢宝钗的读者,认为她太无趣了,活得像一个机器,永远端着,打造一个端庄淑女的人设,看着太假了。

没错,她的端庄,是刻意做出来的,扑蝶的她,才是真实的她,是她本来的样子。

为什么要这样呢?不累吗?

这样想的人,只能说心智还太幼稚了,还需要再长大一点,才能稍微读懂一点宝钗。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她是在贾府做客啊!

我们都有做客的经历,在做客的时候,是不是要收敛一些呢?尤其是这家人规矩极多极严,你不收敛,让主人家不喜欢,不是给父母添堵吗?

已经有一个到处惹祸的哥哥让母亲操心,自己再不懂事点收敛点,让母亲如何放心?

作者在第四回薛家出场时就已经明确表明,宝钗是个能体贴母亲的孩子,尽量让母亲开心。

所以,宝钗所做的一切,不是要取悦贾府的谁,而仅仅只是“体贴母怀”,不让母亲操心。

宝钗想得很清楚,做客就该有做客的样子,就像黛玉初进贾府时一样,“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但这并不代表宝钗就是个如此古板无趣的人,所以,作者专门用一个独处时的情节,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宝钗是什么样子。

她是如此可爱,如此灵动,是个童心未泯之人。

如果她把这一面表现给宝玉看,只怕会把宝玉迷得神魂颠倒。

她不肯表露,也正说明,她无意于宝玉,并不想得到宝玉的喜爱。

这也正是宝钗的了不起之处,她一方面为了母亲和哥哥而隐藏自己,化身为一个端庄淑女,争取在做客的日子里不出一点错。另一方面,她又掌握了自娱自乐的诀窍,不让自己受委屈,总能在独处时刻释放出天性来。

这一点,我们在后文中还会多处看到。

“假作真时真亦假”,独处时刻,才是真相,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读懂“山中高士”,读懂宝钗的“任是无情也动人”。

而黛玉,恰恰是因为她放弃了初入府时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忘了自己是客居,却反客为主,凌驾于主人之上,置贾府的规矩礼仪于不顾,终归落得泪尽而逝的结局。

1 阅读:46
浮生漫读人生长

浮生漫读人生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