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发展走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产业结构,回顾厦门多年的产业布局,不难发现“产城融合”战略已经上升为厦门,乃至福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部署。
目前,厦门已经形成三大经济带,包括北部生态及旅游培育带、中部先进制造业聚合带、南部现代服务业培育带,与之匹配的产业布局愈加频繁,相关政策颁布多达数十项,背后孕育着前所未有的产业及营商机遇。
2018年6月,厦门市提出重点打造12条千亿产业链群,重点实施10个千亿投资工程。着力打造一批产值或营收超千亿、具有更高产业水平与带动力的产业链群,形成一批支撑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其中12条产业链包括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会展、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等。
2019年7月,厦门市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发展大会成功召开,在抓招商促发展的热潮中,创新发力,瞄准科技密集型企业、千亿级未来产业集群,精准扶持“三高”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全方位、多角度覆盖政策、技术、人才、土地、资金等企业所急所需的要素,重点破解融资、住房、就学等难题。会上新启动一批技术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持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产品设计、成果转化及政策咨询等功能,不断优化厦门创新创业营商环境。
厦门市召开“三高”企业发展大会后,厦门市科技局第一时间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强做大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全面启动“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围绕未来产业,厦门市科技局还推出第一批拟立项支持的11个重大科技项目,主要覆盖数字诊疗装备和新型药物、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早在2003年,市政府就委托厦门市科技局成立“厦门市新兴产业办公室”,开始前瞻性地布局培育“光电、软件、生物与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
2018年,厦门市海沧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招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营商环境的工作重点,围绕三大产业颁布15项政策。以前大多数人提起翔安区想到的是地段偏远的郊区,是一个难以发展起来的片区,但是现在翔安的发展速度上演着中国奇迹。地铁建设、机场开发、东部体育会展、新城建设,而在前段时间发布的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翔安区8项主要经济指标,5个全市第一。海沧、翔安是厦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一个特写,这些变化每天都在发生。
目前,中国产业结构正实现“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型,尤其是以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高附加值、高集中度的现代服务业,使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逐渐占据价值链的最高端位置。厦门的经济崛起离不开高瞻远瞩的产业布局,通过产业招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福建省首家由科技部、教育部双认定的国家级科技园——厦门大学国家科技园,根据厦门自身的产业定位,聚焦生物医药医疗、海洋生态环境、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集成电路五大核心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地创新产业孵化模式。再次明确了厦门未来重仓的产业方向,给予那些具备市场感知触角和战略布局眼光的企业,提供了拥抱时代红利的机遇。
纵观厦门十年,一直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政策集聚,行业龙头企业大批入驻,逐渐形成国内领先的产业链价值高地,营商环境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形成招商项目517个,总投资4666亿元,其中:世界五百强、央企项目90个,总投资近600亿元;行业龙头及新锐企业项目32个,总投资128亿元;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2个。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比重分别达46.5%、41.9%。
2019年上半年厦门经济主要数据显示,厦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7.36亿元,增长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排名福建前三甲。未来,厦门可期,企业犹可为
厦门投资环境真好高端行业人才几乎都被厦门魅力吸引了大厦门一线城市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