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2023-12-07 14:18·赵赵的期待
前言何为心病?或许就是当一个人做出了违背道义的事,却又无法摆脱心头的愧疚。626年的玄武门之变,将李世民推上了皇位,也成就了他一生的心病。
这场残酷的禁卫军政变,让他明白了权力的无常。稳固大唐江山的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避免这个心病落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直到病重之时,面对心头不散的阴云,李世民才恍然大悟,体会到了当年父皇的无奈。也许只有亲手解开心结,他才能心魔释然,瞑目离世。
那么,究竟李世民的心病从何而来?它又如何影响了他和他的儿子们的命运?而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李世民又是如何做出了那一关键的决定的呢?
兄弟之争,心魔始动626年,正值武德九年夏季,长安城内政局突变。太子李建成意图夺权,秦王李世民先发制人。一个月后的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带领心腹禁军埋伏在玄武门内外。
这天,李建成和李元吉父子应李渊之召入宫谒见。两人刚刚走到玄武门,便见门内外冲出重兵,李世民在前指挥钳制。铁蹄声响彻长安,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未反应过来,就这样两眼一抹黑,葬送在了玄武门下。
禁军政变击败太子,李世民也就此夺权登基。但残酷的手段和背叛的罪恶,却成了他一生的心病。这心病侵蚀着李世民的内心,也预示着他此后的人生,必将飘摇波诡,命途多舛。
儿子争权,心魔再起时间飞逝,转眼间李世民已在高位上坐了20多个年头。这期间,他开创了大唐的贞观之治,国泰民安,四方来贺。然而皇宫深处,他的心魔却在蔓延。
李世民此生有14子,但很多儿子都被卷入了皇位争夺的旋涡。如长子李承乾被立为太子后,还效仿父亲发动政变;二子李泰也因谋反被发配郑州。这些儿子都是践踏骨肉,背信弃义。李世民望着它们皱纹斑驳的老脸,难免想起26年前玄武门前的惨状。
儿子们之间残酷厮杀的场面,就像一阵阴风,撩开了李世民心头的伤口。他这才意识到,玄武门之变在自己多个儿子身上重演,这就是他难以驱逐的心魔。
为了巩固皇权,他曾数次改革禁军体制,但终究难以掌控禁军的忠诚。李世民意识到,皇位的传承,将是心魔最终的结局。
禁军之失,最大隐患那么,李世民心中最大的隐忧是什么?要知道,626年李世民能够顺利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渊此时已经年事已高,对禁军的控制力衰微。这为心狠手辣的李世民提供了可乘之机。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免嘲讽地笑了。26年前他机敏果决,巧取豪夺;26年后,岁月却无情地重复着这残酷的戏码。父皇当年的无奈,他今天终于领会。
禁军是皇帝生死存亡的命脉,其向何方倾斜,权力的天平就向何方偏移。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位期间,严密管理禁军,确保它忠于自己和太子。
然而,随着李世民渐入暮年,这件心事再次浮出水面。玄武门之变的心魔再次萦绕——他担心自己命不久矣,李治与禁军的关系是否能牢固?儿子们是否会在禁军臂助下重演26年前的惨剧?这禁军的失控,无疑将再次开启李氏天下的动荡与苦难。
程咬金之助,魔障破解公元649年冬,李世民在翠微宫病重不起,他意识到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面对久久不散的心魔,他意识到,必须在垂死之际解开这结。于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李世民将心腹大将程咬金快速召来。
程咬金跪在阶下听命。李世民虚弱地抬起手,似是想要抚平心头久久不平的波澜:“朕命不久矣......统率禁卫,此事拜托于汝。”程咬金拱手应诺,立誓定当生死相随。
翌日,李世民在翠微宫驾崩。程咬金据守左阳门,以身试法,确保禁军向李治效忠。“自翠微宫奉敕统飞骑,从今上先还。”程咬金也没有辜负他的嘱托,死守左阳门,终于保障了禁军向李治纳头便拜。
此时此刻,李世民心中涤荡,前尘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他恍然大悟,26年前,父皇也曾如此无奈地面对儿子的叛逆。而如今心魔终于释怀,他也可以无憾地离开人世,与这江山与这心魔诀别。
李治之治,盛世绵延李治继位后,开创了唐朝的中兴之治。他迎娶长孙皇后,稳定了皇室;出兵高句丽,扩张了版图;实施“永徽改革”,巩固了政权。这证明了李世民的选择没有错,太子李治正是大唐江山的合适传承人。
在李治英明的治下,唐朝国势日趋鼎盛。不仅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空前绚烂,被后人誉为“贞观之盛”。这时期涌现的众多文人墨客,成就了光耀千古的唐诗文化,诗圣杜甫便盛赞到:“自古帝王无不豪杰,唐世民之功特彪炳。”
结语可以说,正是李世民在生命最后关头的英明决断,唐朝这艘巨轮才在爱儿李治的掌舵下,继续劈波斩浪,开启了又一个文明辉煌的世纪。而那曾经搅动李世民一生的心魔,也在禁军铁蹄的效忠中灰飞烟灭。唐室的江山岿然长存,正是李世民心病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