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缺乏,心脏病及肠癌风险增加

张淋琳小张 2025-03-17 22:58:37

中国传统主食中的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少量的矿物质及维生素。若主食没吃够,导致身体缺乏碳水化合物,人体会消耗存储的蛋白质来氧化供能,这将增加肝、肾的负担。

主食吃太少,想填饱肚子就需吃其它食物来补充,比如动物性食物,但其脂肪含量更高。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况下,动物脂肪会代谢不完全而产生较多的酮体。

过多的脂肪会使血脂、血液粘稠度、血小板聚集出现异常,加上动脉血管内壁的脂肪斑块阻碍,血流速度变得缓慢,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心梗、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上升。

其次,作为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主食的摄入减少也会造成人体膳食纤维的缺乏,影响肠道蠕动、菌群平衡、代谢废物清除,增加有害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肠道疾病、肿瘤的发生风险。

英国营养学家曾对10多个国家的饮食习惯与患癌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男性和美国女性每天消耗淀粉类食物少(平均不超过100g),中国人和朝鲜人每天约摄入370g,而前者结肠癌发病率是后者的4倍。

主食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由碳水化合物转化来的葡萄糖是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食物吃得不够,可能造成葡萄糖供应减少,对大脑造成伤害。

研究表明,大脑每天需要约130g主食提供能量,不足时可能出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焦虑不安等症状,甚至影响大脑思维及失忆。

长期的主食缺乏还会导致血糖含量降低,引起头晕、心悸等问题,甚至低血糖昏迷及微量元素流失。持续低血糖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特别是耐受性更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更不能通过不吃主食来控糖。

内分泌系统的稳定需要糖类、蛋白质、脂肪协同完成,不吃主食可能破坏机体的内分泌平衡,出现营养不良、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等问题。随着饮食的不断精细化,人们的主食被局限在精米白面,也逐渐让吃主食原本的好处丧失不少。

0 阅读:57
张淋琳小张

张淋琳小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