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的回目名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走进大观园,贾母当了一回导游,带我们领略省亲别墅的风光。

贾母留刘姥姥住两天的时候,就已经说明:
“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也算看亲戚一趟。”
看贾母多会说话,没有居高临下卖弄自家的省亲别墅,而是说“也有个园子”,把省亲别墅说得和刘姥姥家的菜园子一样。
这才是贵族风范,谦虚低调,而不是像黛玉那样的“孤高自许”,好卖弄,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高人一等。
不得不说,好人有好报,刘姥姥本来是来送礼的,为了回报王熙凤对她的善待。
没想到,这一次来,正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哪哪都凑巧,不但合了贾母的意留下来住两天,而且撞上贾母为回湘云的礼而大摆宴席。
所以,她这次贾府行,不但饱了眼福,还饱了口福。
当然,贾母这样追求风雅的贵妇,摆宴不光是吃饭,还要在宴席上玩些高雅的游戏。刘姥姥也有幸参与其中,过了一天纯粹的贵族生活。
作者也借这个机会,从贾母视角,带我们再次游览大观园。
说再次,是因为在省亲之前,贾政已经带我们游过一次。那时候的大观园,只有景没有人,所以主要是看景。
这一次当然大不相同,大观园已经是姑娘们的闺房,所以,这次游览,主要是看人,从居所看人的性格特点。
关于这一点,我在《刘姥姥眼里的宝黛钗住所布置,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追求》一文中详细分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这里主要讲讲刘姥姥的处世智慧。

看得出来,贾母邀请刘姥姥留下来玩两天,是很有诚意的,真是当成客人对待,所以说了句“也算看亲戚一趟”。
然而正应了那句俗语,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按说贾母是一家之主,她盖章认定的亲戚,下面的人就应该当亲戚对待。但凤姐和鸳鸯却不肯当亲戚对待,想着要捉弄她。
在凤姐和鸳鸯眼里,刘姥姥就是个傻乎乎的乡下老婆子,就算捉弄她,她也不知道,正好可以拿来当猴耍。
于是,在鸳鸯的授意下,刘姥姥丑态百出,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然而,宴席过后,刘姥姥一句话就让凤姐和鸳鸯无地自容: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本来以为刘姥姥什么都不懂,没想到她竟能说出”礼出大家“这样的话来。
这话的意思是说,大家族是最讲礼的,一言一行都合乎礼节。
那么阿凤和鸳鸯这样把客人当猴耍的行为合乎礼节吗?
于是阿凤和鸳鸯马上向刘姥姥道歉。
刘姥姥并不在意自己被耍弄,反而说:
”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我知道你们要拿我取笑,但我也知道,你们拿我取笑的目的,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这种事我也乐意做,当然愿意配合你们了。不过我并不傻,一开始我就明白了你们的用意,我要是生气,就不会配合了。
只这一段话,便体现了刘姥姥的处世智慧:世事洞明、胸襟开阔、宽容大度。
我看穿了你们的小把戏,但我并不生气,反而愿意配合。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并没有私心,反而是对贾母的一片孝心,我当然愿意成人之美。
前段时间,有人给我发了一张图片:

她问我:把自己看得很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呀?
我说:就是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现在想来,其实就是刘姥姥的这种状态,她就是把自己看得很轻。贾母把她当客人招待,她并没有就以客人自居,反而愿意做一个供人取乐的小丑。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被比作戏子的林黛玉。
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大家一起看戏。王熙凤故意搞事情,指着小戏子说:
“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大家一看,都知道说的是黛玉,偏偏湘云嘴快说了出来。
于是黛玉生气了:
”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取笑。“
类似的场景,刘姥姥也可以说:
”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当篾片相公取笑。“
但刘姥姥没有这么说,也没有生气,反而愉快地接受了这个新角色。
其实认真想想,真是没必要生气,像不像戏子,是不是篾片相公,并不取决于这一时的定位。你是什么人,自己清楚就行,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就像戏里的小丑,以丑态逗笑观众,但不代表生活中他就是个小丑。扮演小丑,是一种艺术创作,没人会因此而看轻他。
越在乎,说明越把自己当回事,反而越显得心胸狭窄。
同样是王熙凤搞事情拿人取笑,林黛玉和刘姥姥,一个是饱读诗书的千金小姐,一个是目不识丁的乡村老妪,其高下正与身份相反。
林黛玉小性心窄,刘姥姥洒脱豁达,难怪黛玉病弱短命,刘姥姥却能健康长寿。

有人说刘姥姥这么做,属于放弃做人的尊严,只为了从贾府换取更多钱财。
这么想的人,恰恰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和黛玉一样,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也太爱以己度人了。这种人不懂什么是豁达,也不懂什么是做人的尊严。
正是因为豁达,刘姥姥明知自己被耍弄反而开心地配合,却又在事后指出来。她这是表明:别以为我傻,以什么都知道,心里明镜一般。
这一来,刘姥姥的形象马上就高大起来,所以在下一章回,我们便能看到,很难从心里佩服人的王熙凤,竟然对刘姥姥尊敬起来,把为女儿取名的事交给刘姥姥。
不把自己当回事,不等于自轻自贱;太把自己当回事,也不等于自尊自重。一个人是否有尊严,不在于时时刻刻保持清高的形象,而在于是否有一颗赤诚之心,是否”俯首甘为孺子牛“。