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罗炳辉牺牲,毛泽东:他有军事才能,只是文化低一点

正史笔记 2023-08-11 17:59:28

毛泽东称他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将军”,“是革命处于低潮时参加革命的”。只可惜,将军牺牲的太早了。

罗炳辉,1897年12月22日,出生在云南省彝良县大河镇阿都戛的偏坡村。少年时罗家家道中落,靠着父亲卖苦力,才能勉强维持生活。1914年,17岁的罗炳辉离开家庭开始长途跋涉,步行12天到达昆明,历经周折才当上了一名候补炮兵。后来逐渐提升,参加过护国军、国民革命军,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战功卓著。1927年3月,罗炳辉见到了当时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团长的朱德同志。朱德给他讲“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大政策”以及“耕者有其田”等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晓以革命大义,使罗炳辉看到了革命的前途。1928年,罗炳辉被编余赋闲,曾想投奔已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朱毛红军。1929年,他担任吉安国民党靖卫队大队长,掌管地方团防。是年春,朱德、毛泽东曾一度写信并派人与罗炳辉取得联系。

1929年7月,在中央特派员赵醒吾、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和省委军事巡视员蔡升熙的介绍下,罗炳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年底,罗炳辉发动了吉安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湘赣边苏区的独立第五团,罗炳辉任团长,部队扩大到一千多人。不久,独五团又和独四团合编为红六军第二旅,罗炳辉任旅长,部队扩充到二千余人。

1930年1月,罗炳辉在赣西遂川境内,会见了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和红六军军长黄公略。彭德怀把做群众工作、建立地方党的重要性告诉罗炳辉。他还谈到,去年年底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挺进闽西时,因为没有群众和地下党的帮助,损失惨重;到了兴国、云都地区,情况就大为改观。罗炳辉听了连连点头,很受启发。

1930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闽西苏区回到赣南吉安地区。2月7日,毛泽东在吉安陂头,召开了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和红六军军委的联席会议,确定了当前党的任务是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罗炳辉出席会议并聆听了毛泽东的报告。会后,毛泽东还专门会见了罗炳辉。

会见时,毛泽东对罗炳辉在革命处于低潮时率领部队举行胜利的起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你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时期,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带了部队过来,加强了红军的战斗力,打击了国民党,你为工农大众的解放事业立了一次大功劳,你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将军,党和人民会记念着你的。”

这年5月,罗炳辉奉调闽西的红十二军,接替在作战中牺牲的伍中豪,任十二军军长。6月,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在福建长汀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接着又改称为红一军团,朱德为总指挥,毛泽东任政委。罗炳辉从此就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罗炳辉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因为战功卓著,他还被授予最高奖章“红旗勋章。”

在三次反“围剿”战斗中,罗炳辉在朱德、毛泽东领导下,率十二军承担外围作战和牵制敌人的任务。战斗中,他指挥有方,穿插敌营,对粉碎敌人的“围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军委嘉奖。

1933年11月7日,成立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罗炳辉任军团长。长征开始后,他率红九军团担任牵制敌人、掩护主力北上任务。这期间,红九军团单独行军几千里,佯装主力红军,巧妙地与敌周旋,消耗其士气和兵力,利用山林地势,设置疑兵,摆迷魂阵,打了很多胜仗,多次受到中央嘉奖,被誉为“红军轻骑”,罗炳辉亦得“游击专家”称号。

到达延安后,罗炳辉先后进红军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1937年9月,罗炳辉和张明秀结了婚。张明秀是长征过来的妇女干部。一次,毛泽东见到他俩,见张明秀个子也很高,就开玩笑地说:“你们简直可以互比高低了!”

在延安学习、休整了一段时间后,1937年10月,罗炳辉离开延安,奉调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担任副参谋长。后驰骋江淮敌后,历任新四军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师长、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在粉碎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粉碎日伪“扫荡”和“清剿”等战斗中,威名远扬,被老区人民誉为“我们的福星”、“罗汉下凡"。

由于长年在枪林弹雨中战斗、生活,罗炳辉的健康遭受了极大的损害,终致病魔缠身。1946年5月20日,毛泽东了解到罗炳辉的身体情况后,给他回信说:

“炳辉同志:来信收到,极为感谢。你身体有病,望多休养。留得青山,是很要紧的。我身体好些了,勿以为念。

此致

同志的敬礼

毛泽东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日"

仅仅一个月后的6月21日,罗炳辉将军就在山东前线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年仅49岁。

罗炳辉一生戎马佐您,指挥部队所向披靡、屡建奇功,最后倒在前线,把自己的宝贵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还是毛泽东最了解他,他评价道:“罗炳辉同志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忠诚的,是革命处于低潮时参加革命的,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他有军事才能,会打仗,只是文化低一点。”

7 阅读:52
正史笔记

正史笔记

我们不创作历史,我们只是历史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