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泽东病危,好不容易醒来,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个“三”字

正史笔记 2023-08-11 17:57:00

1976年9月7日,毛泽东生命垂危,不断抢救,而又不断陷入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是要看书。当时政治局的常委,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护在他的身旁。他讲要一本书,但他语言的含糊与声音的微弱,连最能听懂他话的秘书,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他着急了,示意给他纸笔,毛泽东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个“三”字,又用手敲敲床头。还是秘书猜出了他的意思,当时三木正准备下台,当秘书找来介绍三木武夫的书拿给他看时,毛泽东点点头,露出了满意的神态。

毛泽东的手已没有托住《三木武夫》这本书的力气了,尽管这是一本很轻很轻的书,只好由生活秘书孟锦云为他托着。毛泽东看了几分钟,就又昏迷过去了。

《三木武夫》是毛泽东读的最后一本书。这本书他没有读完。这是他一生中唯一没有读完的一本书。

1949年以前,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讲过一段很精采的话:有了学问,好比站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这或许是他的经验之谈。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能成为一位思想家、革命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对于这一点,凡是与毛泽东有过交往的人,包括一些外国的学者、记者和政界人士,都会有同感。

而毛泽东之所以有渊博的知识,是与他毕生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分不开的。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欲望愈来愈强烈。

毛泽东跟书籍真是形影不离。在他的卧室里,办公室里游泳池的休息室里······都放着书。他外出时,首先考虑的是要带些什么书。他经常是亲自拉个书单,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便会根据书单所列,把书带上。在火车上,在轮船上,在飞机上,毛泽东也不会间断他的读书活动。

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书,古今中外的书籍,同他的伟大实践一样,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给了他不尽的财富。

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学问家,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3 阅读:873
正史笔记

正史笔记

我们不创作历史,我们只是历史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